發表文章

《深刻認識一個人》-大衛·布魯克斯


《深刻認識一個人》的作者大衛·布魯克斯,在書中告訴我們如何深刻觀察他人,做到真正的理解和對話。要當一個照亮者,尊重和平等對待遇見的人,克服偏見和自我中心,帶著好奇心、同理心去和他人互動。深刻認識一個人,包括重視他人的存在,而非冷漠對待,看見他們所受的苦難,並且給予溫柔的支持,最後是發現他人的長處和力量。


作者認為現代人對親密關係既期待又恐懼,想建立良好及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卻又社交能力低落,我們時常感到孤獨和疏離,逐漸封閉內心,不知如何和人相處。雖然看似在和他人談話,但我們只在乎自己,看不見其他人,更糟糕的是當個「削弱者」。削弱者擅長使人覺得渺小無價值,總想著如何利用他人,並且對人抱持著成見,或甘脆視而不見。


第一部 我看見你

「你看見我,照亮我,我就綻放如花。」

作者認為,對他人能做的最殘忍的事,就是無視他們的存在。為了和人產生深刻的連結,必須從「看見」他人開始,要讓跟你互動的人,覺得他們的話有進到你的心裡,有真正地被傾聽,你在意他們的想法,重視他們的存在。和你在一起,他們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他們會更喜歡自己,肯定自己。你是一個照亮者,使他人的存在能發光發熱。陪伴在對方身邊,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問問題,去了瞭對方的人生故事和經歷,利用對話互相探索。保持謙虛和開放的態度,不要總想著要炫耀自己的見識,也不要老是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鼓勵對方掌握控制權,把談話引向他們希望的方向。


第二部 我看到了 你的磨難

以同理心看待他人的苦難,讓他們覺得我們能感同身受,不是非要他們快點好起來,而是讓他們知道可以依靠我們,知道他們是被關心和支持的。有時我們也必須進行一些艱難的對話,以真正理對方受了什麼苦,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他們的觀點。


當衝突發生時:退一步,和對方一起找出問題所在,「拆分」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和不是什麼,(是希望對方考慮不同意見,而非羞辱對方)。然後重新確認對話的共同目的,擴大選項以涵蓋兩人都想達成的目標。最後把分歧當成更瞭解彼此的機會而非危機。


第三部 我看到 你的力量

理解他人的性格,就能看見他們的能量,一個人的特質是他們觀看、詮釋、反應某種情況的習慣方式。我們可以利用五大人格特質:外向性、責任感、神經質、親和力和開放性來瞭解一個人。


另外知道一個人目前的人生任務也有助於我們認識他們。

任務包括:

*以我為尊:建立自己的主體意識,有自主權,會努力,能完成任務。

*人際任務:想融入群體,和他人建立友誼產生連結。

*職涯的鞏固:找到能投身的事業,以及能為這個世界貢獻的地方。

*傳承:培育、引導下一代,伴演守護者。

*獲得圓滿:在死亡前坦然面對自己人生的能力。覺得不負此生,因此平靜自在。




...

再兩次就好



在眾多情緒中,羨慕是我非常排斥的感覺,因為那顯示出自己的無能,卻又渴望的狀態。既然沒有本事用自己的力量獲得想要的,那麼就只能消滅渴望,畢竟不想要,比做不到,感覺好像比較不傷自尊,也可說是種自我防衛的機制,然而這不過是種假裝,也是欺騙。


如果無能+渴望=羨慕,那除了消滅渴望,應該也可以消除自己的無能。付出努力,得到渴望的事物或目標,就不會成天只陷在羨慕他人的情緒之中,甚至變得怨天尤人。當然有很多時候,就是拼盡全力也不一定到得了想去的地方,只不過,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就只會羨慕而已,並不想真的拿出力氣努力,只看得見他人的光芒,卻不願意看見對方的付出和犧牲,因為這樣子輕鬆多了。


路易斯·卡若爾的兒童文學作品《鏡中奇緣》中,紅皇后對愛麗絲說:「在這裡,妳必須極力的跑才能維持在原地。假如妳想到另一個地方去,妳就必須用比剛剛快兩倍的速度跑!」有些人會抱怨自己的努力,老是看不見成果,或是沒有任何進步,卻不知道現有的努力,不過是為了不讓自己退步,想要往前,就得要加倍努力,這就是現實。就像健身,我持續運動卻老是體脂和肌肉量都沒什麼變化,可是只要一陣子沒動,就一定是增脂減肌,要達到目標,沒有比現在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是辦不到的。


對於已經在中間的人,或中高階能力的人,就會覺得很辛苦,因為我們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才來到這,而為了不讓自己向下降落,也必須持續加油,才能維持現狀。「還能再怎麼努力?」有時內心不免會浮現這樣的念頭。但老實說,有時我就只是單純覺得努力很麻煩而已,並不是真的做不到,也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說穿了就只是沒有花該花的心力,那也只能被羨慕的情緒繼續糾纏了。


如果不想讓自己的人生變的苦澀,整天情緒低落,就打起精彩來,盡全力去跑吧,衝到底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地板上有一塊髒污,一開始我會使勁的擦拭,想把它去除,大概試了幾下之後就累了,髒污還是沒掉,但有些人會一直持續擦拭到乾淨為止,我希望有一天或許我也可以變得像他們一樣。現階段的目標是在想放棄前多試兩次就好,還在努力當中。

...

《不敗學習力》-劉軒


劉軒所寫的《不敗學習力》,介紹了十種方式幫助讀者有效學習,在面對大量學習內容,而不知所措,或是讀過就忘,重點永遠吸收不了,又或者不知如何設定目標及管理時間?有關學習的困擾和問題,作者依自己的經驗和學術研究結果,提供一些建議和實踐法,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學習力,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及最大的產出。


*以下整理書中各章要點

Ch1 學習力

學習力:每個人都想學習,也都能學得好,在過程中找到樂趣,因此能夠維持動力。


學習力:掌握知識、記住知識、活用知識,多與知識進行互動


學習力的三個層面

1)高效學習技巧:記筆記、複習

2)自我管理的習慣:設定目標、克服拖延、時間管理

3)健康的身心


Ch2 記憶力

把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記憶過程三步驟:編碼、存檔、提取。 


編碼優化:畫面、故事(敘事)、關聯性、前後因果


存檔優化:組合、聯想

*透過排列組合,將訊息整理成較簡單的記憶單位:意元集組(chunking),把要記的單位濃縮。

*縮略詞和口訣:串成一個詞或一句話

*記憶宮殿:把要記的東西和熟悉空間做聯想

*點線面記憶法:在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繫,做延伸,建構整個體系


提取優化:對抗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習一小時,忘記50%。一天,忘記70%,剩下的30%被忘記速度較慢。遺忘會隨著時間拉長,呈曲線式下降。


只要定期複習,就能忘得慢,忘得慢,複習間隔便可拉長。


最佳複習間隔

*第一次複習:學習一天後

*第二次:七天後

*第三次:十六天後

*第四次:三十五天後


間隔式提取:不是被動讀課本,而是主動回憶內容,使大腦用力地回想課本和筆記內容,在心中將它呈現


必要難度理論:記憶分為「儲存能力」和「提取能力」,儲存時愈不費力,提取時愈困難。


避免熟練度錯覺:以為劃了線,多看幾次就都會了


Ch3 筆記力

筆記寫的一字不漏,不一定好,反而沒聽到上課內容,錯失理解時機,將理解過的重點記下即可


筆記四步驟:記錄、整理內容,提問(它的價值為何?遵循什麼原理,和課程關係為何?如何運用?),複習


康乃爾筆記法:最上方位置,主題區、右側,筆記區、左側,提問區、下方,總結區,以「主動回憶」進行複習。

首先:遮住筆記區,回答提問區的問題,這種測驗會增加記憶迴路,檢查出被遺忘處。

其次:思考提問區和總結區的關係


Ch4 閱讀力

閱讀力:在有限時裡快速獲取關鍵訊息的能力


避免把學習的閱讀當成消遣性閱讀對待,高效學習閱讀要符合以下特點:

按照脈絡,挑重點讀,盡量不讀出聲音,掌握重點之間的關係,不斷反問並預判內容,給自己時間限制,主動尋找資訊,很花腦力。


高效閱讀五步驟

1)確認學習目標:帶著目的性閱讀,先知道想獲得什麼資訊以及要知道什麼內容,就能更注重到它,問自己:為何要讀這本書?想獲得哪些知識?解決什麼疑惑?

2)快速瀏覽目錄和標題

3)在略讀中快速找答案:捕捉「關鍵詞」,注意「相互關係」

4)給自己時間限制

5)練習預判:猜測作者思路


如何加快閱讀速度

1)減少眼睛移動:運用餘光和指讀(手滑到哪,讀到哪)

2)停止默讀

3)不要回跳


高效學習閱讀SOP

1)預覽主題

2)先提問

3)主動性閱讀:在腦中組織心智圖

4)馬上回憶


Ch5 複習力

用「符合考試要求」的方式,來應對考試

1)先看目錄或綱要,瞭解重點

2)問對老師問題,抓住核心,老師希望我們掌握的知識為何?

3)測試自己,找到不懂之處

A.詳細提問法:從一個問題,延伸到另一個相關問題,層層深入,建立出一個有邏輯和秩序的知識框架。

B.費曼學習法:選一個要學的知識或概念,用自己的話將此知識教導給一位初學者,遇到不懂就去翻書,重學,直到能流暢說明,最後用自己的語言和原創講述邏輯,將內容全面整理出來,力求簡化和條理化。

4)制定複習計劃


Ch6 拖延力

拖延原因

1)及時行樂,抵抗不了娛樂的誘惑

解方:訓練那隻總想玩的及時行樂猴:設下明確的挑戰目標、給予獎勵但要設定時間和規則

2)完美主義,眼高手低

解方:想像開始行動的樣子,「完成比完美更好!」

3)事情太多,時間不夠

解方:艾森豪矩陣: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

4)計劃趕不上變化

解方:實踐定時定量的單純計劃,在一天的開始先做最困難的事,在心中製造懸念,讓自己迫不急待想完成


Ch7 專注力

要專注需要同時做到兩件事:「凸顯需要注意的事物」和「抑制不需要注意的事」

抑制

1)降低眼前的視覺雜亂,這樣就不需耗費能量去抑制不相干的訊息

2)手機放在它處

3)使用噪音屏遮:特定頻率的聲音來蓋過使人分心的聲音


凸顯

1)不要多工

2)蕃茄鐘工作法:適時休息,以回復專注力

3)啟動屬於自己的專心儀式

4)設定明確目標


最後利用Where(環境),how(方法),why(原因)三個問題,來促使自己專心


Ch8 時間管理

心智活動會消耗我們的能量,不要和身體作對,在正確時間發揮她的潛能,而非在錯的時間,透支它的潛力,心理能量有限,需好好規劃分配。管理體力和精神,讓它以飽滿的狀態,在特定時間內充分發揮。


瞭解自己的身體,觀察自己的精力曲線,減少在瑣事的時間和精力。要有充足睡眠。


列出合理的學習計畫,準確評估每項學習項目的時間。要留有空白和餘量,才能補救未完項目,也必須留些時間給自己,做任何想做的事。


SMART原則

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able, Realistic, Time-bound


Ch9 情緒管理

要學習的好,就必須做好情緒管理,學習傾聽身體和內心的聲音。靜下心來記錄自己的感受,不帶批判,才能察覺問題根源。


平復情緒的方法

1)喝冰水,或用冷水洗臉

2)做瑜珈

3)四、五、六深呼吸法:吸氣四秒,憋五秒,吐氣六秒。連續三次。


快速提起精神的方法

1)喝杯熱飲

2)聽音樂,舉起雙手,快速往下拉

3)平板式


保持樂觀,才能放寬心學習,幫助轉念的五個問題

1)我的這個想法,是真的嗎?

2)我的這個想法,有相反的證據嗎?

3)我的這個想法,對我有幫助嗎?

4)如果我放棄這個想法,最糟的後果為何?

5)如果我放棄這個想法,最好的後果又為何?


Ch10 恆毅力與成長型思維

堅毅是預示成功與否的關鍵,它包含兩個要素:對目標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毅力。要足夠堅持,並忍受持續練習的枯燥乏味。


成就公式:

才華努力=技能

技能 x 努力=成就


培養成長型思維,相信練習可以培養出新能力,才華可以因為努力而改變,遇到困難,願意挑戰,從錯誤中學習。

如何培養:

1)完成小目標,建立信心

2)藉由不斷修正、檢視結果來提高能力

3)加強動力:相信學習是自己想要做,並選擇去做的事


從自我進步,而非完美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學習,才能提高執行力,增加心理韌性。萬一成長停止時,要適時跳出舒適圈。


結語

成為終身學習者,對事物始終保持好奇。


理查·費曼:「沒有人搞得清楚生命究竟是什麼,但這並不重要。探索世界吧!只要你研究得夠深,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變得非常有趣。」





...

反省只是第一步



不斷反覆回想犯下的過錯,只會讓自己內疚,覺得自己是很糟的人,甚至甘脆就認為反正自己就是無可救藥,改變不了,於是兩手一攤什麼都不做。承認錯誤,真心道歉,不過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後來的作為,深陷反省自責的迴圏,不停反芻,或許反而令人忽略了真正該做的事情,也就是從中學到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用行動去彌補傷口。


拉比以撒·邁耶說:「但凡有誰在談論和反省自己做過的壞事,就是在思考自己行過的惡,而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會把他困住:他的整個靈魂徹底陷入所思所想之中,因此依然陷於惡。他必定無法回頭,因為靈魂會變得粗鈍,心靈會隨之腐壞,除此之外,悲傷情緒也可能侵襲他。你又當如何?用這種方式或那種方式翻攪污濁,污濁仍然是污濁。⋯⋯這就是為什麼經文會說:『離惡行善。』它是叫人要徹底遠離惡,不去思想它,只管行善。你已經做了錯事?那就用做正確的事來相抵罷。」


不要讓罪惡感和自我厭惡阻止自己做正確的事,沈溺在痛苦之中,想的其實還是自己,焦點還是放在自己身上,然而這時應該想的是被我們傷害的人,想著如何減輕他們的損失和痛苦,如何讓他們再次快樂起來。自責其實只是擔心自己的道德不再完美,害怕自我形象的破壞,更可惡的是那些假意且做做樣子的道歉,這些抱歉為的是挽救自己的名聲,並非在補救錯誤。這些人難過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落入這內疚的處境,而非他們給受害者帶來的痛楚,他們反而成了這場悲劇的主角。


死不認錯的人很討厭,但只會道歉卻總是死性不改,也不討喜。而且也有些人覺得只要道歉了,就好像沒事了,然後下次又犯同樣的錯。這好比在一段感情關係裡,有一個人老是對他的配偶不忠,雖然認錯道歉,但還是一再背叛對方,有悔意並不代表有改過的心,有行動才是,沒有行動的悔意,還會讓人擁有一種已經做對事的錯覺。懂得反省與檢討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要怎麼做正確的事。沒有完美的人,有時我們都會傷害了別人,儘管內心痛苦自責,扛著這份內疚,然後用盡全心全力來償還,才是不逃避且勇敢的做法。




...

《體能UP1年級生》-高木直子


高木直子最新作品《體能UP1年級生》,描繪她因為覺得自己體力不佳,容易感到疲憊,加上產後一直瘦不下來,而決定改變生活,增加體能。書裡記載了她嘗試的許多方法,首先就是先做健康檢查,以便暸解自己實際的身體狀況,再來就是開始從事一些能融入日常生活的運動,找夥伴和家人一起參加各項比賽,紀錄並分享運動和飲食內容,以及定期追蹤身體組成。


我覺得作者重新建立運動習慣的方式很好,不是在動機高昂時,定下很難的目標,她其實之前有跑過馬拉松,但她也不會想說立刻再挑戰跑個全馬,而是慢慢地開始找回運動的習慣。先從事一些不用太費力的小運動,並且好好審視自己的行程,擬定出可行的方案。她運用「順便運動法」,把打掃當成運動,接送小孩也是運動,特定去很遠的超市採買增加每日步行數。在一開始建立運動的習慣,要能配合生活作息,才容易成功,一下子衝的太快,很容易因為太累太難維持就放棄。


另外確認自己身體狀況之後,才來訂定目標也很重要,像作者想將體脂降到25%以下,體重減到45公斤以下,明確的目標比模糊地想「增強體力」,更有助於規劃健身的方案。此外她還持續做記錄,並且分享在群組上,和夥伴彼此注意和督促,幫助自己能堅持下去,並且抵擋誘惑。好比作者就因為群組中的夥伴,放了自己各項棒式運動多做了5秒而被激勵跟進,也因為吃了太多泡麵而被夥伴勸阻。做記錄才能確實掌握自己吃了什麼,運動了多久,而非只是「覺得」自己吃少動多,搞不清楚真實情況。


還有為了不讓運動變成一件苦差事,作者也盡量把運動變得有趣好玩,譬如和朋友一起打羽球、登山、游泳,以及跟家人參加拍照打卡路跑,打保齡球,嘗試線上健身課程,然後就是「發表會」,也就是參加比賽,把它當成展現自己運動成果的機會,這也可以是種動力來源。寓娛樂於運動,不只有益於維持運動習慣,還能增進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在持之以恆了三年之後,作者的體重變輕,達成當初訂下的目標,身體的毛病減少,也提升了照顧自己健康的意識。雖然有時還是會因為生活和工作忙碌,而減少運動量,但對運動依然抱持著開放且正面的態度。最後作者也鼓勵大家踏出一步,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改變。


 

...

福岡之旅



旅行很好,因為它創造一段獨立於日常的時空,可以讓那些煩人的事暫時不靠近,只專注在每日的行程安排,去哪玩,吃什麼,欣賞些什麼。距離上次渡假已經超過半年,台灣夏天的炎熱使我哪都不想去,這次的假期是期待了許久的即時雨,終於滋潤了幾乎快乾枯的心靈。在旅行的日子裡,平常會做的事,必須做的事,都不做,沒有閱讀,沒有寫文章,不備課,不教學,甚至也不上網,這些和日常斷軌的空白,反而讓我想清楚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該放下的。旅行,好像可以幫我找回平靜,讓我又能活在當下。


六天五夜的福岡之旅是慶祝結婚週年,我希望到了七老八十都還能和另一半去世界各地渡過每一年的結婚紀念日,就像電車裡坐在對面的那對帶著野餐盒的老夫老妻。本來是想賞楓的,不過似乎是天氣不夠冷,葉子尚未轉紅,反倒是聖誕市集過早出現。才十一月就瀰漫著耶誕氣氛,聖誕歌曲,聖誕樹,各種裝飾品已經在櫥窗、在街頭顯露身影,沒有楓紅,有聖誕紅,也減少了遺憾。


在出發的前夕才發現自己的護照剩下不到六個月的效期,雖然網路資訊說去日本沒關係,但內心還是忐忑不安,一直到順利完成入境手續,才終於放心。在下雨的夜晚等待著前往博多的巴士,拖著行李在濕淋淋的路上前行,發現許多日本人都不撐傘,或許是因為宮澤賢治的名詩《不怕風雨》已深入人心。到達飯店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的衣物拿出來,每一件都熨燙過,這已經成了一種儀式,為了能整齊有精神地開始之後的旅程。


去了太宰治本該也順道拜訪九州博物館,卻忘了星期一大部分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沒開,在旅途中有些地方沒去到,沒看到,或許就這樣永遠錯過了,像是英國在整修的大笨鐘,荷蘭的羊角村,新加坡的老巴剎⋯⋯我想這個名單只會越來越長,不過旅行就是如此,或許不該把它們當成是遺憾,而是旅行的必然。沒去博物館,反而去了博多車站的耶誕市集,那突然出現的眼前一亮,讓我感動不已,它的燈光設計,恰到好處,不會過多,懂得留白,更美。


最喜歡的景點是福岡美術館和海之中道海濱公園,前者不抱期待,以為只是個小美術館,卻驚喜地看見達利、畢卡索、胡安·米羅、馬克·夏卡爾和安迪·沃荷等大師的作品,再加上美術館的古風建築本身就非常有魅力,可以在裡頭待上好幾個小時。另外大濠公園就在附近,逛完美術館,繞著公園散步,累了就可以坐在湖邊吹風享受寧靜的氛圍。至於海之中道位於市中心外,坐電車晃到沒什麼旅客的地方,也是種樂趣。雖然本該看到成群的紅色波波草,成片的玫瑰花及銀杏,都稀稀落落,但卻也踏入了猶如愛麗斯夢遊仙境的花園,非常適合舉辦一場小巧溫馨的下午茶宴。公園裡還有動物森友會,在現實世界裡近距離觀賞水豚君一家人和一群發懶的袋鼠是很特別的體驗。


因為上次關西機場托運行李的人潮眾多,使我決定這次只帶登機箱上路,果然省了不少等待時間,整個旅程也覺得輕鬆許多,下次還要挑戰如何帶更少的物品,變得更加輕盈。結束旅程,總是覺得不捨,希望假期可以持續下去的奢望,有時讓人提不起勁回歸日常,再加上一回來,就有些微的感冒症狀,看來我的身體也抗議著不想離開渡假模式。

...

《人心》-埃里希·佛洛姆


埃里希·佛洛姆的《人心》談論人心的善惡是前進和退行兩種傾向拉扯的結果,前者的表現是成長症候群:愛生命、克服自戀愛人類,和獨立自主,後者是衰敗症候群:對死亡的熱愛、惡性自戀和亂倫固著,衰敗症構成了重度精神疾病的核心,是惡的本質。佛洛姆主張人同時傾向善和傾向惡,在這兩者仍處於某種平衡中,人就有選擇的自由,前提是他能利用自己的覺察和投入努力,而做出對自己發展有益的決定。



第一章 人是狼還是羊

人會朝著他選定的方向發展,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惡,或許是具有破壞性和毀滅性的狼,也可能是需要被領導和易與服從及追隨他人的羊


第二章 各種類型的暴力

依背後的無意識區分

1)遊戲型:為了炫示技能而非破壞

2)反應型:為了捍衛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自由、尊嚴和財產,它源於恐懼

又分挫折型:願望沒有實現、嫉妒和羨慕/報復型:朝病態前進,非理性,因信念崩潰

3)補償型:一個無能的人用暴力作為創造性活動的替代品,此種暴力更加病態

4)嗜血型:將殺戮視為一種超越生命的方式,血液使他感到活力和生命


第三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一):愛死亡和愛生命

很多人同時存在愛生命和愛死亡兩種傾向,只是比例的不同。


*愛死亡是有戀屍癖傾向的人,他們有以下特徵:

1)被死氣沉沉的事物吸引,包括屍體、腐爛的東西、排泄物和髒污

2)喜歡談論疾病、葬禮和死亡,並且迷戀破壞和毀滅

3)喜歡不會成長的事物,以對待機械的態度對待生命,視活物為死物

4)愛掌控,為此而殺人,因為死亡是唯一確定的事


*愛生命的人

1)被生活的經歷和成長過程吸引

2)選擇建構而非維持現狀

3)好奇,樂意看到新事物,而非從舊事物尋找安全感

4)更喜歡冒險而非確定性

5)對待生命實事求是

6)看見整體和結構

7)以愛、理性行動

8)享受生命和愛生命所有的表現形式


*能幫助愛生性傾向增強的因素

1)個體層面

與愛生命的人生活在一起,與他人有溫暖與愛的互動,享受自由未受威嚇,獲得有助於促進內心和諧與力量的教導。接受「生活的藝術」方面的指引,得到他人的激發性影響和作出回應,以真正有趣的方式過生活。


2)社會層面

安全:維持有尊嚴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不受短缺的威脅

公正:沒有人淪為達成他人目的的手段

自由:一個人要擁有「去做」的自由:有創造、建設、懷疑和冒險的自由,而非是奴隸和機器上的齒輪


第四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二):個人自戀與群體自戀

不超出界限的良性自戀是種生存的手段,可用來保護自己,但極端的惡性自戀卻會使人對他人漠不關心,對社會生活造成障礙。在良性形式中,自戀的對象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是他所從事或創造的事物,而非他所擁有的事物。


*個人惡性自戀特徵

1)切斷對外在現實的聯繫,以自身為現實的替代品,他是自己的「神和全世界」

2)只關心自己,和別人對他的看法,對別人和外在世界都不感興趣

3)將自戀投注在自己的某個組成部分

4)不願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以及他人有條理的批評,對批評帶有怒氣和敵意

5)缺乏客觀理性的價值判斷,將「是我」或它「屬於我」都認為是有價值的


*群體自戀特徵

1)認為自己的群體比其他群體更正當,更優越,其他都是低劣的

2)高估己方觀點和立場、仇視一切異己之見

3)缺乏客觀和理性判斷

4)摧毀冒犯者

5)渴望有一個讓成員產生認同感的領袖


*克服自戀

1)消除錯覺、覺察現實,對世界敞開心胸並與之產生關聯

2)為人類自身和全人類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3)抱著「人本主義」相信每個個人都具有全部的人性,有著相同的生命成分而可以互相理解



第五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三):亂倫固著

亂倫固著,是種想退回幼兒或返回母親子宮的退行力量,渴望如同母親給予的愛和安全感,這種依賴會削弱人的力量和獨立性。它總是不斷與前進的傾向—— 出生、進取和成長—— 發生衝突。這退行傾向源自於他想要與自身所來之處維持原有聯繫的願望,源自他對自由的害怕,源自他恐懼他會被那個他為之放棄一切獨立性的人所毁滅。人只有徹底擺脫所有形式的亂倫固著,才能完整被生出來,才能有向前邁進和成為自己的自由。


*亂倫固著的病態特徵

1)理性被扭曲。以母親或以象徵「母親」的一切為真理,過於依賴和畏懼而損害判斷力

2)無法將他人視為完整的人,損害愛的能力

3)它會和影響人的獨立性和人格完整性,損害自由和自己的信念


第六章 自由、決定論與取捨論

人是能自由地做出選擇,能選擇要向善或行惡,還是他受到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力量所支配,決定一切,自身並沒有選擇自由?人性是善或是惡?


佛洛姆認為,人的本性或本質不是某種具體的實體(例如善或惡),而是根植於人類生命處境的矛盾。這種矛盾要求解方,而我們基本上只有退行性或前進性兩種方案。在一件事發展到失去選擇的自由之前(決定論),在無法挽回和補救前,我們仍可以靠著「覺察」和「努力」擁有選擇的自由(取捨論)。為了達到自由,人必須覺察到在他背後運作,並對他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那些力量,依理性按自己真正的利益行事。人可以在某些可確定的可能性之間選擇,這些選項之中哪些會成為現實完全取決於人自身—— 只要他尚未失去自由,便是取決於他。


倘若人類自取滅亡,將不會是因為人心生來邪惡,而是因為無法認知到符合現實的選項和它們的後果。根本不存在「自由」這回事,只有我們在選擇的過程讓自己獲得自由的行為。生活中能增強我們的自信、人格完整性、勇氣和信念的每一步,都會同時增強自我選擇的能力,直到讓我在面對可取選項與不可取選項之間時,選擇後者的難度越來越大。反之,每一次的投降和懦弱都會讓我變得更軟弱,為更多的投降鋪路,最終自由將一去不復返。


大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決心,再走到十字路口和必須做出決定時不自知。他們沒有覺察生命向他們拋出問題,沒來得及在還有選項的時候做出選擇。之後在歧路上每多走一步,要他們承認自己走錯路就更困難。


最後,在選擇較好而非較壞的選項時,決定性因素在於覺察。這包括:

一、覺察什麼構成善及惡

二、覺察哪種行動在具體情況中是實現所渴望的目的的適當手段

三、覺察願望背後的各種力量,這意味著發現無意識的慾望

四、覺察自己有多少真正的可能選項

五、覺察自己選擇某一選項而非另一選項的後果

六、覺察到光有覺察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行動的意志,以及準備好承受與自己激情相反的行動所帶來的痛苦和挫折




...

美好的事物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日本的少女漫畫,記得那時我媽每個月都會在租書店預付一筆錢,讓我每星期去租漫畫讀,蹲在漫畫櫃前,挑選喜歡的作品抱回家,是種小小的幸福。即便現在已經不是少女,但看漫畫的習慣依然沒變,只不過前幾個月開始覺得對漫畫的興趣突然不再濃厚,可能是因為故事情節過於千篇一律,變得有點無聊。我感到一種失去往日愛好的惆悵,不再愛了讓我有點不捨,好像再也沒有漫畫能吸引我,引起我的閱讀慾。


然而我錯了,只要等待得夠久,只要懷著一種開放的心態,永遠都能再次遇見感動人心的美好事物。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努力地創造觸動心弦的作品,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為自己在意的目標打拚,所以永遠都會有值得被閱讀、觀看和欣賞的作品出現。只要不要關上我們的心,就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將會在自己記憶中閃閃發光的時刻,那些會為自己生命帶來影響和改變的契機。我想這樣的心情,最近台灣的棒球迷們應該能深深體會。


我不是棒球迷,但我的另一半是,在大學時,他是棒球社社長,我們的第一次約會就是在球場,他熱情地跟我解釋比賽規則,雖然那時我的心根本就不在球賽上,還是頻頻點頭。我記得有一次很期待能在課堂上見到他,但他為了看亞錦賽,翹課了。那時要見面也都只能排在他沒練球的空檔,然後他還會揹著大包小包的球具來和我約會,對了他是個捕手,所以他的裝備可不是只有一隻手套而已。


和他在一起將近20年的時間,我依舊看不懂棒球,所以當台灣隊擊出再見雙殺,我不知道我們已經奪冠了,還在想著投手還有兩個人要解決,另一半就已經激動地跳了起來。雖然看不懂,但這幾年來,只要有國際賽事,我也大概都會跟著另一半關注結果,所以也知道有多少次的「雖敗猶榮」,知道我們「好想贏韓國」,知道日本和美國是多麼強大的隊手。我從來就不是球迷,但我相信每個台灣人都會為這次的12強結果感動不已。對於棒球迷的老公而言,真的讓他等到了,看了這麼多年的比賽,終於看到這歷史性的一刻,我們贏了韓國、美國和日本,看到老公的眼淚,我也跟著一起喜極而泣了。我內心發出深深的讚嘆,啊⋯⋯只要活著,只要不要失去希望,就能看見美好的事物,擁有令人感動的回憶。


我想這場比賽可以編入教科書,用來激勵許多未來的孩子們,當他們想放棄時,我們就可以說:「想當年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隊40完封日本隊,終斷他們27連勝的紀錄」。而每一個看過這場球賽的人,在今後遇到難關或巨大挑戰,覺得自己會失敗時,都可以說:「在2024年的12強比賽,沒有人看好的台灣隊,獲得了冠軍」。真心感謝那些為了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堅持到底,努力打拚的所有人,因為有這些人,我們可以感覺被激勵,可以相信努力會帶來好的結果,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能再次鼓起勇氣讓美好的事物變得可能。






...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鱸魚


從台灣到美國生活了三十年的矽谷工程師鱸魚,將他對美國的觀察和生活經歷記錄在《我失敗的美式生活》中。作者的幽默和不失深度的分析,讓讀者不會只是得到一些浮面的個人感想,而是對美國的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現象都能有所認識。他的文章並非去脈絡化的片面之詞,而是經過邏輯思考後的明確表達。讀者不一定能完全贊同他筆下的美國,但卻完全不影響我們欣賞這本好書。


不久前收了一個學生,另一半即將要去美國工作,她也要一起搬去生活,所以必須要加強英文能力。為了讓課程能夠更加符合她的需求,就找了這本書來讀,想說或許可以讓她避開「失敗」?然而讀完這本書後,我卻不太確定是否該推薦她也來看,畢竟我自己讀了之後都不太想在美國生活了。當然美國有它的好,它的精彩,但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像我就無法在一個一般人都可擁有槍枝,在公廁會撞見人吸毒,生一場病可能會讓人破產,或只是看醫生就要等兩個月的地方,長期生活。安全和可負擔的適時醫療是我的底線,畢竟在一個一言不合就可能開槍的國家,醫療資源還又貴又難獲得,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對勁。


書裡十八篇文章,分別從幾個日常觀察來剖析美國生活,閱後的第一感想是,美國這個國家真是又可愛又可怕。十八歲不能喝酒,卻可以買槍,有人持槍進入學校亂殺人,但在路上遇到校車經過卻會乖乖停車,等上好幾分鐘讓學童上下車。鄰居會管你家門外的草有沒有除,但在你前方的鹽罐會請你遞,因為不想侵犯你的領空,到哪都要開車,一點路都不走,卻會冒險登山攀岩,從事各項極限運動。什麼地方都要付小費,即使根本就沒被服務到,買東西卻可以不問理由就獲得退款,美國就是一個這麼矛盾的國家。


在美國有很多事和人都不能變通,也不允許例外,所以常常很簡單的事要花很久的時間等待,因為官僚制,效率極低,一件事在不同部門轉來轉去。作者形容這就像是電腦在跑程式,一行一行來,一行跑完才能換下一行,無法省略,否則就會出錯當機,所以不要期望美國人會懂得隨機應變。好比,一家咖啡店還有5分鐘才營業,店員也絕對不會因為外面下大雨,天氣冷,就開門讓排隊的民眾進來躲雨。但就是這種只依程序辦事的態度,適合大量處理事務,按照步驟,預定的結果就可以一再被複製,也才能避免錯誤。


書裡提到的兩個問題是我覺得美國最可怕的地方,槍枝和毒品,而兩者都和槍商及藥廠的商業利益緊緊掛勾。作者說美國人民之所以被允許擁有槍枝,是因為憲法為了給予人民可以推翻政府的權利,如今這個好意卻被槍商利用來增加收益。廠商用政治獻金影響國會,使得一般人也買得到本該在戰爭上才會出現的殺人武器。至於毒品的上癮,則是藥廠見有利可圖,而推出合成鴉片止痛藥。藉著不實廣告,隱瞞可能成癮的事實,將本該是用來治療癌症末期的藥包裝成可以安心使用,結果導致許多民眾在不之不覺中鴉片上癮,到後來淪陷在毒性更強的毒品不能自拔。而為什麼美國人如此依賴止痛藥,那也是因為看醫生太不方便,總不能這樣痛個一、兩個月,於是就先吃了止痛藥,結果就一步步走向了成癮之路。


當然美國也有值得讚賞的地方,他們的冒險精神,鼓勵問為什麼,敢於表達,不斷嘗試,並且從錯誤中學習。作者提到在美國上數學課時,大學生解不出一個台灣國中生都會解的問題,但雖然作者不花腦筋輕易解答,卻不知背後的原理。然而美國學生不只是要知道答案,他們要知道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運算,為什麼要套某個公式,教授也會花時間解釋清楚。作者說:「(美國)學校教的是過程不是結果,了解過程就會知道結果,但反之並不亦然。」


了解「為什麼」,而非死背答案,也不是只要答對就好,是為了訓練思考和邏輯,而這就是儘管美國人基本算術不行,卻還是能成為科技大國的原因,教育不該只學知識,卻沒學到思考和理解。我一直以為不讓孩子問「為什麼」,會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如今才知道,不理解「為什麼」,還會使得孩子們無法建構和創造。他們因為不知道運作的原理和邏輯,於是做不到拆解、組合、模式轉移,這樣就很難創造和發明屬於自己的新東西,而這都是只求快速得到答案就行的結果。


再來就是美國人的冒險精神,政府鼓勵它的人民冒險,它不會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人民,到處設立警告牌。一個成人應該有能力判斷不該在懸崖邊拍照,若不慎跌落,這是個人該付的責任,不要期待有國賠這回事。美國人願意去嘗試,做好準備,結果自付,即使失敗了,他們也能學會一些事,沒試就永遠不會。作者說:「試了而失敗,和從來沒試過不一樣,甚至和第一次就成功也不一樣。」西部開拓的精神或許一直保留在美國人的血液之中,這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公路冒險,極限運動,對他們來說,活得精彩刺激,才不虛此生。


P.S. 停更兩週,好好休息

...

卡住了



邁向夢想的路上,大家是會且戰且走,還是先思考了所有的事情之後才行動?大部分的建議都是「做了再說」,畢竟走了才知道路會帶著你前往何處,沒有嘗試過的事,再怎麼事前思考,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有時想太多反而會讓人一事無成。預想的情況不只可能和現實有落差,還非常不全面,這當然也很正常,因為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


最近一直想著要開自己的英文課,一開始找不到合適的空間,後來試著辦免費體驗課因為只吸引到一個人報名,而開不成。最近想著再試第二次,又是乏人問津,還不容易有人加入官方帳號,卻傳些奇怪的訊息,把我嚇的不輕,不得不把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會員加入黑名單。這件事也是我當初要開實體課時,沒想過的問題。我和一對一的成人學生,都像朋友一般交流著,所以覺得教成人就好像多了很多朋友,我們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的點滴。再加上面對面上課,可以做很多互動練習,實體課比線上課更可以幫助學生專注,因為來到教室就是要學習,沒有一堆來自工作和家庭的干擾,成年人有時也需要一個除了公司和家之外的第三空間。另外,每個人花在螢幕上的時間已經太多了,有個可以暫時離開這裏的原因也很好。


因此即便週遭的人都建議我要開線上課,我還是決定要走實體課程,但我卻沒想過,並不是每個來上課的人都一定懷抱著善意,有時候我根本無法知道對方是怎麼樣的人。這讓我回想起之前被男學生跟蹤的經驗,雖然是團班課程,但當他在課堂上盯著我看,我就很害怕。我真的很擔心再收到這樣的學生,但目前為止我也還想不到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同樣的狀況再次發生。本來招不到生,已經很沮喪,現在更是覺得心情低落。


創業想要成功,必須要有一定的群眾喜歡你的服務和產品,甚至也要喜歡你這個人,但一定也會有人討厭你,不認同你,奇奇怪怪的事都有可能會發生。這些全都必須列入考慮範圍內,我覺得自己思考的或許不夠周全。現階段就這樣卡住了,也沒進一步的想法,現在處於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覺得煩的階段,看來我需要休息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