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


松浦彌太郎為了因應現在變遷快速的競爭時代而思考新的生活方式,他把自我的反省以及一路以來以「寫作」為重心的人生記錄在《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書中討論了「隨筆」的定義,隨筆作家的生活方式,他的思考和閱讀,以及說明一些寫作方法。作者認為可以把「隨筆作家」當作一種生活態度,所以即使對寫作沒有興趣的讀者,也能獲得關於如何打造人生的不同觀點。


厭倦了世俗對成功的定義,想要追求幸福,卻不想加入資本市場裡的零和競爭,松浦彌太郎反思自己一路以來的人生,得出了以「隨筆作家的生活方式」來面對這個社會的結論。不是要每個人都當個作家,而是去理解這種生活方式。抱持著好奇心去觀察和發掘那些能讓人有所感動、愉悅和驚喜的事物,平凡的日子也因為用心而充滿了滋味。不停地關注、察覺然後加以思考,培養獨特的觀點,因為是依自己的價值觀作為判斷的基準,所以不容易被外界左右思想,也就能維持心靈的平靜。


第一章 什麼是「隨筆」?

*秘密的告白:探尋、察覺、發現別人沒注意到的事,就是「秘密」,那是「自己發現」的蘊藏在事物裡的本質,包含許多原創的想法。在這裡作者強調所謂的「秘密」並非不可告人的事或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告白。

*含有觀點: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見解,花時間從各角度思索,不只是滿足表面答案。

*變化的紀錄:心境和想法的變化,記錄成長過程。

*不想遺忘的事:想保留和珍惜的情感。

*自己的哲學:關注、停下來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真心想守護的事物。


第二章 隨筆作家的「生活方式」

*客觀地看待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身心健康地活著。

*瞭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觀,拒絕不合適地生活。

*發生的事有其意義和價值,找出它們,並坦然接受。

*不要放棄思考。

*若是沒有合意的選項,就藉由行動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跳脫框架,自由地發想。

*別只注重效率和成本,或許會因此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掌握和理解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不讓不重要的事消耗心神。


第三章 為了寫作而思考

*為了要寫出文章,心與大腦都要運作,也就是帶著心與腦生活。

*思考是指和最重要的事物對話,試著回答這些事物的提問。

*為了思考,必須先感受和察覺。

*不要妄下定論,持續關注,直到清楚明白。

*隨時收集思考的素材。

*知道不等於理解。不要因為著迷汲取新知,而壓縮到好好深度理解「重要事物」的時間。減少不必要資訊的輸入,避免大腦過載。「比起什麼都只知道一點點,心中有幾件了解的事,才能強化內在。」

*不要滿足別人給予的答案,而要親自尋找。

*保留放空時間


第四章 為了寫作而閱讀

*閱讀能誘發書寫,讀到累時,就書寫,缺乏靈感時,便回頭閱讀。

*閱讀能審視自我,也幫助我們接觸到未知的世界和觀點。

*為了受影響而閱讀,藉著學習,積累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和書寫者對話。


第五章 寫作方法

*寫讓自己心動的事物,自己發現的秘密和親身體驗過的事物。

*想好書寫的對象。

*找出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文風)。

*不過度演出,寫出內心真實感受。

*即興寫出自己想到的事。

*事先決定「開頭、中段與結尾」的大綱。

*三種起頭:「情感」、「疑問/提問」、「回想」。

*針對一件事,深入書寫,不要塞太多訊息。

*不寫出所有答案,不說盡,保留想像空間。

*具體描繪能讓讓讀者產生共鳴的情境。

*決定寫作的理念,作者的是「有趣、開心、有益」。

*為了持續寫作要做好身心健康管理。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