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JP·菲利浦斯所寫的《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強調大腦內的六個物質: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皮質醇、腦內啡和睪固酮,對情緒、行為和生活所造成的影響。藉由作者提供的方法,尤其是睡眠、飲食、運動和冥想,我們可以學習掌握這些物質,使它們幫助自己達到理想的狀態並且展現最好的自己。
作者形容大腦就像個化工廠,我們能依不同情境和目標來製造和調整腦內物質,就像調酒,重點是要喝下「天使特調」,而非「惡魔特調」。覺得提不起幹勁,來點多巴胺,有點憂鬱?來點血清素吧,想要感到有自信,你需要一點睪固酮⋯⋯。作者介紹的這六種物質,分別有著不同的功用,他希望讀者能運用書裡教導的技巧,在必要時引發這些物質。
*多巴胺:動力與愉悅
多巴胺能帶來做事的動激,維持動力,它和大腦裡的獎勵迴路有關,也會影響意志力與決策。作者將多巴胺分為「速效」和「緩效」兩種,從事某些活動好比滑手機或看短影音,能快速使多巴胺分泌,但也很快消退,這類便是「速效多巴胺」。反之「緩效多巴胺」,是指那些不是只能滿足當下,而是真正能改善未來的活動,它們可以長期維持多巴胺濃度。緩效多巴胺來源有:學習新事物、運動、閱讀、創造,挑戰困難任務獲得成長。
沉迷於速效多巴胺,會使人愈來愈難感受到愉悅和滿足,一直追尋更高強度的刺激,而無心去從事對我們真正有益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必需付出時間和心力慢慢耕耘的目標。一種刺激不夠,就同時接收兩種或三種,但卻無法真正投入其中或享受,只是覺得空虛和煩躁。
*我們必須控制多巴胺,找到速效和緩效之間的平衡比例。
1.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累積多樣刺激。
2.分批接受刺激,不要讓自己一下子多巴胺激升或又暴跌。慢慢享受和慶祝。
3.用內在動機對抗外在誘因。讓過程變得有趣,而非只讓成果變成獎勵。
4.採不同方式來做日常瑣事,以變化性來增加樂趣。
5.避免在假日或空閒時間攝取太多速效多巴胺,這樣會在回到日常時因多巴胺落差,而感到憂鬱。
6.先從事緩效多巴胺活動。
7.利用特定的情緒或記憶,或改變環境來引發動機。
8.畫出「夢想藍圖」,描述自己想創造出的未來。
9.在體驗某事時,特別重視它的益處、趣味、價值,更能提高動力。
*催產素:連結與人性光輝
催產素能增強充實感和完整感,使我們與他人和世界產生連結和歸屬。催產素減少時容易彼此誤解、摩擦和爭吵。
*如何提升
1.讓心中充滿敬畏的感受,接近大自然,關注身邊的小事,感受大我,放下小我。
2.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3.回想溫柔和溫暖的時刻能減少壓力。
4.身體接觸
5.慷慨助人
6.眼神接觸
7.紓壓音樂,唱歌
8.三溫暖
9.感恩,以正面和中立態度看待事情
10.我們對自己敘事的方式很重要,它影響我們的記憶和情緒。
11.和解和寬恕
*血清素:社會地位、滿足感、保持好心情
血清素會提供滿足感和安定感。社交場合會影響其濃度,當我們和錯誤的對照組比較,因他人成就而自卑,就會使血清素降低,所以要避免進行比較或無窮追求。
*如何提升:
1.培養自尊,愛自己,不要因失敗而批評自己,或陷入無盡的自省。
2.曬太陽:陽光會抑制神經突觸回收血清素的速度。
3.調控飲食,攝取含色胺酸食物,它們能合成血清素。維持消化道好菌。
4.正念,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感受情緒。
5.關注腦中想法,接受好的,放下壞的
6.運動、睡眠、冥想
7.壓力控管,避免慢性壓力
*皮質醇:專注、興奮或恐慌?
遇到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到血液中,使身體釋放葡萄糖來產生能量。它也能調控血糖來控制免疫反應。它使人不安,所以想改變。但適當壓力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全神貫注。
*避免過多皮質醇
1.壓力地圖:列出自己的壓力來源,將之分成「可消除」、「可因應」、「不知道該怎麼辦」
2.冥想
3.分泌催產素來緩和壓力
4.運動
5.移動,多走多動,放鬆動作
6.把呼吸放得更慢更深
7.轉換觀點,改變自我暗示內容,以興奮取代緊張
8.糾正一直以來的對自己的錯誤信念,捨棄妨礙自己前進的心理障礙。
9.跳脫負面迴圈
*腦內啡:歡喜極樂
腦內啡是身體自行產生的嗎啡,可以緩解疼痛和使人感到「人生高峰」。
*如何提升
1.享受疼痛,挑戰痛苦,正面面對
2.微笑或大笑
3.吃辣
4.運動
5.音樂
6.巧克力
7.跳舞
8.忍受寒冷,冰水浴
*睪固酮:自信與勝利
睪固酮對各活動有「增幅」效果,增強目前所表現出的行為。它的濃度高時,我們更樂意承受風險,更有自信,覺得有力量,無所畏懼。
*如何提升
1.獲勝:勝利和成功,甚至只要回想這些時刻也行。挑選自己會必勝的比賽
2.聽使人鬥志高昂的音樂
3.調整身體姿態:抬頭,不要四肢僵硬,不要扭動臀部,講話不要有嗯嗯啊啊
4.藉由累積小勝利,培養自信
5.䆁放自己正面的侵略性,好比做一些揮拳動作或大吼大叫
知道了如何促發以上六種物質,我們就可以隨時來杯「天使特調」,另外作者也要大家小心不要喝下六種毒酒:
1.自我忽視:無視自己身心狀況
2.無動於衷:不允許自己感受或表達
3.消極被動:不追求目標或尋找意義
4.身心交瘁:使自己超出負荷
5.委身黑暗:惡用黑暗力量,來支配他人或作惡
6.自困愁城:把自己定位為「受害者」,沉浸於悲慘處境帶來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