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人》-平野啟一郎


芥川獎作家平野啟一郎所寫的《分人》,鼓勵讀者重新思考人的基本單位,幫助我們解答關於「我是誰」的疑問。作者強調沒有「真/假」自我之別,每一個在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分人」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分人」的概念使人從尋找「獨一無二真實自己」的束縛中解脫,減輕自我認同危機,我們因此更能接受自己。


「個人」V.S. 「分人」

「個人」(individual),這個英文單字的字首「in」有否定之意,dividual 來自動詞「divide」有「分開」的意思。也就是說「個人」(individual),有「不可分」的意思。然而作者卻認為「個人」並非無法分割的最小單位,相反地,他把否定字首「in」拿掉,自創了「分人」(dividual)這個新單位,他主張人是「可分」的存在。個人是整數1,分人就是分數,每個分人的比例不同,所有分人的集合就是個人。


「分人」定義

「分人」是經由和人互動而自然產生的各個自己,不只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誕生,也會在各事物,好比書本、音樂或藝術品接觸時產生。和周遭人事物反覆交流,型塑了我們的各種分人,也就是所謂的人格。「我」就是由不同比例的分人組成。


「真正的自己」迷思

在「個人」的定義之下,我們假設「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始終如一,有個真實的自我存在,而我們必須活得像自己。所以有時候在和不同人互動時,若出現不同的「人設」,我們會懷疑這其中有虛假甚至是操弄的成分。可是,作者強調沒有什麼「真實/虛假」的區別,每個因人際交流而生的「分人」,都共存在心中,都是真正的自己。


人本來就會因為處在不同的場合,以及面對不同的對象時,而有不同的表現和應對方式,應該說如果不這樣,那還比較奇怪。好比我們和家人相處的模式,一定和同事相處的模式不同,但也不代表那就是帶上「面具」,刻意假裝。我們之所以不喜歡八面玲瓏的人,反而是因為他們對待每一個人都一樣,不願意依對象的不同特地培養不同的分人。


「分人」的特性和階段

依照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深淺及親密程度,我們因對方所產生的「分人」有比例大小的不同,也會進化和成長,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分人化的步調,無法強迫對方照自己的期望運作。


分人的發展,從陌生到親密,不特定到特定對象,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性分人: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場合中,好比和超市的店員或餐廳的服務生互動時。此分人可和不特定的多數人交流,通用性高。若是和他人的關係沒有進一步發展,分人就會停在此一階段。

*第二階段:以團體為對象的分人:擁有某個領域的特定習性,包括穿著打扮,言談舉止。

*第三階段:特定對象分人:依某個特定對象發展而成。並非所有關係都會推展到此一階段。


如何愛自己

「我」是由不同的分人構成的,我們可以藉由喜歡自己其中一、兩個分人,也就是「我」的某些面向,而變得比較有自信,依此為立足點來接受自己。作者舉例有些人在學校被霸凌,而認為自己膽小懦弱,但這只是眾多分人之一,不代表必須把這個分人延伸到放學後或甚至是畢業後。只要和新的人認識,去到新的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全新的分人化。若是不喜歡自己的某些分人,也不代表不能去愛自己的其他部分。若是能發展各個不同的分人,我們的精神狀態就可以維持平衡。


如何和他人相處

勇於和他人建立關係,使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的許多面向,體驗到不同的自己,生命因此變得豐富精彩。


人和人互動彼此影響,對方的分人因自己產生,我們的分人也因對方而產生,這使我們對他人有責任,別人對我們也有影響力,所以和會對自己帶來正面影響的人事物在一起很重要。若是不喜歡自己的某個分人,就必須藉由斬斷讓這個分人產生的互動,使這個分人在「我」的整體比例中下降。


要記住,我們能看見的或接觸到的只有對方面對我們時的分人,無法知道一個人所有的分人樣貌,所以沒必要在得知對方有自己不瞭解的一面時,而感到被欺騙。


所謂的愛是對方的存在能夠讓你愛自己。同時,你的存在也能讓對方愛他自己。若是兩人能夠擁有類似的分人比例,那麼相處起來就會較為融洽。


My take

在還沒讀過《分人》之前,我也會覺得應該要做「真實的」自己,要展現真正的自我。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擁有內向性格的人,當我在面對同事或自己的學生時,我會懷疑自己是否在「扮演」外向性格,是否在勉強自己變得活潑開朗?然而我現在明白,活潑開朗也是自己的一種「分人」,是因為不同對象和場合孕育出來的「我的一部分」,不是假裝,也不是扮演,這讓我的內心輕鬆許多。


還有在和他人交往時,有時當我看到對方的不同面貌時,會覺得不太舒服,會懷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她?對方和我相處時是否不夠真誠?但如今我知道不能強迫對方展現他們所有的面向,而是要尊重他們內在的不同分人,就像我自己也有不同的分人一樣。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