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一切親愛的》-約翰·伯格


約翰·伯格所寫的《留住一切親愛的》收錄了十七篇文章,評論巴勒斯坦人的絕境、伊拉克戰爭、極權主義、全球資本主義等議題。他在這些文章中強調正義、希望和道德的重要性,反對簡化、貼標籤、為求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更反對憑恃著強權和先進武器來欺壓弱勢的控制和侵略。


*文章摘錄

1.今日的關鍵問題之一是:什麼力量造就了世界恐怖分子,或說得更極端點,什麼力量造就了自殺烈士?是什麼原因,讓恐怖份子的首要定義變成了一種絕望的形式?或者,說得更準確點,讓恐怖分子變成了一種超越的方式,藉由獻出他們的生命,讓絕望的形式變得有意義。


正因如此,「自殺」一詞顯得不那麼恰當,因為這樣的超越,給了烈士們一種勝利的感覺。戰勝他理當憎恨的那些人?我想不是。烈士們戰勝的是,從深沈的的絕望裡散發出來的那種順從、痛苦和荒謬之感。


生活在第一世界的人,很難想像這種絕望。並不是因為他們比較富有,而是因為不斷有事情讓他們分心,所以他們的注意力是散射的,而我說的那種絕望,只停駐在那些由於環境的逼迫而不得不專心致志的人身上。例如,數十年來一直生活在難民營裡的人。


這種絕望的構成要素?那是一種感覺,感覺你的生命以及你親近之人的生命,全都一文不值。而且,這種感覺是一重又一重的,在各個不同的層次都能感受得到,於是,它就成了全部。也就是說,套用極權主義的用語,它是無可上訴的。⋯⋯


這就是絕望的七重層次,一週七天,重重疊加。這七重絕望,給了某些勇敢之人一種啟示,啟示他們獻出生命,投入對抗,對抗那些把世界推弄到這般田地的強權,這是唯一的方法,可喚醒一種全體之感,比那絕望更大的群體。


凡是無法想像這類絕望的政治領袖,他們所制定的任何策略都將失敗,而且,他們將面臨源源不絕的敵人前仆後繼而來。p24-27


2.消費主義已成了這個星球最強大也最具侵略性的意識形態,它開始想說服我們,痛苦是一種意外,我們可以為它買保險。這就是它冷酷無情的邏輯基礎。

當然,每個人都知道痛苦是人生無法根除的痼疾,每個人也都想忘了這點,或讓它看起來沒那麼絕對。各種「失樂園」(從不知痛苦的世界墜落)神話,都是企圖把世間的痛苦相對化。發明「地獄」(一個痛與罰的毗鄰國度)亦然。類似的努力還包括「犧牲」。以及很久很久之後的「寬恕」。我們甚至可以說,「人生為何是痛苦的」這一疑問,正是哲學的起源。-p70


3.當人們的日常所需超越了金錢,痛苦便成了每日的必需品。-p78


4.「恐怖主義是窮人的戰爭,戰爭是富人的恐怖主義。」——尤斯汀諾夫(Peter Ustinov)-p88


5.以色列政府宣稱,它們必須採取這類措施以對抗恐怖主義。那只是虛假的藉口。他們真正的目的,是要摧毁當地居民的時間連續感和空間連續感,好讓他們既離不開這裡,也無法變成契約雇工。然而,就是在這一點上,死者幫助生者進行反抗。就是因為這樣,這裡的男男女女決定讓自己成為烈士。正是這樣的壓制,激起了志在戰鬥的恐怖主義。-p102-103


6.(帕索里尼)剝除掉所有的偽善、半真半假,以及貪婪權勢的假面,因為它們只會滋養無知,而無知是一種無視於現實的盲目形式。也因為它們鄙視記憶,包括語言本身的記憶,而記憶卻是我們的最大遺產。p122


7.(《憤怒》)這部片子只有一小時,四十年前創作、規畫、剪接出來的一小時。它和今日我們看到的新聞評論以及餵養給我們的新聞資訊截然不同,在那一小時結束之後,你告訴自己,今日飽受摧殘或已經絕種的,不只是動物和植物,還包括對人類而言最重要的一套又一套價值體系。有系統噴灑在後者之上的,不是殺蟲劑,而是道德撲殺劑(ethicides)— 用來殺消除道德以及所有歷史與正義觀念的藥劑。


這款藥劑的撲殺對象,是我們最重要的一些東西,是從人類渴求分享、遺贈、撫慰、悲悼和希望衍生而來的一些需求。如今,這款道德撲殺劑正由大眾新聞媒體日夜不停的噴灑。


這款藥劑或許不如控制者所預期的那般有效,那般快速,但它已成功覆蓋掉公共論壇所代表和所需要的想像空間。-p126-127


8.這世界不總是冷酷無情的嗎?但今日的冷酷或許是最頑強、最瀰漫、也最持續。它既不赦免這個星球,也不放過居住在其上的所有生命。它很精粹,因為它完全提煉自追求利潤的單一邏輯(如冷凍庫一般冰寒),它威脅要淘汰其他所有信仰,以及懷抱尊嚴和一絲希望來面對殘酷人生的傳統。-p132


9.此刻這個歷史時期,是「圍」的時代。當柏林圍牆倒下之際,也正是準備在世界各地興建圍牆正式展開之時。水泥之牆、官僚之牆、監視之牆、安全之牆、種族之牆。世界各地的圍牆,將鋌而走險的窮人與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想維繫財富的人隔離開來。圍牆貫穿了各個領域,從穀物耕作到醫療保健。圍牆也矗立於世界最富裕的大都會中。「圍牆」是很久以前人們稱之為「階級戰爭」的前線。


牆的一邊:應有盡有的軍備,沒有人員傷亡的戰爭美夢、媒體、富足、衛生、琳瑯滿目的魅力通關密語。牆的另一邊:石頭、物資短缺、世仇、武力報復、疾病叢生,以及視死如歸和多活一天是一天(或多活一週是一週)的心態同時並存。


對今日這個世界而言,抉擇的意義就在這裡,在牆的兩邊。我們每個人心中也有一道牆。無論我們身處何方,我們都能在內心裡抉擇要和牆的哪一邊同調。那不是一道善惡之牆。兩邊皆有善有惡。那是自我尊重和自我渾沌的抉擇。-p133-134


10.「真正重要的只有一點點⋯⋯無關緊要的倒是一堆。」-p140


11.⋯⋯任何一種瘋狂都意味著與現實之間的嚴重脫節,或說得更準確一點,與存在之間的嚴重脫節。-p160


12.⋯⋯我們必須仔細檢視專為擅權者之利益服務的每一次簡化,每一只標籤;權力越大,對簡化的需要就越高。反之,不論當下此刻或長久未來,唯有承認並接受人們的多樣、差異和複雜,才能確保承受這類盲目權力之人的利益,或與這類盲目權力對抗之人的利益。p194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