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做的自律


自律不只要運用在該完成的工作和責任上頭,不做任何事也需要自律,容許自己行程表留有空白的自律。這樣的自我克制比想像中的困難,原來無所事事是件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是勞碌命。大家可以試著什麼都不做,躺在沙發上,在不睡著的情況下,可以放鬆多久,我大概二十分鐘,就想站起來找事情做。


要完全不做事,只是發呆,難度可能有點高,或許先把思緒從手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移開就好。我最近因為暑假班的關係,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凖備課程的內容,理智上覺得自己不累,可是僵硬疼痛的肩膀卻在抗議壓力過大,已經跟身體約定好,要好好照顧她,但總是偷偷地在踩界線。嚴格規定自己的不工作日,也是白費力氣,我想「不做任何事情」太籠統了,或許先想好替代的休閒活動比較可行。


最好是逃到一個沒有網路連線的深山裡,充分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所有的汲汲營營就可以被沖洗乾淨。不過這不太可能,那就只好靠自己刻意創造出留白。要獲得自由,首先必須要先捨棄掉一些什麼,想要的東西太多,生活被填得太滿,就會招致焦慮和憤怒,憂心時間不夠,對每一件不按自己意願發生的事情生氣。


就像訓練自己做好每件事一樣,我們也得訓練自己不要去做每件事,不要把寶貴的能量白白消耗在一些不會帶回能量的事物上。有些事不用急著馬上處理,等事態更加明朗化之後再說吧,不要先擔心,等擔心的事情發生後,再來想辦法解決吧。人有時必須保有這樣的餘裕和充容,如果把每件事都當成緊急狀況處理,讓自己一直處在「戰或逃」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有害。人可以短暫地面對壓力,只要有休息時間就行,但沒有人可以不斷接著生命向我們迎面投來的快速球,鬆弛有度,日子才有辦法過下去。


所以我都和另一半說,我們絕對不能同時生病,一個人生病時,另一個人就要特別地照顧自己的身體,一個人難過,另一個就要振作起來,兩個人要輪流,這樣子才不會失去希望。養成一次煩惱一件事的習慣就好,要自律,其它的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什麼都不做」,我還做得不太好,但承認自己是個有極限的人會是個很好的開始,認清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把能量運用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是自律的第一步。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