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大部分的人都在過自己的生活



在生別人的氣,或和他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會覺得對方都在找自己麻煩,針對自己,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惹我們不高興,甚至想傷害我們。但其實他們只是在想著自己的事,根據他們的價值觀來思考和行動,擁有自我的觀點和情緒,以此為基礎和外在世界互動。除非有什麼深仇,或心理生病了,否則大概很少人一早起床,腦子裡想的事會是要讓別人的日子很難過。大家都只是一邊在意著自己,一邊努力地過著日子,光是這樣就忙不過來了,哪裡還有什麼心力去關注別人,說是自我中心也沒錯,但也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從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和壓力中解脫。


老闆今天為什麼對我擺臭臉,同事為什麼沒和我打招呼,另一半為什麼忘了把垃圾拿出去倒⋯⋯有百分之99的可能,這些事全都不是為了傷害我們的感受才做的,他們只是沈浸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在他們的人生腳本中,可能就只是個小配角,等到有台詞再反應就行,其它時候,真的沒我們的事,畢竟在我們自己的腳本中,也是這樣的,自己是主角,他人是次要角色。所以不要瞎忙,瞎操心,放輕鬆地渡過每一天吧。


人類這種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和行動的特性,很容易使我們覺得大家好像都無時無刻地在關注著我們,評論我們。但實際上我們連昨天同事或同學穿了什麼樣的衣服都不記得了,我們只在意自己穿了什麼,所以也只有我們自己會在意臉上突然冒出的痘痘,頭髮今天柔不柔順,今天的口紅塗的是什麼顏色。說的誇張一點,只要我們有穿衣服,不製造出大反常,我們就只是別人日常風景的一部分。


今天如果你重要的家人和另一半惹你不高興了,在大部分的時候,他們做那些事背後的動機一定不是為了要讓你生氣或傷害你,而是他們有著自己的慾望和目的性。好比你的孩子不寫功課,並不是在想要讓你發脾氣罵他,而是因為他很累,你的另一半花大錢去買了電玩,也不是想要你和他吵架,而是因為他真的很想玩。畢竟誰喜歡被罵,或和人吵架,搞得自己的日子都不平靜?所以不要再拿他人的慾望、煩惱和喜怒哀樂來折騰自己,也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全世界都聯合起來要針對自己。我們只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有自己要走的路,有要抵達的目的地,其他人也是。大家的生活都很忙碌,忙著思考自己是誰,忙著尋找生命的意義,有自己的包袱和重擔,即便無法相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至少也不要認為別人的心中只有對你滿滿的惡意,這樣對我們自己對這個世界都好。

...

《 沉思錄》-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的《沉思錄》紀錄了他關於宇宙、神、人生和死亡的哲學思考。奧理略認為我們應該依尋著理智和內在神性行有益於社會的事,人類是宇宙的一份子,和萬事萬物連結,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是神最合適的安排。不用追求名利,汲汲營營,也不用煩惱擔心,因為最後生命都會消失,重新成為宇宙的元素。


*摘錄

1.不去注意別人的想法,似乎很少會讓人鬱鬱寡歡;反之,不注意自己內心思緒的人,必然過得悶悶不樂。


2.天底下最可悲的是,正是當一個人過得庸庸碌碌,還像那位詩人說的,不斷探聽地底下的事,而且總是在臆測鄰人內心的想法,卻不曉得一生該做的事,其實不過是與內在神性連結,並虔心崇敬這份神性。


3.就算你能活三千年,甚至能活千萬年,也請不要忘記:人能失去的生命無他,只有人正在活的生命,而人能活得生命無他,只有人正在失去的生命。⋯⋯


人無法丟失過去,也無法丟失未來,因為這兩者從來不屬於人,別人又怎麼能奪得走?⋯⋯


人會被剝奪的東西,就只有當下而已,因為這是人唯一擁有的事物,而從不屬於人的東西,是失去不了的。


4.他只爭取屬於自己的東西,隨時想著宇宙整體替自己安排的命運,力求行事公正,並相信自己的命運是好的;因為每個人所配得的命運,既被人帶在身上,又把人帶著走。


5.當你分心追求遜於內在神性的事物,就無法全神貫注,優先選擇能夠由你掌握,也屬於你的好東西⋯⋯


6.如果你還愛自己,還有力氣行動,請趕緊朝人生目標前進,拋開妄想,努力協助自己抵達終點。


7.⋯⋯所謂的寧靜,和內心井然有序正是同一件事。⋯⋯讓自己守住一些簡潔的根本原則,當這些原則浮上心頭,就足以滌淨你的靈魂,讓你不再對任何事感到不滿。⋯⋯眼前的萬事萬物說變就變,轉瞬即逝,別忘了,你這一生目睹過的變化實在太多。宇宙即變化,人生即念頭。


8.拋開你的想法,你就能放下「我被傷害了」的怨念。拋開「我被傷害了」的怨念,你的痛苦就會消失了。


9.現在,你可是不合時宜地拒絕了自然的恩賜,卻抓著別的東西不放⋯⋯


10.所有美麗的事物,都是因自身而美麗,而且美麗的理由僅限於此,與是否獲得讚美無關。那麼,事物就算受到稱讚,也不會因此變好或變壞。


11.噢,宇宙,與你和諧的事物,同樣與我和諧。對你而言適時之物,對我而言既不過早也不過遲。噢,自然,你的是四季所孕育的,對我而言都是碩果:萬物生於你、存於你、歸於你。


12.哲人說:「想獲得安寧,請少做點事。」⋯⋯我們的言行多半都是不是必要的,省下這部分的力氣,就能擁有更多的休閒時光,同時降低內心的焦躁不安。因此,人應該隨時問問自己:「這件事是不是沒必要做?」除了捨棄沒必要的行為,更應該捨棄沒必要的念頭,才不會讓多餘的行為反覆出現。


13.⋯分配精力時,要根據每件事的價值決定比例。只要你對瑣事的關注不多不少、恰如其分,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了。


14.⋯⋯這個人所經歷的遭遇,正是命運替他開的處方。


15.「我的靈魂時刻在忙些什麼?」每一刻,我都得問自己這個問題,再問問自己,我內心所謂的主宰原則,此刻裝了些什麼?


16.⋯⋯無論每樣事物的存在目的為何,它就是為了此一目的而生,而且會朝此目的邁進;終點就蘊含在預計達成的目的內,而終點之所在,即事物的優點與善之所在。


17.你又說:我曾經是個幸運的人,但不知為何,我的運氣就這樣沒了。但所謂的運氣好,指的是人能給自己添好運;而所謂的好運,乃是良善的靈魂本性、良善的情緒、良善的行為。


18.深入觀察。不要讓事物的特質或價值從你眼前溜走。


19.如果有人能指出我思想或言語上的缺失,而且能夠說服我,我就會樂意改進;因為我追求真理,真理是傷不了人的。有錯卻執迷不悟的人,才會讓自己受傷。


20.⋯⋯主宰一切的力量肯定會善用你的才能,並在攜手共事的工作者之間替你安插位置。


21.關於我自己,以及必定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如果眾生已經全都安排好了,這樣的安排就是妥當的,畢竟,我們實在難以想像一位神會缺乏先見之明。


22.世間真正有價值的事,只有這麼一件:行真理與正義的路,並抱持慈愛之心度過一生⋯⋯


23.熱愛虛名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行動上;熱愛享樂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感受上;有悟性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行動上。


24.位在我心靈之外的事物,和我的心靈毫不相干。


25.回到自己的內心歇息。理性主宰原則有個特性,那就是採取正當行為時會怡然自得,並因此獲得寧靜。


26.⋯⋯在大多數痛苦的情況下,你可以拿伊比鳩魯的話安慰自己:「痛苦不至於不能忍受,也不會綿延不絕,只要記得痛苦有其限度,而且不要在幻想中渲染就好。」


27.可以的話,請你糾正事物的根源;如果你辦不到,請你至少糾正事物本身。如果你連這些事都辦不到,光是埋怨又有何用?凡事沒用的事都沒必要做。


28.當你因為外在事物而痛苦,折磨你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評價。


29.如果有人對自己不滿意,你還想讓他對你感到滿意嗎?


30.⋯⋯神不會讓我的不幸由他人決定。


31.⋯⋯不要和愚昧、不識自然之道的人胡扯瞎聊;你只需要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以及做事的方法就好。


32.⋯⋯不要空談理想中的好人,直接當個好人吧。


33.⋯⋯只有理性動物才能主動接受一切,盲從則是生物的本能。

 

34.你擅長什麼?「當個好人」


35.⋯⋯有人鄙視我怎麼辦?那是他的事.不要表現出讓人鄙視的言行舉止,這才是我的事。


36.我常覺得驚訝,每個人明明愛自己甚於愛別人,卻總是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想法重。


37.不對的事,請你不要做;不真的事,請你不要說。





...

別人的評論


有多少次,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懷疑自己,甚至抹滅自己付出的努力?因為那些負面言論而讓心情變差,然後對下一次的表現感到焦慮。甘脆就不要再做新的嘗試,又或者拒絕新的挑戰,什麼都不做,或許就不會有那些討厭的評價,也不用擔心自己做得不好了吧。但,為什麼我們得要依照別人的標準來檢視自己,不僅如此,當我們收到惡評時,還因此就相信這些評論,和別人站在同一陣線,來攻擊貶低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殘忍。


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心力,以及所付出的時間,而不是那些看不見我們努力的人,所講的沒有建設性的批評。這讓我想到住家附近一間義大利麵店老闆,他會回覆每個客人留下的負評,最常回的就是:「我們不歡迎像你這樣的客人!」跟一般餐廳或服務業所標榜的「客人至上」,完全不一樣,不能接受這種態度的客人當然不會上門,而老闆也完全不在乎。我也是屬於不光顧那一派,畢竟萬一老闆突然和客人吵起來,用餐心情就會受影響。不過,如果面對那些無理的謾罵和詆毀,我們也能像那位老闆一樣捍衛自己,而非懷疑自己,甚至做到更高的境界,不讓惡評攪亂內心平靜,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總會有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而一句不好聽的通常會使我聽不見其它十句好話,可是我不想活在別人的想法之中,在他們的世界裡,我不過是個被隨意對待的角色。我要活在自己擁有主權的世界裡,自我決定怎麼看待自己,評價自己,依自己的標準來過日子,不討好,也不委屈求全。


...

贏得幸福(Quotation)



1.自大狂與自戀狂的不同之處在於自大狂渴望的是權力而非魅力,他們試圖令人畏懼而非被人喜愛。許多瘋子以及大部分的歷史偉人都屬於這一類的人。p21


2.放棄所有其他的天性作為代價來養成某一個特定的人性面向,並無法帶來任何極致的滿足,而把整個世界當作用來壯大自我的素材也一樣無法。一般而言,不管是荒唐的自大狂或看似清醒的自大狂,都是某些過度恥辱的產物。p22


3.一切皆虛幻的感受,其來源是自然需求太過容易被滿足。人類這種動物就跟其他動物一樣,適應的是那種在生活中帶點掙扎的環境;而當人類能夠藉著大量財富不費吹灰之力就滿足所有的衝動,不再出現在生命中的努力就抹去了幸福最基本要素。p31


4.對於所有徘徊於「世界之中,無我用武之地」感覺裡的有天賦年輕人,我要說「別再試著寫東西了,反之,試著別去寫。出來走進世界,當個海盜,當個婆羅洲的王,當個蘇維埃俄羅斯的勞工;給自己一個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就已經耗費了幾乎所有精力的經驗。」p49


5.把競爭當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這太殘忍、太執拗、也太把人生當成一件有關肌肉是否緊繃和意志是否堅決的事情,以至於很難為下一兩代以後的生命鋪就可能的基礎。在經過一兩個世代之後,這必定會產生不安疲乏以及各式各樣逃避的現象,追求樂趣變得像工作一樣緊張而困難(因為放鬆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終因為不孕而導致家族血統徹底消失。不只是工作被競爭哲學汙染了,休閒也一樣被汙染了。人們開始對那些靜態而且能修復焦慮的休閒活動感到無聊。這也必定會繼續加速邁向以毒品和崩潰為主的自然終點。其治療對策在於:承認健全而靜態的樂趣是理想的平衡生活中的一部分。p63-64


6.忍受或多或少一成不變的生活是一個人在孩提時候應該獲得的能力。在這一方面,現代父母該被大力譴責一番。他們為孩子提供了太多被動消遣,像是看展覽演出或是美食,而且他們不明白平淡的過日子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當然,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以外。兒時的樂趣主要應該是那種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藉著某些努力以及創意而設法取得的樂趣。


⋯⋯太多的旅行,太多五花八門的影響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好,並且會使他們長大以後無法忍受單調乏味帶來的豐饒養分。我的意思並不是單調乏味的生活本身具有任何好處;我想說的只是,除非有某種程度的單調,否則某些有益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一個積極有決心的男孩或年輕人知道無聊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那麼他會願意忍受大量的無聊。不過如果一個男孩的生活中滿是令人分心和耗費精神之物,那麼要他在心中積極下定決心就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樣一來他的思維總是會被下一個消遣娛樂牽著走,無法專注於將來的成就之上。因為這種種原因,一個無法忍受無聊的世代會是小人物的世代,會是與自然的緩慢步調過度分離的世代,會是像花瓶裡被剪下的花一樣,每一次生命脈動都逐漸凋零的時代。


⋯⋯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人;我們的生命都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而我們就跟動植物一樣從地球的身上汲取養分。地球的生命節奏是緩慢的;秋冬對地球來說就跟春夏一樣不可或缺;而休養生息也跟循環運轉一樣不可或缺。p74-75


7.在人類自然天性的所有特徵之中,羨慕是最招禍的一種。心懷羨慕的人不只希冀能夠讓別人不幸,而且每當他能夠不被責難時,他就會真的做出讓他人不幸的事,不過他本身也因為羨慕而讓自己感到不快樂。他沒有從自己擁有的事物中得到快樂,相反地,他從別人擁有的事物中得到苦痛。如果可以的話,他會剝奪其他人的優勢,那些他自己同樣嚮往而且也會確保自己能夠擁有的優勢。如果允許人們放縱這種激情的話,那麼所有的卓越才能甚至是最有用的優秀技能都將不復存在。p99


8.總是用比較的方式來思考是個致命的習慣。當任何令人開心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盡情去享受,而不是因為一些在別人身上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停下來認為這其實沒那麼值得開心。


明智的人不會因為別人有什麼而停止自己的喜悅。事實上,羨慕是一種惡,一部分是道德上的惡,一部分是智識上的惡,這樣的惡在於從來看不見事物的本身,而是看見事物之間的關係。這麼說吧,我賺夠了我所需要的錢,我應該感到滿足,可是我聽到其他我認為絕不可能比我優秀的人賺了我兩倍的薪水。如果是一個容易羨慕別人的人,那麼我該從自己身上獲得的滿足感會馬上黯淡下來,而且我會開始被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吞噬。對這一切來說適當的對策是心智訓練,也就是養成不去進行無益思考的習慣。


那個薪水是我兩倍的人肯定也被「有其他人的薪水是他的兩倍」的想法折磨著,同理可以類推下去。如果你渴望光榮,可能羨慕拿破崙。但拿破崙羨慕凱撒,凱撒羨慕亞歷山大大帝,而我想,亞歷山大大帝羨慕從來不曾存在的海利克斯。因此,你無法單單藉由成功來掙脫羨慕,因為歷史或傳說中總是會有某些比你更成功的人。你可以藉由以下方式擺脫羨慕:享受你所得到的歡樂、去做必須做的事、避免與那些「在你想像中比你幸運的人」進行比較,也許你的想像很有可能是錯誤的。p102-104


9.要認清你的才華並不如你希望的那樣卓越,可能在一時之間令人十分痛苦,不過這痛苦是有盡頭的,越過這個盡頭之後,快樂人生就再次可能。p139-40


10.在你跟所有人交際的時候,特別是跟那些最接近且最親近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一件重要但總是不容易記住的事情是,他們是從自己的角度以及世界帶給他們的感受在看待世界,他們不是從你的角度以及世界帶給你的感受在看待世界,沒有人應該被期待要為了另一個人而扭曲自己人生的主軸。p140


11.⋯⋯(他人的行動都是為了阻礙你,因為你的才華和偉大的重要性)不過這一類的自我欺騙無法帶來任何穩固的幸福。在內心深處你會知道事實並不然,而且為了要盡可能對你自己隱瞞這個事實,你會需要創造更多更多荒誕的假設。最終,試圖相信這些假設的壓力會變得非常巨大。此外,因為這些事實牽涉到一個「你是廣泛受敵視的對象」這個信念,所以這些事實只能藉由強加給你一種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而非常痛苦的感覺來捍衛你的自尊。沒有任何基於自我欺騙的滿足感會是穩固的,而且不管真相如何令人不堪,最好一勞永逸的面對它、習慣它,而且繼續依照它來建立你的人生。p141-42


12.如果你表現出害怕的樣子,就是給了對方很好狩獵的指望,但如果你表現得漠不在乎,他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力量,並因此往往就不去理會你。p149-50


13.人們希望被喜歡,而不是希望被耐心順從的忍受。p175


14.絕大多數人,不管是男人或女人,如果覺得自己不被愛的話,就會陷入怯弱的絕望之中,只能藉著偶爾從羨慕和怨恨中透出的微光鬆一口氣。通常這種人的生活會極端自我中心,而且缺乏關愛會帶給他們不安全感,他們會本能地讓一些習慣完全且徹底地支配自己的生活,藉以逃離那種不安全感。p201


15.在這個世界上,要快樂,尤其當年輕已成往事的時候,就必然要感到自己並不只是一個日子即將倒頭的孤寂之人,更是那從生命伊始就一直流向遙遠未知的未來的生命長河中的一部分。p224


16.在所有的人類關係中,確保一方的幸福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但是確保雙方的幸福卻困難得多。p227


17.大多數的人在可以依據自己的選擇去填滿自己的時間的情況下,在思考那些能帶來充分樂趣的事情中有哪些是值得去做的時候,會迷失方向。而且不管他們決定去做什麼,他們都會被「其他別的事情也許能帶來更多樂趣」的感覺給困擾著。聰明地填滿空閒時間的能力,是文明化的最後一個產物,而目前極少有人達到了這個層次。p236


18.⋯⋯建設的工作在完成的時候會令人高興的回味,而且這些工作也從來不會徹底完成到沒有任何進一步工作能做的地步。最令人滿意的目的,是會無限期引導著一次又一次成功而永遠不會終止的那些目的;而且在這方面,人們會發現比起破壞,建設是幸福更主要的來源。p242


19.⋯⋯在鬥爭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某些勝利機會的呈現,其實利用了蓄意增加的憎恨、暴力以及對這世界的猜疑方式。舉例來說,你可能會發現通往勝利最好的道路,是羞辱某些外來民族。如果你內心的視野只局限在眼前,或者你接受了「效率是唯一重要的事」的教條,那麼你就會採取這種可疑的手段。透過這些手段,你會成功達到當前的目的,但是更久遠以後的後果或許會是災難性的。


另一方面,如果你把人類過去的時代————包含人類從未開化的狀態緩慢而不完全地存活下來的過程,以及人類存在時期與天文時代相比之下的短暫————當成心理慣用擺設的一部分,聽著,如果這樣的想法塑造你的慣常感覺,你會明白,你所進行的片刻爭鬥,不可能如此重要,以至於冒著又後退一步的風險,朝向我們已經緩慢脫離的黑暗而去。不僅如此,如果你在你的立即目標上遭受了挫敗,你會被同樣轉瞬即逝的感覺支撐著,使你不願意接受降低你品格的武器。你會有一些超越你眼前活動的、遠大而慢慢開展出來的目標,在這些目標裡,你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而是帶領著人類走向文明生活的偉大軍隊的其中一員。如果你獲得了這個展望,某種深層的幸福永遠不會離你而去,不論你個人的命運如何。生命會成為一場與所有時期的偉人共享的交流,個人的死亡也不過是無關緊要的插曲。p253-54


20.花一點點時間學會鑒別事實,並不是浪費時間,而且,比起那些需要不斷自我膨脹,來刺激他們活力的人所做的工作,學會認清真相之後所做的工作更不可能是有害的。願意去面對關於自我的真相,涉及了某種放棄,這種放棄,雖然一開始可能讓人痛苦,卻提供了對抗那些自我欺騙者可能會面對的失望和幻想破滅之終極保護—— 事實上,也是唯一可能的保護。長期來看,沒有什麼會比每天努力去相信那些一天接著一天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來得更令人疲累不堪,也更令人惱火。」p270



...

自己的步調


「每三十分鐘就要喝一杯水,等口渴才喝水就來不及了」,昨天在書上讀到這句話,覺得非常合適這炎炎夏日,口渴就代表身體處於缺水狀態,隨時補充水分,在汗流不停的酷暑,可是件重要的大事。然而不只是水分,生活中還有許多其它的事,等我們注意到,通常就代表已經出現問題,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每堂課之間都有十分鐘的下課,那十分鐘可以拿來上廁所,和同學聊聊天,去買個東西,總之就是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但開始工作之後,沒有了鐘聲,我經常黏在椅子上,一直忙著手上的任務,尤其是當備課和寫作進行到一半,正順利時,根本停不下來,也不覺得累,常常要等到完成之後,站起來,才知道身體有多僵硬跟疲累。就跟喝水一樣,等累了才休息,就來不及了。


如果是自己決定的行程表,依自己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事情也就算了,可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卻依別人的步調來做事,急著滿足別人的需求,像是回覆郵件及訊息,和參加一堆大大小小的會議,自己的工作步調和流程被弄得亂七八糟,時間也變得零碎。明明已經想好今天要完成什麼事,但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上述的事情上,造成該做的事都做不完,更不用妄想可以休息了。難道別人一直把球投給我們,我們就非得接不可嗎?


自己設定的行程表,包括固定的休息時間,特定的工作步調,是自己對自己的約定,必須遵從。畢竟我們不尊重自己的行程表,別人也不可能會尊重它。當決定一天只查看郵件三次,就該遵守,當決定每一小時,就要站起來做十分鐘的伸展,也該遵守。如果不嚴格遵從自己的行程表,會有一堆人,一堆事,等著幫我們決定何時該做什麼事,虎視眈眈地想瓜分我們的時間。


老實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最近也做不太到,因為不好意思對別人說不,結果就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時間,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程表。我意識到,若持續下去,身體一定會出狀況,每個決定都會造成一些結果,抱著僥倖心態,以為可以避開惡果,是不實際的。如果每天結束,躺在床上,我們發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無法為自己帶來滿足感或增加幸福感的事上,那就很難睡得香甜了。


「每三十分鐘就要喝一杯水,等口渴才喝水就來不及了」,昨天在書上讀到這句話,覺得非常合適這炎炎夏日,口渴就代表身體處於缺水狀態,隨時補充水分,在汗流不停的酷暑,可是件重要的大事。然而不只是水分,生活中還有許多其它的事,等我們注意到,通常就代表已經出現問題,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每堂課之間都有十分鐘的下課,那十分鐘可以拿來上廁所,和同學聊聊天,去買個東西,總之就是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但開始工作之後,沒有了鐘聲,我經常黏在椅子上,一直忙著手上的任務,尤其是當備課和寫作進行到一半,正順利時,根本停不下來,也不覺得累,常常要等到完成之後,站起來,才知道身體有多僵硬跟疲累。就跟喝水一樣,等累了才休息,就來不及了。


如果是自己決定的行程表,依自己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事情也就算了,可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卻依別人的步調來做事,急著滿足別人的需求,像是回覆郵件及訊息,和參加一堆大大小小的會議,自己的工作步調和流程被弄得亂七八糟,時間也變得零碎。明明已經想好今天要完成什麼事,但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上述的事情上,造成該做的事都做不完,更不用妄想可以休息了。難道別人一直把球投給我們,我們就非得接不可嗎?


自己設定的行程表,包括固定的休息時間,特定的工作步調,是自己對自己的約定,必須遵從。畢竟我們不尊重自己的行程表,別人也不可能會尊重它。當決定一天只查看郵件三次,就該遵守,當決定每一小時,就要站起來做十分鐘的伸展,也該遵守。如果不嚴格遵從自己的行程表,會有一堆人,一堆事,等著幫我們決定何時該做什麼事,虎視眈眈地想瓜分我們的時間。


老實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最近也做不太到,因為不好意思對別人說不,結果就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時間,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程表。我意識到,若持續下去,身體一定會出狀況,每個決定都會造成一些結果,抱著僥倖心態,以為可以避開惡果,是不實際的。如果每天結束,躺在床上,我們發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無法為自己帶來滿足感或增加幸福感的事上,那就很難睡得香甜了。


...

《贏得幸福》-伯特蘭·羅素



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在《贏得幸福》中,藉著經驗和觀察,提出了能獲得幸福的方式,全書分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兩部分,前者包含那些讓自己不幸的思想,像是認為一切亳無價值的虛無悲觀、競爭比較的心態、被害妄想症、恐懼和焦慮。為了增進幸福,我們要培養對外在事物的熱忱,從工作、家庭和興趣中找到意義,並發展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情感。


第一部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什麼使人不幸福?

不幸福的很大一個原因是「錯誤看待世界的方法、錯誤的道德觀和生活習慣」,它們毀壞了人們對各種事物的熱忱與愛好。不幸的人要嘛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不對,要嘛就是根本放棄追求幸福。要幸福需要減少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關注,去發現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放棄那些求不而得的慾望和執著。


第二章 拜倫式不幸福 

拜倫式不幸指的是把一切都當成是虛幻不值得追求的,會有這種感受是因為自然需求太容易被滿足,而失去努力的動力。


「⋯⋯給自己一個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就已經耗費了幾乎所有精力的經驗。」


「⋯⋯他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某些自己沒有察覺的原因。而這樣的不快樂使得他們總是想著世界比較不可愛的一面。」


第三章 競爭

當人們急於追求成功時,心裡想的其實是贏過他人,老是抱著和人競爭比較的心態,使得做一切事都不再有樂趣,享受過程和放鬆休閒變得不可能,壓力也因此不斷累積。


第四章 無聊和刺激

無聊的兩個要素:

1)「目前環境」以及「其他令人忍不住要去想像的更宜人的環境」之間的對照。

2)一個人的感官沒有完全被事物佔據。

因為害怕無聊,人們不停追求刺激,但無聊可以是種動力,引發出創造力,被剌激填滿生活,就不可能靜下心來完成重要的事。


「只有在靜謐的氛圍之中,才能醖釀出真正的喜悅。」


第五章 疲勞

純粹及適度的身體疲勞,會使人一夜好眠,但萬一過度就會帶來損害。

焦慮和擔憂會造成神經疲勞,只有在要採取行動時,才去思考自己的困難,其它時間就把專注力放在超越自我的事物上,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得到平靜。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心智,培養在正確時間進行思考的習慣,一旦打定主意,除非有新的資訊出現,否則不要讓自己猶豫不決,對刺激的追求要節制,這樣才能降低疲勞感。


第六章 羨慕

羨慕和欽佩不同,前者只會使人不快樂,一直想到自己欠缺的,也無法從擁有的事物中得到滿足感,只會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藉由以下方式可以擺脫羨慕:享受你所得到的快樂、去做你必須做的事、避免與那些「在你想像中比你幸運的人」進行比較,因為你所想的不一定正確。


「當任何令人開心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盡情去享受,而不是因為一些在別人身上可能發生了事情,而停下來認為這其實沒那麼值得開心。」


「⋯⋯人心之所以傾向憎恨是因為不滿足,是因為它深深地感覺到,自己錯失了生命的意義,也許它甚至只是潛意識這麼覺得,是因為它深深地感覺到,那保留住人性所賦予的美好事物的人,也許是別人而不是我們自己。」


第七章 罪惡感

不要把罪惡感當成是一種揭露式或高層次事物的呼喊,它其實包含自卑及缺乏自我尊重。深陷在罪惡感之中的人很難相處,也很孤獨,因為他總是在嫉妒那些在道德上看起來高他一等的人。


為了避免被罪惡感束縛,要藉由「心智整合」來培養沉著自信。心智整合,是一個人的本性、意識、下意識、潛意識等層次共同和諧地運作,而不會陷入無止盡的鬥爭。


第八章 被迫害妄想

老是認為別人對自己充滿惡意,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很難幸福。學會正確地看清問題的源頭在於自己,而非他設想出來的別人的敵意或刻薄。


以下準則可以預防被迫害妄想:

1)記得你的動機並不總是像你以為的那樣無私。

2)不要高估自身的優點。

3)不要期待別人像你關注自己那樣的去關注你。

4)不要想像他人有迫害你的念頭。


第九章 輿論恐懼

人類渴望他人的認同,然而過度在意輿論會使精神不自由,並且給了它傷害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幸福是否依然可能?

「幸福的秘密是:讓自己的關注盡可能的廣泛,並且讓自己對那些感興趣的人事物的反應盡可能友善而不要充滿惡意。」



第十一章 熱忱

對世界感興趣,對週遭的人事物感興趣,日子就不會那麼無聊,也會適應的比較好,但也不要為了其中一項樂趣,犧牲一切,因為這樣會降低總體幸福。


真正的熱忱並非藉由某事來逃避或忘卻一切,而是望向世界的多采多姿,對事物保有好奇心。


「對於喜歡草莓的人來說,草莓是好的;對於不喜歡草莓的人來說,草莓是不好的。只是喜歡草莓的人,有一種不喜歡草莓的人沒有的樂趣;就這點而言,喜歡草莓的人的人生會更愉快,而且會對這個兩種人都必須生活與其中的世界適應的更好。」


「一個人對越多事物感興趣,他就有越多機會感到幸福,而且就更不容易被命運擺佈,因為如果他失去其中一項,他還可以依賴另一項。」


第十二章 情感

要發展那些對生命有益的情感,諸如被愛的感受、安全感,以及和他人的互惠情誼。要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快樂且坦率的態度。


第十三章 家庭

和家庭的良好關係,會在我們受苦或失敗時提供慰藉和安全感。


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人格特質,母親不要為了家庭而做出犧牲自我,切斷其它的興趣和追求。


第十四章 工作

工作可以減低無所事事帶來的痛苦和無聊,也讓人更加珍惜空閒時間。工作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和實現自我的可能。


有兩個因素可以讓工作變有趣:

1)技巧:有變化和有不確定的進步空間。

2)建設:將混亂的事物,體現出目的,並且將成果延續留存。


不要做會讓自己羞愧的工作,那會有損自尊,沒有自尊的人,很難感受到幸福。


將生命視為一個整體會比較幸福,那些將生命看做是一連串不相關的事件,其發展沒有方向和一致性的人則否。l工作便可以展現一致性目的。



第十五章 一般興趣

培養那些可以將我們從嚴肅的首要任務中䆁放,並且感到放鬆的興趣。


會有壓力,不能減輕疲勞,是因為無法對個人生活中不佔有實際重要性的任何事感興趣。這會使大腦無法得到休息,因為每件事都很重要,都會牽涉到某些焦慮和擔憂的因素。


「要能夠在不幸來臨時承擔得住,明智的做法是在比較快樂的時間裡培養某些廣泛的興趣,使得心靈能準備一些不受打擾的空間,在那些讓人當下難以承受的事物之外,還能使人想到其他的交往關係與其他的情緒。」


第十六章 努力與放棄

幸福要求努力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和擺脫那些造成不幸的原因,但幸福也包括認清事實,放棄不必要的努力,和沒有目的性的情緒。


「願意去面對關於自我的真相,涉及了某種放棄,這種放棄,雖然一開始可能讓人痛苦,卻提供了對抗那些自我欺騙者可能會面對的失望和幻想破滅之終極保護—— 事實上,也是唯一可能的保護。長期來看,沒有什麼會比每天努力去相信那些一天接著一天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來得更令人疲累不堪,也更令人惱火。」



第十七章 快樂之人

要幸福某些事物是必要的:食物、棲身之地、健康、愛、成功的工作,以及所屬人群的工作,並且將熱情和興趣向外疏導,避免自我中心的熱情。

...

愈怎麼樣愈不想怎麼樣


那天在跳有氧舞蹈時,為了增加運動量,兩手各拿了1.5公斤的啞鈴,不過多了3公斤,速度就變慢,手也抬不太起來。明明只有3公斤,拿在手上卻感覺很重,我不禁在想如果這3公斤是長在身上的肉,那有多沈。體重若只增加3公斤,數字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具體化的重量卻不可小看。


如果只是增加3公斤就讓身體移動速度減緩,那麼多加個10公斤、20公斤,不就連走路都很困難很累,結果體重愈重,愈不想動,然而愈不動,就變得更重,就此進入惡性循環。突然發現,有很多這類的惡性循環,就像小學生寫的造句練習一樣:成績愈不好,愈不想學習,愈不學習,成績愈差;愈害怕,愈逃避,愈不去面對,恐懼感愈深⋯⋯我在想是不是有條警戒線,一踏過去,就會掉入深淵,好比血壓不能超過120,腰圍不能超過90,分數不能低於60。如果人生中所有的陷阱都能標示出清楚的警戒線,提醒大家一越過就有危險,那日子會不會輕鬆的多?


能否在一切都來不及以前回頭呢?或許換一個念頭,改走另一條路,採取不同的行動?就像我昨天因為工作的事很生氣,一直不停回想那些討厭的事,結果變得更生氣,簡直沒完沒了,後來轉頭看見自己放在書架上的那張小紙條,因此改變了我的想法——「與其抱怨自己討厭什麼,不如專注在喜歡的事物吧!」沒錯,有一件事讓我很生氣,但我不能因此忘記了其它讓我開心的九件事,雖然不容易,但生氣會耗費能量,把珍貴的能量運用在討厭的事情上,太不划算。


希望大家在陷入惡性循環前,都有個能拉自己一把的人事物,為沒那麼美好晴朗的日子,準備好一把傘,這樣就不會被淋的全身濕。這把傘可能是你親近的朋友,親愛的家人,一本書,一首歌,一張小紙條,以及一段讓你依舊相信生命美好的回憶。當然隨時備好一隻傘在包包裡,就不會讓自己已經悲慘的一天,變得更加狼狽不堪。

...

《 人間值得》-格拉迪絲·麥加莉

 

整合醫學之母格拉迪絲·麥加莉(Gladys McGarey),在其著作《人間值得》當中,將她活到百歲的人生智慧和醫學知識,濃縮成六個秘訣,希望引導我們「轉向生命」,找出生命動力,在任何境遇中都能維持身心靈的健康,更加投入在人生之中,活出意義,並且暢快享受。在每個秘訣之後,作者還提供包含幾個步驟的小練習,幫助讀者實踐運用,讓我們將每一天都過得值得。

 

整合醫學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作者對於醫療和疾病的想法,她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狀況負有療癒的責任,醫生可以治療病人,但要恢復健康只能靠病人自己,重要的是我們跟自己的「醫病關係」。不是把身體的病痛當成應該消滅和對抗的敵人,或是將它們視作單一問題來解決,而是用心傾聽疾病帶來的訊息,以此作出調整及改變。整合醫學「holistic 」一詞有「整體」(whole)和「神聖」(holy)的意思,也就是說醫學治療要把人視為完整個體,關注他/她的身、心、靈,尊重其完整性,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健康不僅是毫無病痛,還關乎人生目標、活著的目的、關於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和世界的連結。仔細理解什麼能為自己帶來喜樂和幸福,什麼能讓自己活得不虛此生,能使人真心擁抱生命,投入其中。我們不該將照護自己健康的責任全都交給醫生,而是如作者所說的掌管自己的生命與療癒之路,「你的靈魂正在展開一個神聖的任務,住在你那獨一無二且聰明的身體裡,唯有你能引導那個過程。」


秘訣一 你來到這裡,是有原因的

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原動力,那些能讓你覺得自己真切活著的事物,和它們做連結,會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並實現自己的天賦。每個人都像一塊獨一無二的拼圖,少了一塊這世界就不會完整。從會為自己帶來滿足感和喜悅的事物開始,單純地享受沈浸在其中。


秘訣二 讓生命動起來

生命必須不斷流動,若是覺得自己卡住了,集中心力在還在流動的其餘部分,幫我們活絡整體,沖破困境。把注意力放在能量上,讓身心都運轉起來,把恐懼、遺憾和怒氣放掉,不讓它們進入生命。


秘訣三 愛是最強效的良藥

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行動和反應的方式,選擇愛而非恐懼,讓愛成為每個決定的出發點。生命中出現的問題具有轉換的力量,帶著好奇心去探索。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充滿愛和力量的意象,用它來療癒自我。


秘訣四 你不是孤單一人

帶著善意和好奇心與他人及社群產生連結,建立互惠互利的「施與受」,給出正能量,正能量就會再次回到我們身上。


秘訣五 每件事都是你的老師

生命會藉著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來傳遞訊息,要留心傾聽。「挫折裡面有寶藏」,把失敗和困境當成契機,從中尋找意義,在各種苦難中學習、成長和轉變,把苦難變得有價值。不要抱著與生命對抗作戰的心態,而是要擁抱它,並且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智慧渡過難關。


秘訣六 不羈地揮灑能量,你是來體驗生命的

將自身的能量投入在美好的事物上,問問自己,我們投入能量所做的事,能為自己帶來正能量嗎?要活得好,就必須懂得如何將能量導向生命。


個人主義的佔有和囤積心態,會造成對匱乏的緊張與執著,因此阻礙了生命的流動。


在和外界互動時,要維持健康的界限,適時轉換觀點,專注在正向之處。


結語

每件事都有它的時間,療癒也是,強求只會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接納生命轉變的過程,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並學習著讓生命愈活愈美好。


...

什麼都不做的自律


自律不只要運用在該完成的工作和責任上頭,不做任何事也需要自律,容許自己行程表留有空白的自律。這樣的自我克制比想像中的困難,原來無所事事是件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是勞碌命。大家可以試著什麼都不做,躺在沙發上,在不睡著的情況下,可以放鬆多久,我大概二十分鐘,就想站起來找事情做。


要完全不做事,只是發呆,難度可能有點高,或許先把思緒從手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移開就好。我最近因為暑假班的關係,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凖備課程的內容,理智上覺得自己不累,可是僵硬疼痛的肩膀卻在抗議壓力過大,已經跟身體約定好,要好好照顧她,但總是偷偷地在踩界線。嚴格規定自己的不工作日,也是白費力氣,我想「不做任何事情」太籠統了,或許先想好替代的休閒活動比較可行。


最好是逃到一個沒有網路連線的深山裡,充分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所有的汲汲營營就可以被沖洗乾淨。不過這不太可能,那就只好靠自己刻意創造出留白。要獲得自由,首先必須要先捨棄掉一些什麼,想要的東西太多,生活被填得太滿,就會招致焦慮和憤怒,憂心時間不夠,對每一件不按自己意願發生的事情生氣。


就像訓練自己做好每件事一樣,我們也得訓練自己不要去做每件事,不要把寶貴的能量白白消耗在一些不會帶回能量的事物上。有些事不用急著馬上處理,等事態更加明朗化之後再說吧,不要先擔心,等擔心的事情發生後,再來想辦法解決吧。人有時必須保有這樣的餘裕和充容,如果把每件事都當成緊急狀況處理,讓自己一直處在「戰或逃」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有害。人可以短暫地面對壓力,只要有休息時間就行,但沒有人可以不斷接著生命向我們迎面投來的快速球,鬆弛有度,日子才有辦法過下去。


所以我都和另一半說,我們絕對不能同時生病,一個人生病時,另一個人就要特別地照顧自己的身體,一個人難過,另一個就要振作起來,兩個人要輪流,這樣子才不會失去希望。養成一次煩惱一件事的習慣就好,要自律,其它的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什麼都不做」,我還做得不太好,但承認自己是個有極限的人會是個很好的開始,認清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把能量運用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是自律的第一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