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夠好就足夠好


最近在年終大掃除的時候得到一個心得,就是我決定只做
60分到80分改變的整理,而不把時間花在80分到85分的改變上,完成前者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居住空間的舒適度也會提升,然而後者帶來的感受差異小,但為了那5分的改變,卻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力,效益不高。在整理時,我會分類別和不同空間處理,把每一個部分都做到80分,而不是只有一個地方特別整齊乾淨,確保家裡沒有一處是60分,就完成了大掃除。這樣不只不會太累,又會覺得家裡有煥然一新的面貌,心情會變得愉快。


家裡每天都會使用除菌紙擦地板,洗澡後的浴室,也會用抹布將地板擦乾,每星期都會有一次完整的打掃,基本上平日花在維護整潔的時間大概是五分鐘。至於年終打掃的重點則放在斷捨離:檢視家中是否有一整年都沒有使用到的物品,老舊需要汰換的物品,不適合現階段自己的物品,以及不再感到心動的物品,將它們整理出來和它們道別。處理掉了一些衣服和書本之後,看著衣櫥和書櫃,我在思索還能如何再精簡,我大約有34百本書,所有衣物加起來約60件(不含襪子和內著類),或許我可以再減少個幾本書,也許幾件衣服?畢竟我一直嚮往極簡生活,這樣的量還是太多了吧,但除非我能清空一整個書櫃,這樣才會再䆁放出一些居住空間,否則捨棄一、兩本書對我帶來的心疼感會大於書架上那一、二公分的空位,心動指數不會因為那一點點空間而增加,心疼指數卻會。


至於衣服,我喜歡現在的數量,可以做出不同的搭配和組合,每天都可以有變化,十分新鮮有趣。我意識到自己並不想穿得跟賈伯斯一樣,總是相同的裝扮,老實說那對我而言,有點無聊。賈伯斯認為把時間花在思考要如何穿搭上是種浪費,但我卻覺得花二、三分鐘的時間想一下今天要穿什麼是種生活的樂趣,一點都不算浪費。不過前提是,因為我的衣櫥裡沒有不讓我心動的衣服,也沒有不穿的衣物,我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衣物,收納在何處一目瞭然,所以選擇要穿哪一件是種打扮的享受,花費的時間也不多,並非是件費心的苦事。


我的標準是留下的物品都是喜歡的和會用到的就可以了,依我的狀況來看,想成為極簡主義者,要付出更多心力,捨棄更多物品,但這就會落入心理學家所謂的「過度贏取」(overearning )的狀態。想要愈得愈多,甚至不惜用自己喜歡的事物去換取不想要的獎賞,好比把時間花在和自己目標不相關的事情上,只因為愈多愈好,或外表看起來很厲害,也不管這是否是自己內心真的想要的。審視自己的想法之後,我發覺我不想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而是想成為一個能珍惜自己的物品,不會盲目跟隨慾望購買囤積,懂得品味生活,擁有適合自己風格的人。


我不會再為了追求從80分到85分,而想著襪子是否要再少一雙比較好,文件再丟棄一份,書再捐一本?有時候夠好就足夠好了,把時間和心力花在另外也值得投入的事物上,讓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拿到80分,而不是為了在某一個方面想拿到85分,而精疲力盡,完美主義會讓人承受太多不必要的壓力,也會壓縮到其它同樣也重要面向的表現。我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是有限的,讓投入的成本獲得最顯著的效益,會使我們的幸福感增加,但執著於達不到的完美卻會令人失望。優先改善生活中那些60分或甚至是不及格的面向,進步後帶來的影響會十分顯著,我們也會因此受到鼓舞,充滿動力想要繼續努力。這樣的努力會使我們正面地評價自我,正向改變會擴散到其它生活層面,讓整體的身心狀態都變好。實際動手整理的人就會知道,當一個地方變乾淨了,其它地方的髒亂也會想一併處理,因為乾淨會吸引乾淨,而髒亂也會引來髒亂。然後當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八十分了,就可以朝85分或90分努力,像我現在想加分的項目就是我的身體素質,我想增加肌肉量,現在大概是60分(或不及格?)嗯,不要再坐在沙發上,該去舉舉啞鈴了。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