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的自傳體小說《搖籃曲》(Ru),描述她和家人從越南戰火中乘船逃至馬來西亞難民營,最後落腳於加拿大魁北克的經歷。不同時期的過往在書中流轉交錯,作者提到她在越南的童年回憶,偷渡的危險,難民營的停留以及在加拿大的新生活。
原文書名《Ru》是法文也是越南文,是作者說的兩種語言,Ru在法文裡指的是小溪,有流淌的淚、血和金錢之意,Ru在越南文裡是搖籃曲,或搖籃般的撫慰。這兩種意思精確地表達出作者身為國際難民的經驗和感受。作者小時候,生活安逸富足,那時越南內戰尚未發生,後來共產黨掌權,他們一點一滴失去所有。許多人不止失去了金錢,也失去了家人,戰爭造成無數流血衝突,死亡緊緊跟隨,即便想靠著偷渡離開,在海上面臨的危險一樣會讓人喪生。眼淚在這些黑暗的日子裡不停流淌。終於倖存者在新的國度重生,作者一再表示在加拿大的生活彷佛在搖籃中被呵護,當地居民的善意和慷慨使她和家人感到被接納及照顧。
在努力融入新世界的過程中,作者學習英文和法文,她的越南身份在其他越南人眼中逐漸消逝,當她再度回到越南時,她的同胞因為她不夠瘦骨嶙峋,眼中沒有脆弱與恐懼,所以不認同她是越南人。她的根被重新移植到新的土地上,她成長茁壯,擁有了新的生命視野,她的親人們也實現了美國夢,然而這些離鄉之人還是喜歡在節日時,從各地飛來全部聚集在一個小房子裡,讓離散再次聚攏,重述家族的故事。
作者的文字裡沒有怨恨,因為曾經被迫和共產黨員住在一起,她得以近距離觀察這些人,他們也有憂慮和悲傷。作者的流亡經歷,讓她對人生有些體悟,好比她在意的是那些閃閃發光的回憶而非物品,那些她可以一再對孩子們述說的故事,那是關於愛、分享、希望以及勇敢,那是在歷史課本裡不會出現的記錄。作者的文字裡也沒有沈重,她不控訴,她感謝她得到的一切,她將她看見的寫下,不帶批判。《搖籃曲》行文流暢,用字優美,感情充沛,是本能幫助讀者理解國際難民的精巧之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