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漫延效應



不知道大家在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考量的因素有哪些?薪水、距離和工作內容可能是最先想到的,然而工作不只是收入來源,它更決定了我們以及身邊的人,要過的是那種生活。可是許多人卻高估了薪資的重要性,忽略其它可能會讓每天的日子產生變化的影響,以為可以為了金錢而忍耐和犧牲,直到身心都發出抗議,才知道自己失去了多少。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年年薪多少是看得見的數字,很容易衡量高低,至於那些無法用數字顯示的,我們往往缺乏想像,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從事一份工作會為生活帶來什麼天翻地覆的改變,實在是太難預知了。


或者在找工作的時候,都該倒過來思考,我們想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渴望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來決定要做什麼工作。每個抉擇都有它短、中和長期的影響,尤其是外在看不到的成本。假設有一個人為了每個月多領一萬元的薪水,而換了一份必須老是加班的工作,回家時間變晚了,減少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工作太多,沒辦法好好吃飯,漸漸地腸胃出現問題,即使加班,工作還是做不完,主管每天都緊迫盯人,壓力逐漸累積,開始心情鬱悶,最後和家人關係疏離,得了胃潰瘍和憂鬱症,生活完全變了個樣。或許我們除了缺錢,還缺乏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想像力。


我們不只拿時間去換金錢,還拿「可能性」去做了交換,因為我們選擇了一種生活,就放棄了另一種可能的生活,這就是機會成本。如果上述例子中的人沒有為了多賺一點錢,而換了工作,他過的會是另一種生活,有另一種可能性。所以我們不只沒想像力,連好奇心也沒有,不會好奇另一種版本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不會好奇如果停止販售我們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些什麼?


「忍耐」是個美好的特質,但不該是毫無條件的忍耐,工作不開心會影響生活的滿意度,自己不開心,連帶周圍的人,也跟著遭殃。如果忍耐是委屈自己,不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這不是忍耐,而是懦弱。忍耐應該是為了喜歡的事情才有意義,為了討厭的事情忍耐,一點都不值得。有句話說:「不會給你承受不了的考驗」,換個角度想,是否就是因為不斷忍耐,所以才一直有那麼多討厭的事往自己身上丟過來?當然不是在這裡鼓勵大家像個孩子一樣耍脾氣,只不過所謂的成長應該也代表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可以分辨是否是該忍耐的情況。


以前的我覺得,工作是現實的考量,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勞動和時間,能獲取收入是最重要的,把工作和生活切割,即便工作不開心,也可以在不工作的時候做會讓自己開心的事就好。可是工作上的疲累和不滿會產生漫延效應,擴散到生活各個層面。下班之後負面的情緒並不會跟著結束,而是伴隨著我們回到了日常,讓我們攤在沙發上,讓我們跟身邊的人不停抱怨,讓我們晚上睡不好覺,早上起床就感到痛苦,然後有一天我們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到底為何?工作從來就不只是工作,發年終獎金(如果有的話),一年就開心那麼一天,那剩下的三百多個日子該怎麼過?找工作不只是薪資和獎金的加加減減,也是生活幸福指數的起起伏伏,考驗的不僅是數字能力,還有想像力和好奇心。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