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宅女共居生活好自在》的作者藤谷千明,一天夜晚因為孤獨和對未來的憂慮而哭泣。為了改變現況,她找了三個朋友合租房子,一來可以解決精神上的不安,二來可以降低生活開銷。本書記錄了四個人尋找房子及簽約的過程,還有她們共居生活的點滴,可以稍微窺見「御宅族」的日常,是蠻有趣的閱讀體驗。
首先,這本書完全扭轉了我對「宅女」的想像,我一直以為「宅女」就是像我一樣,喜歡待在家不出門,並且有點排斥人多的地方和社交活動,總之應該就是屬於內向的個性。然而作者和她的室友們卻完全不是上述的那樣,好像正好相反,常常因為參加各種活動而不在家,人潮眾多也不是問題,熱衷於同好交流,反而是外向活潑的類型。作者對於「御宅族」的定義為「沈浸在某種形式的『阿宅入坑文化』中的人。」好比著迷於動畫、漫畫、線上遊戲、搖滾樂團、舞台劇、演唱會和角色扮演等,為了這些愛好,會蒐集很多周邊商品,也會四處欣賞表演,所以「宅在家」並不是一定的,像書中四人就很少一起同時待在家裡。
作者和她的室友們大約四十歲上下,未婚,希望生活中能夠有人可以彼此照應的想法,促成了共居生活。再加上四個人一起住,可以租比較大的空間,以及較好的地點,但要負擔的費用卻比獨居來得少,所以和朋友合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在日本,要找到願意租給一群朋友的房東,不是容易的事,物件不多,就如作者說的,最後能順利簽約也是有「運氣成分」,不過抱著「試試看,搞不好就會成功」的心態也很重要。
讀了她們的共居生活日常,我覺得這樣的居住安排也挺不錯的,保有自己的空間,又可以有穩固的交流,可以擺脫「孤獨死」的恐懼。看到她們常常在家辦活動,邀請朋友來玩,一起分享食物和自己著迷的事物,在生病或颱風侵襲時互相扶持,就在想,或許這樣的生活型態會成為未來主流也說不定。作者說室友間維持著一種「有點距離的感覺」,不是一種強迫的責任,非得要呵護備至的對待彼此,不會像是期待家人或伴侶一樣,去期待室友要怎麼做,只要知道「有人在」,就有撫慰的效果,這樣的關係反而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關係。
和大家一起生活,每件事都要好好溝通「報告·聯繫·討論」,好比如何分配家務、費用和空間等。大家的個性和價值觀都不同,找出能被所有成員接受的方式很重要,像作者她們都會靠App、line和分享試算表,來透明管理生活中的瑣事,也會一邊生活,一邊磨合。最後作者提醒讀者,若是想和人共居,找到合得來的人是關鍵,她們的擇室友條件就是「宅女限定」,因為她們覺得「有趣」很重要,作者也認為,宅女們比較不會將戀愛和共組家庭放在人生中的優先選項,這樣才可能選擇和朋友共居。
另外還有三件事也一定要考慮進去:「衛生觀念、經濟觀念和兩性觀念。」最後一個兩性觀念可能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不能接受室友把男、女朋友帶回家的話,也要事先討論。尊重彼此的界線,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藉助各種工具解決問題,偶爾不要太過計較,適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是有益共居生活的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