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夜間散步




連續好多天,中午過後的雷雨,帶來了夜晚一絲清涼,讓人有種夏天似乎就要進入倒數的感覺。家族聚餐的夜晚,在出門前下起了大雨,放棄騎摩托車的念頭,改搭計程車前往,和老公約好,返程時,可以散步回家。平常晚餐會提醒自己不要吃太多,不過這種團聚時的十人份桌菜,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當消耗的份量,若是吃得節制,還會被認為是浪費,所以吃得比平常多,已經是預料之中的事。還好,晚餐過後,雨也停了,走回家,省錢又能幫助消化。


和老公邊走邊聊天是種享受和小幸福,下過雨的天空,雖然看不見月亮,但空氣清新,微風吹拂,身體終於不再有種黏膩的感覺。如果夏天就能這樣結束該有多好,如果這份涼爽能保留到明天該多好,可惜毒辣的太陽依舊不會變得溫和。散步在大路小巷內,跟在公園裡有不同的趣味,前者觀察的是景,後者是人。不同的街頭有不同的風景,建築物、店家和攤位,交織成一個地區獨特的面貌。而每晚和老公去散步的公園是一樣的,人卻不同,觀察到的是人生百態。


那晚,我們發現了一間蛋糕店,肚子塞了太多食物,必須避開誘惑,然而卻在一個轉角,被一家點心零食店吸引,忍不住好奇,還是走了進去。東看西看,還好克制住,沒有踏進貪吃的陷阱,拉了老公快速轉身離開。途經板橋放送所,正打算關門,原來它還有開放時間,還以為是個永不拒絕造訪的公園。只見過它白天的樣貌,不知它的夜晚是什麼樣子,廣大的土地,總覺得很適合夜晚的市集和餐車,露天餐廳和小酒館,應該也很有情趣。


不知不覺,沒流什麼汗就到家了,我覺得台灣就是這個地方好,即使夜間散步,也不會感到危險,在歐洲國家旅行時,天還沒全黑,我就想趕快回旅館,夜遊根本不在選項內。期待下一次和老公的夜間散步。

...

《老婆使用說明書》-黑川伊保子


《老公使用說明書》的作者,黑川伊保子所寫的同系列作品《老婆使用說明書》,同樣利用大腦科學角度,來解䆁老婆們的行為,看似毫無理由的憤怒和不滿背後,其實有許多徵兆和原因。老公若是懂得老婆的言外之意和心口不一,就能夠減少紛爭以及維護婚姻關係和家庭的和諧。


作者說「覺得老婆很可怕」的老公越來越多了,動不動生氣、說話口氣很差、總是一張臭臉,不然就是愛理不理的,問她怎麼了,不是不講話,就是回答:「你連我在氣什麼都不知道?!」,這時情況反而變得更糟。作者解釋這都是因為女性腦和男性腦的差異,而造成的溝通不良和期待不同,「憤怒」就是因為期待落空而導致。所以理解老婆大腦的運作模式很重要,以避免製造引發痛苦記憶的「負向觸發機制」。


首先女性腦擅於長期保存情感記憶,並且還能隨時抽取,如果回憶是美好的,每次想到都能為感情加溫。相反地,萬一是負面回憶,每次想起,就會怒從中來,尤其是在懷孕、生產、哺乳期間和育兒期間的記憶。這些時候,老婆處在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情緒不穩定很正常,老公要體諒,能幫忙的多幫忙,不要把老婆的暴躁放在心上。要是老公沒有好好體貼和照顧老婆,就會被記上一筆,然後在未來的日子裡,三不五時被拿出來抱怨。記住,老婆之所以會出口責難,是因為她心裡受傷了,不要辯解,誠心地道歉就好。


其次女性很重視「同理心」的展現,女性說話時可能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重點,喜歡東拉西扯,老公要理解老婆是在和你聊天時,是想交流和連結,而不是在做簡報。她只想和你說說話,或抒發心情,專心聆聽,偶爾說句「我懂、我懂」就可以了,除非老婆有明確表示需要你的建議,否則不用急著給予。只要獲得同理心的支持,老婆就能抒壓。


另外女性認為「主動」察覺是愛的證明,老婆覺得如果老公真的在乎她,就會知道她為什麼生氣和難過,如果要她自己說出來就沒意義了。如果老公真的不知道,也不要講一些會火上加油的話,像:「也沒那麼嚴重嘛!」、「那麼累就不要做啊!」、「你時間不是很多?」、「你待在家一整天,都在幹嘛?」。用心去體會老婆的辛苦,家裡總是有做不完的家事,孩子總是有令人擔憂的地方,所以老公們要適時地表達對老婆的感謝和讚美,讓她感到被珍視,而不只是一個沒有領薪水的老媽子。


最後,不管是婆媳問題或親子問題,要站在老婆那邊,老婆才是和你共組家庭的人,是和你最親近的人。如果不能在你的家人面前袒護她,就是讓她置身於一群外人之中被攻擊,老婆是你的「內人」,守護她,是你娶她進門時的承諾。若是老公們覺得老婆們結婚後就變了,變得不溫柔不可愛,那或許是因為老公們也變得粗心不體貼的緣故,想要持續保有愛情,就必須要付出愛情。


附上「心口不一的老婆常用句」,希望老公們都能讀懂老婆的言外之意。(我邊讀邊大笑XD)

1.「你去那邊啦!」:都是因為你的關係讓我很受傷。給我好好道歉,快來安慰我!

2.「隨便你。」:你要是敢給我亂來我絕不會原諒你的。你要乖乖聽我的。等同於「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3.「不必,我可以自己弄。」:你要自己注意到啊!不願意用心察覺就表示你不愛我。

4.「你為什麼要這樣?」:我不是在問你理由,是你的言行舉止傷害到我了。

5.「沒事。」:我在生氣耶?我在哭耶?你打算就這樣把我丟著不管嗎?

6.「讓我一個人靜一靜。」:這種狀況你要真敢放著我一個人不管,你就死定了。

7.「一切都是我的錯就對了。」:欸?是我的錯嗎?是我造成的嗎?明明就是你的問題。

8.「你不用做沒關係。」:你要是做得那麼心不甘情不願的話,真的免了。我做的家事可是比你多好幾倍!

9.「這不是合不合理的問題。」:道理我聽膩了。你要說「因為我愛你,所以一切都依你。」

10.「我們分手吧。」:我們不會就此結束的,你要跟我道歉!!



...

解除英文魔咒


當英文教師超過十年的時間,忘了從幾年前開始,就不再計算自己已經工作了多久,這是我做過的唯一一份工作。因為很喜歡學英文,所以想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以有組織及系統的方式傳達出去,因為覺得小朋友很可愛,所以兒美是我最初的職志。我的學生從六歲到十八歲都有,前幾年開始教成人,現在學生的年紀則是六歲到六十歲都有。對於教英文這件事,有很多事情想講,英文裡有個說法:「It is not all sunshine and rainbows.」倒是很能說明我的工作,然而「與其抱怨自己討厭什麼,不如多說一點喜歡的事物吧!」這是我最近從書本中學到的珍貴道理。


不過我可以來分享一下,在兒童和成人學生身上觀察到的一些不同之處,我現在是比較偏好教成人。有趣的是,最近教到的學生,剛好都是年紀超過五十歲的女性。她們幾乎都是半退休狀態,偶爾兼個差,賺取一些外快,工作不是為了求溫飽,而是為了不要讓自己整天窩在家裡和社會脫節。她們的孩子們已經獨立,於是終於有時間可以進修和學習。和小朋友不一樣,幾乎所有的成人學生都抱著特定的目標來上課,不外乎工作、出國、考試需求等。目的明確,再加上是花自己的錢來學習,通常都會比兒童來得認真和用心。


還記得第一次上成人班時,學生們都努力在抄筆記,當下有多麼感動,之後我知道這是每個成人學生都會做的事,自動自發,不用提醒。在教兒童的時候,都是要我一再要求,他們才會把我辛苦整理的重點,隨便地寫在課本的某個角落,而且還會抄錯!當然也有主動的孩子,不過那真的是少數,數量大概和稀有寶可夢差不多吧。孩子們的學習動機不高,其實不能怪他們,畢竟也不是他們自己想來學英文的。再加上,已經在學校上了一整天課的他們,放學後還得繼續待在教室內,實在很辛苦。儘管如此,奇妙的是,成人比兒童更常請假,因為他們有時工作很忙,有時家庭很忙。比較起來,學習是兒童唯一的責任,卻不是成人的第一要務。對大部分的成人而言,學習是有空有錢,才能做的事。


另外兩個族群的學習強項也不一樣,我想這也是符合英語教學法的演變。現在的小朋友很小就開始接觸英文,有些甚至讀全美幼稚園,因為聽得夠多,所以他們能講。再加上他們講英文不太會緊張或害羞,不怕開口,不怕說錯,才能進步。但他們很討厭讀和寫,注意力和耐性不足是很大的問題,他們的口試成績通常會高於筆試成績。


另一方面,台灣七年級生(前半段)以前的年代,學英文的方式和現在的主流教學法,如:溝通式教學法、直接教學法或情境式教學法不同,更不用提什麼素養導向教學,以前就是「背多分」,背單字、片語、文法,甚至課文。學英文,「記憶和背誦」當然也很重要,就像現在的孩子不喜歡背,一個句子裡的單字全拼錯,也達不到書面溝通的效果。但背完要懂得運用,然而過去考試導向的學習,使得學生們不知道如何把腦中那一堆單字和文法,組成有意義的句子。五、六、七年級成年人,很會考試,很會閱讀,甚至也會翻譯和寫作,但要他們開口就難了。


我有一個成人學生,令我印象深刻,每當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講出二、三個單字,或在極少的情況下,一整個句子,隨後她都會為她的發音道歉。為自己的發音不標準道歉,為自己試了好多次而道歉。缺乏自信和犯錯的勇氣,是許多成年學生跨不過的心理障礙。如果大家也有一樣的煩惱,其實有不少方式可以減少類似的障礙。首先最重要的是,不需要為自己的英文說不好而道歉!因為那不僅沒有幫助,反而讓自己更緊張,記得「你就是你說的那個人」,你愈告訴自己「我的英文很差」,你愈是在加強這個負面評價。你可以在內心上演,許多緊張甚至焦慮的小劇場,但你不用表現出來,更不需要告訴每個聽你講英文的人。


我們不會為自己中文講不好道歉,為什麼講一種非我們母語的外語卻要道歉?相反地,我們應該要感到自己很厲害,因為我們竟然會講英文!其實我們說中文有時也會發音不標準,有些中文字也不會寫,更不用說很多成語或什麼優美的字句,很多人也不太會用。但我們不太會因為這樣,而責備自己,或覺得自己中文很差。可是為什麼情況轉變成是英文時,我們的容錯力就變得很低,老是完美主義上身,老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明明母語者也常犯文法和發音錯誤,我們身為非英語系地區的學習者,根本就沒太多的機會接觸英文,我們實在不需要這麼為難自己。所以上課時,我都會告訴我的成人學生們,「放過自己,不要那麼苛刻」,希望大家從此以後也都能解除自己對自己設下的英文魔咒。


...

《在夜空中綻放星星》-窪美澄


2022
年直木賞得獎作品《在夜空中綻放星星》,收錄五篇故事,作者窪美澄用夜空中的星星,鼓勵且守護著那些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人,或許有時因為雲,而看不見星星,但它們不會消失。雖然故事裡的主角經歷生離死別、被背叛、失戀,因此感到孤單和痛苦,但作者說:「只要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生命中有很多人事物會支持著我們,為我們帶來力量,好比小說中提到的星星、發芽的種子、溫柔的老師和鄰居,所以要抱著希望活下去。


<深夜的酪梨>

小綾失去了雙胞胎妹妹小弓,在疫情期間她感到非常寂寞,透過線上交友軟體,認識了麻生。小弓的男友村瀨始終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有一天小綾發現了村瀨仍然保留著小弓的物品⋯⋯

不要沈浸在失去的悲傷之中,過去的回憶應該是生命的養份,而不是使我們變得沈重,無法繼續前進的負擔。小綾抱著隨便心態栽種的酪梨,卻發芽了,有時當情況看來糟透了,反轉就會出現。酪梨種子的發芽象徵著新生,新階段的開始。


<銀箔色心宿二>

喜歡大海和夏天的少年真,在暑假時情竇初開,他喜歡上一位年紀比他大的有夫之婦。這並非雙向奔赴的愛情,而是夏日的插曲。小真開始懂得何謂戀愛的心情,和惆悵無力的感受,這也可算是他的成年禮。


<珍珠星角宿一>

倫月的母親過世了,但她卻看得見母親的幽靈,母親仍然守護著她。倫月在學校遭到霸凌,心理健康出問題,她每天都待在保健室休息。還好保健室老師對她很溫柔,最後倫月的母親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拯救了她。

我想作者或許是想告訴我們,即便重要的人離世了,他們也會守護我們,或許肉眼看不見,但愛會存在,不會消失。


<潮濕的海>

澤渡先生的老婆,帶著女兒和另一個男人搬到了亞利桑納州,澤渡非常思念女兒,總是在夜裡夢見她。後來隔壁搬來了一個單親媽媽,她們讓澤渡想起了失去的家人⋯⋯

只有這篇故事,似乎比較沒有正向結局,以為澤渡會迎來人生的新篇章,但卻發現他的「雙腳陷在溫暖的泥沼中」,看來他還沒能從失去的情緒走出來。不過血緣關係是難以切斷的羈絆,手指結婚戒指的痕跡,隨著時間流逝,可能會消失,但血緣不會。所以其實澤渡先生並沒有失去的心愛的女兒,有一天他們還是有可能會相見。讀到下一篇<隨星逐流>,就能看見作者認為家人間的關係,並不會因空間的距離而消滅。


<隨星逐流>

小學生想想的父母離婚,他和爸爸以及新媽媽一起生活,他很思念母親。新媽媽生了弟弟,為了照顧弟弟每天都睡眠不足,家裡又開始有吵架的聲音,後來新媽媽帶著弟弟回娘家⋯⋯

「即使被雲遮住了,連結星星和星星的線雖說用肉眼無法看到,卻牢牢地連在一起,維持了星座的形狀。我的家人也一樣。」儘管想想的兩個母親都不在身邊,但家人就和星座一樣被看不見的線連結,想想也和分開的母親相連。由此可知,<潮濕的海>的澤渡先生和女兒的連結也不會斷裂。或許和家人一起生活會遭遇很多難題,也會有不順遂的日子,但只要彼此有心維護關係,就有新的可能性。

...

夜食


基本上過了晚上九點之後,我就不太會在外面晃了,所以偶爾晚一點回家,我都會訝異住家附近,夜生活的熱鬧,有這麼多人在這個時間依舊精力充沛,說說笑笑。不過,半夜被那些喝酒的夜貓族吵,也很苦惱就是了,說起來,有時候也會被真正的貓叫聲吵,為什麼貓咪們晚上都不睡覺呢?啊,還有那些喜歡晚上唱歌的,也很麻煩。


讓我覺得有趣的還有那些只有夜晚才會開的餐館和小吃店,我家附近有一間賣甜不辣的,晚上九點才營業,雖然非常想吃看看,不過應該沒辦法,因為晚上八點之後不進食,是我和老公的習慣。有時候看到那些在炸物攤前買宵夜的人,那些在火鍋燒肉店前等候帶位的人,我都會想,他們是忙到這麼晚才吃東西,還是晚餐沒吃飽?只不過那麼晚了還進食,身體不會負擔太大嗎?腸胃到了半夜還不能休息,一直工作個不停,晚上也會睡不太好吧?不過可能是因為我不再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才會說出這種話。


其實在求學階段,甚至工作的前十年,我也是名副其實的夜貓族,愈晚愈有精神,晩上十點過後還吃東西是常有的事,求學的時候要熬夜讀書,在補教業工作也要十點後才下班。那時的我,就跟個吸血鬼一樣,對陽光沒有抵抗力,一曬就全身不對勁,噁心想吐,蒼白無力。遇到非得要在白天出門的日子,我會 撐傘,全身上下包緊緊,最誇張的是連去海邊,也是長袖長褲下水,浸濕的衣物,重的讓我很難走上岸,現在想想似乎有點危險。


這樣的生活型態,健康狀況當然是不太理想,不過年輕嘛,身體也就不太抗議,現在可不能再這麼任意對待身體了。身體一不高興起來,就沒有好日子過,所有的事都必須暫停,直到她舒服為止。年紀增長,身體會有所改變,雖然不想承認,卻是事實,能做的只有好好照顧身體,希望她能持續陪我走下去,支持我做想做的事,走想走的路。運動、注意飲食、早睡(我盡量),防止過度壓力,維持一定的體重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要做的事很多,有時候也會覺得麻煩,但為了能好好的老去,不能偷懶。

...

《 編劇,我想當個好人》-麥可·舒爾




「盡力做到最好,並努力學習,等你懂得更多以後,就要做得更好。」馬雅·安傑洛(Maya Angelou)


美劇《良善之地》、《荒唐分局》的編劇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 寫了一本介紹道德哲學的指南《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他用一個又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道德問題,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做出一個更合乎道德倫理的選擇。裡面提到了不少哲學家對於倫理學的思辨,包括亞里斯多德的德性倫理學、邊沁的功利主義、康德的義務倫理學、托馬斯·斯坎倫的契約主義等。作者的文筆十分幽默,將艱澀的哲學討論變得易懂有趣,又緊貼生活,是本引人入勝的作品。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許多大大小小關於道德的難題,好比:我朋友的衣服很醜,我是否要騙她我覺得很好看呢?哇,你買了一支新的iPhone ,真好!但你知道南亞地區還有上百萬人在餓肚子嗎?或這個三明治在道德上有問題,但它真的很好吃。我到底該不該吃?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能都會引發良心掙扎。作者指出其實倫理道德主要就是想解決以下四個問題:我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這個選擇更好?如果在做決定時,都能思考一下上述這些事,我們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果大家都願意這樣做,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好。


為什麼要努力讓自己當個好人?當個自私自利的人既快樂又簡單,畢竟日子已經又累又辛苦,幹嘛還找自己麻煩,思考什麼倫理道德?作者在一開始就引用了卡繆的小說《瘟疫》裡的一句話:「這是所有人的責任。」,就像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我們必須戴上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即使這樣做很麻煩,但只有這樣,所有人才能安全,這就是契約主義所主張的:「我們一起理性地制定出一些規則,使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照顧,大家有意願改變自己的私慾,以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規則。」


亞里斯多德說活著的目的,生而為人的目標就是「快樂/茁壯」,要茁壯就必須追求美德。就像其它技能一樣,必須持續尋找、嘗試和練習,持續做有美德的事,就會變得更有美德,這是畢生的努力。亞里斯多德指出:「美德出現的路徑並非自然的過程,而是習慣⋯⋯我們要變得正義就必須做正義的舉動、要節制就必須做節制的舉動、要勇敢就必須做勇敢的舉動。」另外亞里斯多德還強調所有特質都不可太多或太少,和諧平衡才好。


至於說實話這件事,康德的定言令式可以做為參考,「根據有能力、又有意願遵循規則來行為,而這個規則應該成為一個普遍的準則。」也就是找出所有人都在遵守的通則,如果大家都做某些事就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就不該做那些事,好比說謊會讓所有互動和交流變得可疑,所以不能說謊。康德還有另外一個定言令式:「我們的行為都要將人性視為目的,而非方法,不管是針對你個人或其他人都一樣。」意思是不能將別人視為工具或手段,所以像有名的電車難題,為了救四個人,而把人當成工具,推下去擋住電車,是不道德的。


然而若是功利主義可能就會認為殺一個人,拯救更多人的性命是可行的,因為功利主義支持「最大快樂原則」,讓最多人快樂的行為,就是最好的,簡單來說,就是要創造喜悅多於創造痛苦。當然功利主義被不少人批評,原因包括,不是什麼事都可用數字來衡量,再來此原則也沒有考慮到所有人的差異性。


知曉大部分的道德學說後,能幫助我們做出較好的決擇和行動,在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較好的那條路後,我們甚至能內化所有規則,自動化做出反應,也就是藉由練習,我們都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就像麥克·舒爾引用《智性道德》的作者茱莉亞·安納斯(Julia Annas)的話寫下:「練習某件事的結果就是反應會又快又直接,而不僅僅出於習慣;除此之外,過程中學到的一切,讓你的素養全面提升,變得既靈活又創新。」



...

颱風假



卡努颱風讓新北放了一天假,不過本來就在家工作的老公和我,放不放假沒有差別,只不過颱風假很早以前就已經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不像小時候,現在的我很討厭颱風。11點上床睡覺時無風無雨,如果那時可以快點入睡就好,那麼等風雨來襲,就不會感到害怕或被吵醒,可惜還是翻來覆去,直到一滴又一滴的雨開始大力敲著窗玻璃,風聲狂囂,睡眠斷斷續續。老公說他睡得很差,半夜三點醒來後到天亮才睡著,我倆睡到了早上快十點,沒關係,是放假的節奏。


被關在家不能出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那段時間就經歷過了,還不算太辛苦,只不過還是想呼吸外面的空氣,在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雨停了,或許等一下能出門買晚餐。早餐和午餐都靠著微波爐,變了出來,早餐鷄肉飯,午餐烏龍麵,不得不讚美現成的肉燥醬料,老公開玩笑表示那可能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熬煮,丟了一些火鍋料進去,看起來有模有樣,好吃的很。顧不上健康,沒關係,偶爾的颱風假。


很好奇,所有人都在颱風假做些什麼事?對內向的人,宅男宅女們,就像我本人,就是和沙發相親相愛,但外向又喜歡往外跑的人,被迫待在家裡,能做什麼呢?會不會覺得很難忍受,就像蟲在咬?還有每對夫妻,難得有時間一整天相處,會一起玩嗎?還是獨自佔據房子的一角?不過最辛苦的,可能還是和年幼的孩子關在家裡,房子可能會被掀了。和誰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但願不是難以忍受的人。


很喜歡老公對我說:「喜歡和我一起生活」,仿佛存在獲得了肯定。我們喜歡彼此的陪伴,在重複平凡的日常中,做好我們能做到的事,分工且合作,創造出屬於我們的默契。那是生活在一起的人,才會懂得語言,身體的和口語的,時間越久,這本字典就會越厚,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可以被理解。當然在一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那時我們都還是新手。現在我們相信,身旁的人不會傷害自己,這讓我們在爭吵時可以懂得停止。


颱風假,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喜歡生活的人在一起。


...

《貧困旅行記》-柘植義春



日本漫畫家柘植義春的《貧困旅行記》,記錄了他於日本境內的溫泉、宿場、村里和古道的小旅行。作者偏好遊覽遺世獨立遊客不多的地點,也喜歡入住簡陋寒酸的旅舍,因為那更符合作者內心的凋零孤寂。作者說以「貧困」為書名,「只因旅遊之貧困,遊程與自己之貧乏。」


作者常常有想從人間蒸發的慾望,他極欲從生活日常和人際關係中解脫,而他那不時發作的精神官能症,使他陷入自我否定和棄絕之中。這本作品開篇的第一則遊記<蒸發旅行日記>,就在描述一種有一天對一切都感到厭煩的心情,作者猛地拋開所有,包括他的工作和住所,在沒有任何交代的情況下,從現有的生活中「消失蒸發」。他打算和一個從未曾見過面的書迷結婚,藉此離別過去,開始新生活。一路上,他不停改變想法,看到每個女人都想跟她遠走高飛,但又忸捏不安,他的那種毫無計劃,魯莽隨便,讀起來有種莫名的幽默感,覺得有點不和協古怪,卻不到令人討厭的地步,同時很好奇旅程接下來的發展。


柘植義春把自己個性中的懦弱,三分鐘熱度,沒出息和孤僻,描寫的很精釆,有種在閱讀私小說的感覺,不過他對景色的描繪也不馬虎。他老是想著要一走了之,在荒野買一塊地,或一處廢棄鑛泉渡過餘生,旅行時特意下榻破舊旅宿,用破被裹住身體,好徹底感受自己的悲慘和衰敗。作者在陋宿獲得了安寧,他感覺到了完全的「自我否定」,否定束縛自己的自己,反而因此放下自己,得到了解脫。


不過雖然作者老是想藉著旅遊從現實中抽身,但他也清楚知道在一處停留久了,新奇也會變日常,再加上老是飄泊無法融入週遭,也會使人產生濃厚的孤獨感。為了不讓當地人發現自己的怪異,只能不斷佯裝,作者說:「人間蒸發無幕可落,你只能一直演下去,只能活成另一種人生。」


後來作者娶妻生子,也開始帶著家人旅行,看似終於定下心來歸屬於生活之中的他,卻不時閃現一個念頭,「彷彿自己來自他方,如今依然在蒸發中。」這絕妙且前後呼應的句子令我讚嘆,作者就如同自己所說的一直扮演另一種人,他從另一個地方,逃到現在這個地方,試圖混入人群中,這是種蒸發,卻也是種生活,逃避中,也面對中,這或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摘錄

1.從塵世的人際關係中脫身時,得以體會到些許的解放感,而旅行雖僅限於一時,但旅行亦如是。從人際中脫身,意即解放存於人際中的自己。但或許是我建立的人際有其破綻處,使得我每天都過得鬱鬱寡歡、無法呼吸,為了脫這樣的自己,我踏上旅途,過程中懵懵懂懂地在陋宿獲得了須臾的安寧,就此對陋宿心生嚮往。p157


2.興之所至則來,無所事事便在房裡躺臥即可,我毫無來由地認為自己很適合流連於寒酸又淒涼的房間,也感覺「其實我可能一直都賴在此處」。p163



...

20元大富翁



那天去了好久沒去的圖書館,之前因為疫情關係,入館都必須帶口罩,每次長時間帶著口罩,都會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所以圖書館就少待了。每次去都只能快閃,借了書就走,終於現在又可以長時間賴在圖書館,走到這一步真的等了好久。


久違的圖書館之夜,和另一半一起悠閒地待在雜誌期刊區,翻翻想讀的雜誌。老公說偶爾接觸一下和自己領域不同的資訊,也是一種得到新想法的方式,難怪我指給他看的,關於電腦和科技方面的雜誌,他都沒拿起。沒想這麼多的我,還是拿了一堆之前就有接觸的英文學習雜誌和文學雜誌,畢竟自己感興趣的,就讀不完了。老公看我抱了四、五本回到座位,還笑說看來我是打算在這過夜了。


我向來做許多事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喜歡」,這樣做當然有它的好處和優點,但有時這也會把自己放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位置。對於不喜歡的事,無法勉強自己堅持下去,從某方面來說,我算是幸運,其碼大部分的時候,都能有選擇的權利。我是這樣想的,時間有限,如果把它花在不那麼喜歡或甚至是討厭的人事物上,那麼能留給喜歡的,就少了,總覺得這不是筆划算的交易。


可是我也知道,這就是留在舒適圈、同溫層,會有成長停滯,視野狹隘的可能性。畢竟有些很討厭或辛苦的事,在撐過去之後,就能有所收穫,能力可能會上升一級,或得到一些靈感,其它的不說,新鮮感是一定會有的。不過好在,我們也不是總得要活得那麼極端,雖然各式各樣的廣告、推薦和演算法都能投其所好,但偶爾保持好奇和開放的心態,應該也不會太難做到。不如,一個星期就選個一天,做做自己覺得不那麼感興趣的事物,搞不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話說回來,其實我不是要說上述那些事的,我想說的是「20元大富翁」的事。在翻雜誌時,看見二、三頁文章覺得不錯,想影印回家繼續讀,後來發現圖書館的影印機可以用悠遊卡付費,A4一元、A3二元,我的卡片裡還有20元,頓時覺得自己超富有。圖書館真的就是波赫士說的天堂,能夠借到這麼多書,還能影印許多在書店中找不到的期刊和雜誌(當然不能超過著作三分之一),真的是非常幸福。我已經好久沒有覺得20元這麼「大」過了,20元現在還能買什麼呢?買一顆魯蛋還吃不飽。但在圖書館,可以接觸到無限的知識,餵養我的腦袋和心靈,只要有一張借書證和20元,還可以把知識帶回家。生活在這個消費主義社會,很容易讓人感到自己的貧窮和渺小,但在這個如同天堂的圖書館,不會因為我們是窮是富,而給予差別待遇,在圖書館我們都是富有的人。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