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瑪麗-法蘭絲和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提醒大家,我們自己和自身的關係,比我們跟父母的關係更加親密。唯有超脫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才能讓我們和自身有所連結。即使父母曾經在我們小小的童年時期無條件的付出,我們仍要拿回一項最寶貴的權利—— 一種自由、獨立思考的力量。」—— 艾立克·比內(Eric Binet) 


「一般來說,社會的進步是基於兩個世代的對立。當個體在成長時,脫離父母權威是個體發展中最主要的關鍵,卻也是最令人難受的副作用之一。能夠完成分離是件必要的事。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演進的同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程序。」—— 西格蒙特·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瑪麗-法蘭絲和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合著的《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指出當個體成長至成人階段,親子關係將會轉變成同盟關係,父母成為前父母,子女成為前小孩。成人孩子們藉由「內在小孩」心法,關注自己內在小孩的需要,代替前父母來愛自己、呵護自己、治療內心的創傷、與自我的情感連結,負擔責任,最終完成自我實現。


社會的價值期待子女服從父母,為家人扮演好份內的角色,即使子女已經成年,卻仍被父母幼兒化,一直被當成孩子來對待,並且用「都是為你好」的理由,決定子女的言行舉止。然而這是種不平等的階級關係,子女的想法、感受和價值觀也應該得到尊重,尤其是成人子女已經能夠為自己做出決定,並且有權決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總是把子女當成孩子,無助於他們的成長以及能力的培養。父母們必須認知到:「為人父母是一種職責、一種任務,也是一種有期限的工作」。父母卸下親職角色,子女從內疚感和順應的枷鎖中解脫,雙方都不再對親職和家庭抱著不正確的期待,於是一段新的且健全的關係將能產生。


*內在小孩心法

和自我與過往經驗和解,修復自己和內在小孩的關係,不要責備自己的內在小孩,也不要否定和壓抑他/她的想法和需求,而要帶著同理和善的態度去理解知傾聽。滿足內在小孩的需要,包括自我表達、被理解、被認同、被肯定、隱私、創造和作夢的需求。把前父母沒有給予我們的給予自己,代替前父母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以內在小孩的角度和視野來感受世界,重建自己的生平以及重新定位自我。


*新的親子同盟關係

關係重整的兩大原則:公正(公平與正義)和同等尊嚴(尊重與尊嚴)。雙方都能有做自己的機會,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沒有誰需要犧牲或委屈自己。前孩子們擁有犯錯的權利,能夠表明自己的感受,不必壓抑,可以對「不尊重我們感性內在」的人事物說不,可以暫時離開前父母來整理自己的情緒。前父母也有卸下親職的權利,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最後,前父母和前小孩都能更新重構自我的形象,這樣就不會再次啟動過去慣性的互動,好比父母老是批評子女的打扮,或子女總是期望父母要幫忙照顧孫子。在新的親子關係中,雙方都能以不妥協,不封閉的方式成長。







...

冥想


在試圖培養各種習慣的嘗試中,冥想無異是我最難做到的一件事,每次只要閉上眼睛,許多思緒就會不停冒出,心裡的聲音怎麼都不肯安靜下來。就是因為這樣,我也是個很難入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的夜晚都因為睡不著,而感到焦躁,不管怎麼拜託,周公都不肯進入夢中,看著身旁熟睡的另一半,真希望能把他的睡意搶一點過來。本來以為冥想,腦袋就會安靜許多,可是過程總是不太順利。如果腦袋裡的思緒能有個開關,可以自己決定何時開啟或關閉,就方便多了。


這或許和個性也有關,本來我就是一個喜歡想東想西的人,從小就會一邊跟自己說話,一邊試著做思考。腦袋總是在想些什麼,倒不如說沒想才反常,畢竟連睡覺都在做夢,大腦真的好像是24小時在運轉一樣。有一次健康檢查時,和醫生提到自己睡不好的狀況,他就問我是否有什麼煩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嚇了一跳,原來我是因為在煩惱些什麼,所以才睡不著嗎?不過晩上躺在床上所想的也不一定是些煩惱,反而都是一些瑣碎的事居多。可能真的很煩惱,壓力很大也說不定,畢竟大概很少人可以每天無憂無慮的活著吧?如果真的要追究起來,煩惱的事還真的是一大堆,所以睡不著好像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不過也有一些人完全不是這樣,煩心的事越多,壓力越大,他們越想睡覺,似乎是身體的防禦機制被啟動了,藉著睡眠來避難,醒來就是全新的開始。心情沈重的同時,眼皮也跟著沈重起來,完全提不起勁的時刻,就來睡覺好了。養足精神和體力,再來思索下一步,如果是這樣的話,還真是不錯的方法。畢竟已經很心煩了,卻還睡不著,真的是種折磨,能睡著的話,也是種短暫的解脫吧。比起沉浸在酒精或各種傷身的方法中,睡覺真的是好太多了。


人很需要培養一種可以讓自己短暫抽離的能力,或找到一個可以把一切煩惱先暫時甩開的方法,不要執著在壞念頭的方法。老是在腦海裡跳針,真的會把自己整得慘兮兮。對我來說,冥想不太有用,運動倒是行的通,每次讓身體累得半死,手腿因為訓練不停抖動時,頭腦就沒辦法想別的事了。再加上白天適度讓身體累積疲勞,晚上也會比較好睡,不過專家指出在睡前激烈運動反而會妨礙睡眠,額頭微微流汗即可。


我知道也有人喜歡在下班後,特意花一點時間待在車上,為的就是製造出一段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的空檔,在車上可能聽聽音樂,玩手機,或什麼都不做就只是放空。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個空間和一段時間,沒有任何責任必須完成,沒有任何工作必須處理,不是誰的誰,就只是自己,這個社會一定會平靜祥和的多。我以前為了能有一這樣能讓自己放鬆的空間,甚至會躲在廁所裡,(當然是乾淨又沒味道的)。不要小看一直不斷生存在人群中,或是被其他人觀看的壓力,只要有注視的雙眼,人就沒辦法完全的放鬆做自己。話說回來,冥想當然超棒的,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很難冥想的話,其它的方式還有很多,再不然帶上眼罩和耳機也行。記得三不五時給自己一段從他人的目光中消失的時間。


...

《死亡不是問題,衰老才是》-唐納·霍爾



美國桂冠詩人唐納·霍爾(Donald Hall)在隨筆《死亡不是問題,衰老才是》,寫下自己八十歲後的生活,他回到新罕布夏的一座農場,感受四季變化,觀察各式動物和植物展現出的生命力,然後持續的寫作。文章中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的日常交織,寫人,寫景,寫自己的衰老不帶自憐自怨,行文之間還透露出一絲幽默風趣,是本感人溫暖的作品。


我喜歡唐納·霍爾的真實文字,他並不會假裝年老沒關係,他寫出自己生活中的不便,好比他無法再開車,生活範圍被限制,體力和各種能力的衰退,許多事都要仰賴別人照料,甚至連新的詩都不再降臨,他說:「遲暮是一場慶祝失去的典禮」。他只剩下吃的慾望還未離去,因為不能再出門運動,他掉下眼淚,沒有裝作衰老很簡單,或試圖以失控的正面積極粉飾。但他也沒有每天憂鬱感懷逝去的一切,而是因為現在還活著,所以活在此刻,享受著還能享受的,做自己還能做到的,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跌倒。


他以戲謔口吻表示「老人是另一種生命型態」,綠皮膚還長了觸角,旁人都給予「差別待遇」,有人無禮,有人熱心,但都帶著一絲的優越感,甚至將他「兒童化」,用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他。這讓我們反省,或許和年長者相處時,不能自作主張認為他們是弱勢且是需要被幫助的一方,雖然這個分寸非常難拿捏,不過尊重年長者,然後採取開放態度,不抱任何刻板假設,應該比較妥當。


作者也在作品中提到寫作、朗讀詩歌和獲獎的一些故事。我喜歡他說:「人生中所有事都是苦樂參半,榮譽伴隨著自我懷疑。大家都知道獎章只是空虛。」許多人得獎了,還是對自己寫的好不好沒有把握,也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會流傳下去,能做的就只有一直寫而已。這對立志想寫作的人應該是種鼓勵。


最後,作者認為到了現在他這個年紀,死亡是一種圓滿,不過「死亡的過程很惱人」,因為突然猝死的例子不多,所以書名才會取為「死亡不是問題,衰老才是」。為了不讓這個過程太過折磨,作者還是會試著動起來,跟著健身教練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運動。面對衰老,作者的姊姊奧黛莉說:「有時真的很不容易」,但作者說在死亡闔上他的眼睛前,他會繼續坐在窗前,愉快欣賞鳥兒、牛舍和鮮花。

...

每天都讚美自己


跟著教學影片做完運動以後,聽到老師說:「今天的妳很棒喔!」,我也跟著一起讚美自己,雙手交叉胸前,拍拍肩膀,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卻頓時有種被療癒的感受。我當下決定,每天我都要找一件事讚美自己,再小的事情,再瑣碎的事情都沒關係。我想藉由這些讚美,每天提醒自己,自己的存在是美好的。每天這樣真心的肯定自己,習慣之後就能減少內心負面的聲音,那些聲音帶有毀㓕的力量,總是說:「你很笨、很醜、很胖、一事無成⋯⋯」。採取行動,進而改變對自己的認知和對自己的評價,有助於提升自尊,漸漸地就能夠看見自己的良善、長處和優點。更重要的是,不會一再外求他人的認同,為了得到外界的關注和讚賞,而不斷勉強自己,或甚至掩藏真實的自己,因此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我們不需要等到完成了什麼驚人的目標,或是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進展,才能讚美自己,「今天也早起去上班(上學)了,很棒喔!」、「今天掃了地,很棒喔!」、「下班之後還去運動,很棒喔!」、「吃了蔬菜和水果,很棒喔!」、「閱讀10分鐘,很棒喔!」。什麼都可以,培養一雙觀察的眼睛,有意識地看看自己,我們會訝異地發現,每日每日,我們做了多少事情,採取多少行動。而這些有多麼不容易,因為活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能從床上爬起來,面對這個世界,面對自己的人生,就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就值得給自己鼓勵。


有些人誤解了「愛自己」的意思,以為買一堆昂貴的東西來犒賞自己,就是愛自己,或是體驗價值不斐的享受,就是愛自己,當然這沒什麼不行,問題出在我們以為這是唯一的方式。擁有物質享受的同時,卻在心裡批評自己,貶低自己,內心充滿了自卑和不安全感。相信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所以必須由這些外在的物質來包裝自己,才能提高價值和自尊。好像只有住豪宅、開高級車、全身名牌,自己才值得被愛,被尊重,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和讚美。但,你愛自己嗎?欣賞真正的自己嗎?


「愛自己」是要瞭解自身的價值並非建立在外在的認同,更不是我們所擁有的物品價格。真正的朋友和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今天換了一隻比較貴的手錶,就多愛你一點。況且如果連生我們的父母,都可能否定我們自身的價值,那麼所謂的外在的認同又怎麼可能永遠存在。這世界上能無條件愛自己,認同自己的人,只有我們自己。每天都讚美自己,學著看見自己的好,花不了半毛錢,但卻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自己的價值。真正的愛,上面不會有標價,無法用價格來衡量,尤其是對自己的愛。


每天都拍拍自己的頭,告訴自己:「今天的我也很棒喔!」

...

《老公使用說明書》-黑川伊保子




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的《老公使用說明書》是寫給那些即使對老公感到火大,卻還想和他生活下去的老婆們的。作者根據研究和觀察,提出男人大腦的運作模式和女人不同,所以會造成衝突和誤解,然而若是了理解老公行為背後的動機,就能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相處方式。作者並沒有使用難懂的科學內容來撰寫本書,反而用一種幽默的生活口吻敘述,讀者不用擔心會感到無趣或不易閱讀。


其實我對書名是有疑慮的,「使用」這個詞似乎把老公當成了某種工具或機器,作者說是因為她在當工程師時常接觸到「使用說明書」這個用語,所以覺得聽起來很貼切,不過讀完書就知道她是反對把人工具化的。這也講到了夫妻相處很重要的一點,要對另一半的付出心存感激,不要使用命令口吻去指使另一半做這做那的,即使再親近也要懂得道謝和讚美。


全書強調的重點就是,不要把老公的一些舉動解釋成「缺乏愛或關心」,因為男性腦的關係,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和女性是不一樣的。好比他們在聽老婆訴苦時,常常顯得沒有同理心,而只是一直提供建議,甚至還會指責老婆的不是,明明老婆只想獲得溫柔的安慰和支持,和老公講了以後反而更加生氣和難過。這是因為男人習慣採用「解決問題型」的思考模式,就是因為他們愛你,想保護你所以希望可以快點幫你解決煩惱。他們不喜歡沒重點,沒結論,從來龍去脈開始講,東拉西扯的講話方式。從狩獵過程進化而來的男性腦需要瞄準目標,沒有目標的談話內容會使他們產生壓力,甚至關閉耳朵。他們不是沒在聽,而是不知道要聽什麼。


老婆會因為老公不知她們為什麼會生氣,而更加生氣,實際上老公還真的不知道老婆到底在氣什麼?不和他們明說,他們是弄不清楚的,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和另一半相處時要注意,和任何人相處都要注意。基本上應該沒有人會讀心術,有什麼不高興的地方或需要對方改變,又或者有什麼事需要幫忙,明確清楚地表達,才能減少失望的發生。還有老公在講話的時候通常沒有什麼言外之意,或話中話,所以老婆們不用過度解讀,若是不確定,直接問老公就好,胡思亂想反而破壞了感情。


另外作者還提到女人是透過說話來紓壓,但男人卻偏好安靜沈默來緩解緊張狀態,這有時當然會造成問題。尤其在爭執的情況下,女人一直不停地講,但男人卻一句話也不說,女人就更生氣,講得越多,而男人就更加放空。人在被抱怨或攻擊的時候,會出現戰或逃的反應。基本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應該都不喜歡被喋喋不休,或被負面的言語批評。所以在溝通時要盡量避免人身攻擊,不採取「對人不對事」的言論,否則就只是單純地傷害而不是溝通了。


那麼到底要如何和老公相處呢?作者建議平常就可以和老公進行一些「沒有特定目的」的交談,讓他習慣,甚至把希望他說的話規則化,好比:「在我難過的時候,只要說我很棒就行了」。另外不要用「細心體貼的非固定行為」來衡量他的愛,而是提供規律給他,好比紀念日時就要送花,或每天都要幫忙倒垃圾等。還有不要「什麼都幫他做」,因為做得太過頭不只苦了自己,還會剝奪老公的自我肯定感,當然也會使他的生活能力低落。最後夫妻間要培養持續接觸彼此身體的習慣,愛的擁抱,牽手都能增加感情。


相關閱讀:《老婆使用說明書》-黑川伊保子


...

失連


最近因為接收了太多社會上的負面消息,人變得有些緊繃和悲觀,覺得這個世界很亂,充滿了邪惡和罪行,再加上媒體報導總是破碎片斷,很難得到一個完整且客觀的事實,吵鬧謾罵,侮辱詆毀,到底真相是什麼,又該相信什麼,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判斷。


基本上我每天大概只讓自己花個三到五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國際頭條和政治頭條,為了能夠對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有些概念。因為自己是個容易被影響心情的人,可怕或悲傷的事情會一直在腦海裡停留,不斷想到那個畫面,所以有必要慎選進入眼簾的內容。


這個世界一直在爭取我們的注意力,一不小心就被埋下了各式各樣的想法和慾望。好比我常常都被廣告給操弄,看到某個商品就變得渴望想擁有,明明根本就不需要,看到某樣食品就被挑起了食慾,可是肚子根本就不餓。以為自己擁有決定權,實際上不過是被追捕的獵物。


數不清每天不知不覺接收了多少垃圾,不想看到的,不想聽到的,全都變成了被迫感覺到的憤怒、嫉妒、愁恨和悲傷。有時候會忘了世界的美好和人性的良善,只因為有些人自以為有權把世界變得醜陋,讓人類看起來如此不堪。所以「失連」是必要的,那可能是能夠讓自己稍微喘口氣的方法。


嘗試去關注一些會讓自己感到振奮的事物,那些還能讓人保有希望的美好。如果無法負荷,就關掉自己的接收器,偶爾訊號故障,沒什麼要緊。不看手機,不登入社群,腦袋裡什麼都不想,或是想像自己是一棵樹,雙腳像樹根深深地扎進土地,身體像樹幹堅強穩定,兩隻手臂像樹枝隨風搖曳。一點點安靜和自我選擇的孤獨, 應該被視為能正常運作的固定維護。

...

《 點子就是一直來》-奧斯汀·克隆


奧斯汀·克隆所寫的關於創意的第三本書《點子就是一直來》,從英文版書名《keep going 》大概就能理解本書的內容,也就是作者推薦了十個方法讓我們能持續發揮創意,堅持創作(keep going)。創作藝術作品是永無止盡的過程,完成了一件,就又要從頭來過,要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有創造力和動力,專注並擁有耐心,找出自己的步調一路前進,是決定創作生涯能否持久的條件。


一、每一天都是重頭開始的一天

創作者就像不斷推著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每次創造一件新作品都像是要從零開始,好比寫作,每次就是從第一個句子寫,一樣會覺得沒靈感,一樣會感到很辛苦,而這個過程會一再重複,不管你有多成功都一樣。為了能在這看似迴圈的過程中運作良好,作者建議大家,一次專注把一天過好就行,建立自己的「每日常規」,一種不受外界混亂所影響的創作習慣,幫助我們好好利用有限的時間、精力與才能。

「每個人可以打的仗,就是一天而已。」-李奇蒙德·沃克(Richmond Walker)


「每一天都像是空白的一頁:當我們寫滿之後,可以揉成一團扔掉,也可以放進回收箱裡,放著就好。時間會告訴我們,它們有什麼價值。」


二、建造一個福佑小站

「福佑小站」是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出的,它一個能讓自己保持安靜與獨處的地方,可以孵育創意之處。一個專屬空間或一段時間,在此時此地我們斷開和外界的連結以及超量的資訊,只專注於創作。對那些會阻礙創作的事物說「不」!

「手機給了我們很多東西,但也帶走3樣能夠發現點子的關鍵要素:孤寂、不確定性與無聊。這些一直是創意的來源。」-琳達·貝里(Lynda Barry)


三、忘記名詞,做動詞

不要老想著你想成為的那個「名詞」,而要專注在真正要做的事情上,也就是「做動詞」,有太多人不想做動詞,卻只想著要成為名詞。在創作時保持玩心去嘗試,不停地做。

「創作某一種作品,不論好壞,都是讓你靈魂閃耀的一種方式。」-馮內果(Kurt Vonnegut)


四、做禮物

用心做自己的創作,把它當成是送給他人的一份禮物,不是想著它的市場價值,或是會得到的關注,而因為喜歡,因為想分享,不要太過計較數字。

「不是每件可以被計算的事都是有重要意義的,每件有重要意義的事也不都是可以被計算的。」-威廉·布魯斯·卡麥隆(William Bruce Cameron)


五、平凡+格外用心=非凡

非凡的作品來自平凡的環境或素材,但我們要留心觀察,慢下來花時間深入的體驗。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中,記錄下自己在乎和關注的事物。

「對於任何想找出自己人生要幹嘛的人:請留意自己在關注什麼。很多你所需要的訊息都會在其中。」-艾美·克蘿思·羅森塔爾(Amy Krause Rosenthal)


六、殺了藝術怪物

所謂的藝術怪物是那些在私人領域中應當受譴責的創作者,藝術家都會酗酒吸毒,過著荒唐生活的形象是種迷失,也不該仿效,藝術不該去毀了別人的人生,當然也包括自己的人生。創造出會為世界帶來美和希望的作品而非災害。

「一位嚴肅作家存在的目的,是要讓人們不要絕望,要有信心,如果有人讀了你的作品,而選擇活下去,那麼你就盡到你的責任了。」-莎拉曼·古索(Sarah Manguso)


七、你大可以改變想法

你的創作風格、理念或手法都是可以改變的,保持開放的態度,歡迎不確定性和未知,才能不斷發現新事物。尤其是已經建立「品牌」的創作者很容易被困在過往的創作中,而不再做任何嘗試性的實驗。走出同溫層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互動,也會激發創意。

「達克祈禱文:請讓我變得夠聰明,能夠明白自己有多蠢,並賜給我勇氣,繼續努力下去。」


八、卡住的時候,就來整理

把創作時需要用到的東西「各就各位」,才不需要浪費時間找工具。卡住時做整理可以使人突然解決腦中的某個問題,或在一堆雜物中發現某個的東西,進而創作出新作。

「我們需要整理的藝術、修補的藝術、復原的藝術。」


九、魔鬼痛恨新鮮的空氣

走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能活化我們的腦袋,恢復感知能力。去看看自己生活的真實世界,能幫助我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不是那些媒體、網路或社群試圖強加在我們身上的。

「我想,當我的雙腿開始移動的那一刻起,我的思緒也開始流動。」-梭羅


十、種種植物

跟大自然學習,跟植物學習,大自然有它的循環週期,創作的過程也是,有四季更迭,有枯萎和重生。我們要留意自己產出的週期和節奏,順應它,學會在平淡的時節耐心等待種子發芽,在這段期間找到能讓自己感覺生氣蓬勃的事,來保持活力。悲慘的時刻會過去,去挖掘那些在沮喪的日子裡也能帶來希望的人事物。

「時間是沒有什麼好估算的,幾年不重要,10年也不算什麼。做為一個創作者,是指不要去計算或估量什麼,而是像一棵樹那樣成長茁壯,不強求養分,在春天暴風雨來臨之時充滿自信地屹立著,不懼怕風雨過後夏天不會來臨。夏天一定會降臨。但需要耐心等候,有耐心者,即使等待的時間看起來無窮無盡,也完全不在意,依然靜止著,展開著。我每天都在學習這個道理,從痛苦中學習,但我心存感激:耐心就是一切。」-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相關閱讀:《點子都是偷來的》《點子就要秀出來》

...

及時幸福



生活中總是會有那麼幾天,整個人就像是在擂臺上被打倒的拳手,耳邊響起倒數的秒數,卻怎麼也擠不出絲亳的力氣將自己那沈重的身體抬起。此時就只想永遠躺在冰冷的地板上,不再掙扎起身。彷彿所有的希望都消失了,也不是不想站起來繼續努力,而是心裡清楚站起來又會再一次被擊倒,所以很甘脆就放棄,英雄就讓別人做吧,我沒關係。


為什麼每一件事都要那麼辛苦才能得到,努力當然是種能說明品格的特質,只是有時候,也會希望有那種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幸福。不用常常,甚至是小小的也沒關係,只要在快放棄的時候,快滅頂的時候,覺得真的撐不下去的時候,如果在壓倒每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前,這樣的幸福就能及時出現,不知道可以挽救多少人。


幸福也是要靠自己爭取的,否則大概不會好好珍惜,可能吧,不過這樣的說法,等世上每個人都有揮霍不完的幸福再說也不遲。而且大家都已經有在努力了,學生認真地想考上理想的學校,出社會後也拚命地想養活自己,完完全全不努力的人可能反而是少數,所以大家才會那麼討厭聽到「加油」吧,已經沒辦法可想了,什麼都嘗試過了卻還是不行啊,想對那些說加油的人這樣大吼。


這是一個即使在大太陽底下,舉房地產廣告招牌一整天也賺不了多少錢的社會,這是一個即使在悶熱潮濕的廚房,洗刷幾百個油膩盤子也供養不起家人的社會。還有許許多多被困在自己生存困境中無法逃脫的人,以及那些只能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的人,除此之外如果還有多餘的力氣剩下來,就好好休息吧,都已經這麼累了,還要叫我們奮力追求幸福,實在是吃不消。有時候我真希望幸福是一份禮物,而不是一份需要用盡全力才能得到獎賞。

...

《村上收音機》-村上春樹



《村上收音機》收錄村上春樹為《anan》雜誌在2000年至2001年連載的隨筆,村上並沒有特定想寫些什麼主題,而是把生活中的一些觀察和體驗,或覺得有趣感到在意的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來,所以讀者也可以用種輕鬆愉快的態度,毫無負擔的就把50篇文章看完。我非常喜歡這種充滿生活況味的文字,村上很擅長用他獨有的口吻,生動有趣的形容和陌生化的比喻,把那些日常看似平凡的點滴描述的很吸引人,有些篇章甚至會讓人一不小心笑了出來,因為沒預料到故事會這樣發展。雖然有些人會覺得知道這些事好像也沒什麼用,或是認為這不是認真的文章吧,但我個人卻完全不在意,反而覺得這樣或許更好也說不定,若是對村上春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讀,我想大概就能明白他的魅力了。


以下是一些片斷摘錄:

1.只是相反的想到「不改變也沒什麼不好啊」時,很奇怪人卻變了。p12


2.一般來說,小說家這種人或許可以定義成對奇怪的(沒什麼用處的)東西比較會在意的人。有時往往會讓你「怎麼又對這種事」好端端地在意起來。p22


3.語言,特別是從耳朵進來的聲音性語言的意思和關聯性,如果像被大日光燈照射下全變得赤裸裸一清二楚的話,可就沒什麼味道了吧?人生需要某種程度道理講都講不清楚的謎。我這樣想。p41


4.我覺得,這種「重新深深」感覺到的每一件事,好像一一逐漸組成我們人生的骨架似的。p56


5.我在櫃枱一面喝著啤酒,吃著白身魚的生魚片時,一面看著面熟的年輕師傅幫我做很大的太卷飯團。在不遠的地方,棒球比賽終於已經開賽了。這樣的光景應該算是人生中的小確幸吧(雖然微小卻很確實的幸福感)。


6.歷經長年逛中古唱片行之後,只要手摸一摸唱片套,鼻子嗅一嗅那氣味,大概就知道那是什麼時期發行的東西了。從重量和紙張的觸感之類的,瞬間就能區分出「這是原版的」或「這是再版的」。p85


7.⋯⋯能夠心情暖暖的過日子該多好。p89


8.就算是細微的小事情,能從複數觀點來嘗試對事物做實證性思考是很重要的。p96


9.當然要說麻煩是很麻煩,但黃昏刮鬍子也自有不同的氣氛,「嗯,我等一下要出門」,有這種鄭重其事蓄勢待發的心情。至少不是像早上刮鬍子那樣義務性、習慣性的行為。其中有一種活著的真實感之類的感覺。p96


10.不過10幾歲的後半段前後的少男少女的戀愛,有一種適度的微風吹過的感覺。還不太懂太深的事情,所以在現實層面上會有胡亂衝撞的情形,不過相對的,一切事情都充滿了新鮮和感動。當然那樣的日子一轉眼就會過去,一留神已經永遠失去,不會再回來了,可是只有記憶卻依舊保持著那新鮮,那在我們剩餘的(有許多痛苦事情的)人生中,給我們相當有效的溫暖安慰。

⋯⋯比方說年紀大了,這種活生生水嫩嫩的原風景還留在心中的人,就像體內的暖爐裡還保有火星一樣,不會太過於寒冷地老化下去。p172-73


11.說到人這東西,大概都不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突然兩腿一伸就死掉的,而是各種原因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慢慢死的。p208


12.⋯⋯不要太想東想西,不管什麼都好,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寫吧。p212


然後因為喜歡所以就繼續讀了《村上收音機2》,至於《村上收音機3》是在十幾年前讀的,或許改天再來重讀一下,等重讀後可能會補上摘錄。


*《村上收音機2》摘錄

1.⋯⋯旅行的優點是可以暫時離開平常的生活。也不需要負起日常瑣碎的責任。p41


2.信賴人卻無法完全信任人的人生,說來有時也很孤獨。那種微妙的縫隙,乖離般的東西有時會帶來疼痛,讓我們夜晚無法入睡。p53


3.或許我們必須一直想著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往往沒有「下次」,而繼續活下去。


4.對了,人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經常會有深沈的黑暗來訪。p84


5.因此想起如果能斷然地說「雖然如此愛還是一切」的話,該多好。p89


6.我認為人就照年齡相當的樣子自然地活著就好,完全不必勉強裝年輕。但同時,也不必勉強自己變成歐吉桑或歐巴桑。關於年齡最重要的,我想是盡量不要去想年齡的事。平常忘記就好了.p110


7.⋯⋯不如現在這樣的自己就很夠了。也沒什麼特別不方便的地方.p113


8.旅行有很多麻煩事,總是搞得很累,不過還是有鼓起精神出門的價值.p124


9.因為我自己對目前為止所寫的書都不太滿意。當時我當然每一本都喜歡,也有盡了全力寫的自負。但時間過去之後,大概都會發現不滿的地方和不成熟的部分。所以如果有誰說「我討厭那樣的東西」,有些地方我也會認同「嗯,某種意義上可能是這樣」。雖然或許不該這樣乖乖認同。p128


10.所謂文明真是不可思議啊。一面製造出一種新的不方便,一面產生一種方便。p140


11.有時會想起還沒有手機,用開瓶器好好開瓶子喝啤酒的時代。那樣就那樣,也是相當不錯的時代。p141


12.「自由」這件事,就算只是片刻的幻想也好,依然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美好事情。p173


13.⋯⋯對世間一般人來說的二十幾歲是什麼樣子,我沒辦法適當掌握印象。那是快樂青春延長線上的東西,或只是為了讓自己適應社會的辛苦過程而已?或所謂「世間一般」這東西本來就不存在? p181


14.能邊喝生啤酒, 邊說適度的藉口過日子。p193


15.不用說,誰都沒辦法無傷地度過一生。P216


16.人有時候,所懷抱的悲哀或難過會附著在音樂上,以防止自己被那重量壓得四分五裂。音樂具備這種實用的機能。小說也具備同樣的機能。雖然心痛和悲哀是個人性的、孤立的東西,但同時在更深的地方也是能與人分擔的東西,是在共同的廣闊風景中可以悄悄組合進去的東西,那些教給我們這個。


但願我所寫的文章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也能像那些一樣產生作用該多好。我衷心這樣希望。p217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