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呼吸化為空氣》-保羅·卡拉尼提



《當呼吸化為空氣》是神經外科醫師保羅·卡拉尼提在離世前寫下的作品,在書𥚃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求學過程、在當醫師時的經歷,最重要的是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探索。作者在即將完成住院醫生訓練時,發現自己已經是肺癌末期,當時他才三十六歲,生命正要達到頂峰,然而一切驟變,他被迫將人生改道,重新思考如何保握剩下的時間。保羅之所以從醫,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想近距離凝視死亡,「直接跳下去,進入事情的核心,進入生與死的決定與奮鬥之中」,他認為或許能在其中找到一種超越的存在。因此這本書雖然悲傷卻不煽情,我們能在𥚃頭讀到的是作者和死亡面對面時的勇敢和自持,以及他的智慧結晶。


保羅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在罹癌後,依舊選擇回到醫院繼續他的工作,他忍著疼痛幫病人開刀,這也是因為保羅的主治醫師說他可以回去開刀,他的主治醫師認為沒有必要讓癌症抹消一切,包括你的身份認同還有你所在乎的事物。癌症或許會奪走生命,但其他同樣重要的事,我們必須想辦法保留,這也是保羅一直在思考的「是什麼使生命具有足夠的意義應該繼續活下去?」當我們的身體在面對癌症或任何疾病的摧殘時,是什麼事情能讓我們堅持下去,讓「活甚於死」?對保羅來說是他當醫生的職志,還有他親愛的家人。死亡是悲劇,但我們的人生卻不用因為死亡將至而變得悲慘或失去意義。


保羅的人生規劃因為突如其來的癌細胞,而必須改變,他沒有「失控的正面思考」,他形容癌症像顆燃燒彈,夷平前方的道路,他得繞道而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不只是像保羅這樣生病的人應該思考,我們都應該思考,死亡是每一個人的宿命,我們不能假裝手上有無限的時間可以揮霍。身體狀況極差的保羅,並沒有被動地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降臨,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他依舊是個醫生,甚至還當了爸爸,他說:「即使心中了然我終將一死,沒死以前我還是活著的。」


「生物體的決定性特徵是它的奮鬥。」保羅和他的太太露西認為生命的意義不是逃避受苦,所以即使有了孩子之後會讓離別變得更加痛苦,但他們還是選擇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感受生命的喜悅,而非沈溺在死亡的痛苦之中。雖然保羅無法陪伴他的女兒長大,但他珍惜他們所共享的每一個時刻,這使他在最後的日子裡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在死亡中尋找生命的真意,

則將發現昔日的鼻息如今是空氣。

新的名字未知,舊的名字已逝:

即使時間終結人體,靈魂依然未去。

        讀者!要把握時間,趁你此生,

        踏向屬於自己的永恆。

— < Caelica 83 >,格雷維爾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