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陷落時》的作者佩瑪·丘卓從佛法的角度來分享如何與逆境共處的智慧,她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安住在此時此刻,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不藉著各種事物來逃避,不重複舊有的應對模式和習慣,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放下以自我為中心,試圖掌控的執念,要致力活得清醒,去欣賞和觀察,並且敞開心胸。
人本來就是孤獨且無依無恃的,想要獲得拯救,以為未來會比較美好的想法,反而讓我們忽略了當下,作者說:「解脫如果是可能的,那一定是在當下,不在未來。」我們所感知到的一切是自己的投射,現實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所以才會說痛苦是自找的。憤怒、恐懼、憂愁、悲傷、慾望,我們被這些情緒捆綁而感到痛苦,我們試圖驅趕它們,卻一點用處都沒有,然而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安住在這些情緒之中,接受它們,任由它來去生滅,不再想著終止痛苦和煩惱,反而因此能夠創造出輕鬆的心境。老是想要尋求其它更好看的風景、更好吃的食物、更好玩的遊戲,「使我們不了解生活就是神聖的道場,我們可以在其中自豪地昂首挺立。」
「永久的安全根本不可能存在,誰說我們可以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福禍相倚,事物聚合之後必定分離,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這是自然定律,強行扭轉,反而讓自己受苦。一件事情對我們是好是壞,不放長遠來看,是不會知道的,一覺得有點不舒適就想逃,或許會錯失寶貴的事物。作者認為逆境、苦難和煩惱既是考驗也是治療,除非我們學會必須學到的功課,否則它們會一再地出現,直到我們認清自己在哪偏離了實相,直到我們完全體驗自己的遭遇為止。我們總想保護自己免於痛苦,但這樣做反而讓自己更害怕,更脆弱,更加動彈不得,「不對抗,以毒為藥,把所有生起的現象都視為智慧的示現—— 這就是三種處理混亂的實際方法。」
最後,請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許多問題都是因為沒辦法和自己相處而生的,對自己仁慈,尊重自己,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看輕自己,老是自責,總覺得自己有問題,沒有價值,這種想法讓我們痛苦不已,所以作者才會說要培養對自己的慈悲心,不評斷,溫柔對待自己,才能溫柔對待別人,「你一旦能和自己親密相處,你的狀況就會跟著順利起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