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思維》-迪帕克·拉文德蘭


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是疼痛醫學權威,他的這本《無痛思維》幫助讀者對慢性疼痛有更全面的理解,他強調並非所有的疼痛都是身體組織或器官受傷的指標,書中提供七步驟MINDSET(思維)計劃,讓我們更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讀到這本書對我這個老是感到疼痛的人,真的是超有幫助!在因為疼痛而求醫的過程,常常讓我感到沮喪和心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方式,總是解決不了我的問題,面對一再復發的疼痛,有時會令我懷疑人生,不想長期依賴止痛藥的我,一直再思考如何能解決自身的疼痛問題,而《無痛思維》正是我需要的指南。作者雖然講到很多醫學知識,但一點都不無聊,反而解答了很多疑惑,而且每一章後面都有總結,重點整理,是結構清楚,文字近人的作品。


以下是我學到最重要的事

*疼痛不等於傷害覺

當身體受到傷害時,好比割到手指,大腦會傳遞傷害信號,讓身體行動表保護我們,而疼痛感,便是大腦感覺到危險或威脅時的反應,但因為神經敏感化,使得大腦常過度反應,而造成疼痛,也就是說,身體明明沒有受損,卻還是被疼痛纏身。作者多次強調疼痛其實相當複雜,是一種生理、心理及社會的現象,舉例來說,壓力過大會導致疼痛,孤獨感也會加劇疼痛,作者甚至說疼痛和腫瘤、囊腫的尺寸並沒有正向關聯。


以往認為疼痛都和身體周邊結構有關,處理的方法就是「阻斷、切除、麻痹或移除」,所以各種手術被當作是最有效的治療,但書中有許多病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之後,疼痛不只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甚至從一處變成多處疼痛。


疼痛領域的進展日新月異,瞭解自己的疼痛狀況,以全方位觀點來管理疼痛,會比單純只依靠介入措施與藥物治療來的更安全及有效。


*七步驟MINDSET(思維)計劃

藥物(Medication)、介入措施(Intervention)、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Neuroscience  and stress management)、飲食/營養(Diet/nutrition)、睡眠(Sleep)、運動與動作(Exercise and movement),最後是身心療法(Therapist of the mind and body)


1.藥物

*建議服用多種低劑量藥物,而非高劑量的「單一」藥物

*反安慰劑效應:若對某種藥物或療法持負面期望,有可能會使過程更痛苦

*強效藥物作用於大腦的酬賞途徑,有成癮風險


2.介入

*接受任何手術或注射前,請考慮「助益、風險、替代選項、無為」的問題


3. 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

*小神經膠質細胞可能導致大腦的小幅度發炎,也可能誘發壓力

*降低大腦及體內的促炎化學物質

*疼痛就像警報系統,不過線路可能因飲食、情緒、環境故障

*神經可塑性:讓大腦放棄沒有必要過度保護的疼痛習慣,而用更安全的新習慣取代


4. 飲食/營養

*良好的營養能預防身體各部位發炎

*確保體內微生物組的生物多樣性

*每天至少讓腸道有十至十二小時的休息時間


5. 睡眠

*改善睡眠能減緩慢性疼痛


6.運動與動作

*運動能提升大腦機能、鍛練肌肉,兩者都有利疼痛管控

*維持一定強度並持續一段時間,活動類型不拘

*因為痛就不動,反而不利疼痛


7. 身心療法

*知識就是力量,瞭解自己的疼痛,認識多種療法,並嘗試找出對自己有效的方法,能降低焦慮感,提高自主性。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