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Do nothing 》-Celeste Headlee


Do nothing 》(中譯:失控的努力文化)的作者Celeste Headlee ,在書中以社會學和科學的角度說明為何現代人會被「生產力」和「效率」綁架,我們不只期許自己能夠做得更多更好,還要做得更快,無時無刻總想著該如何精進自我,卻又不給自己時間慢慢成長。「忙碌」、「超時工作」被認為是一種榮譽勳章,代表自己很重要,不可或缺,停下來休息,什麼事都不做,或從事不會增加收入的休閒娛樂,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以及懶惰,於是即便是放假也不得閒。


作者從宗教信仰和工業革命等文化背景爬梳,前者強調「工作倫理」的重要,認為辛勤工作是種美德,要用工作榮耀神,只有在死後才能享受安逸,而後者則塑造我們「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所以如果浪費時間不事生產,就是在浪費金錢。然後消費主義又推波助瀾,不斷鼓勵大家買東西,占有及消耗更多的產品,既然永遠有想買的東西,我們就得一直工作一直賺錢。


對於成長的渴求,對於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期望,不斷驅使我們,甚至造成心理壓力,產生焦慮的感覺。看看世面上各式各樣的書籍和課程,還有許多的app都是在強調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生活和完善自我。現在只擅長做一份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斜桿」才行,不僅要「通才」還要是「專才」,真不知道大家要如何才能辦得到?結果我們活得又忙又累,不要說生活品質,連生活都難。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拋棄用效率和生產力來當作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應該在每一天結束後,問問自己今天是否感到滿足。有許多的事情在急忙和匆促中是無法建立的,好比親密的關係,有意義的社群連結。和人聊天卻緊盯著手機螢幕,不是深度的交流,只是一種應付,我們的愛人、家人和朋友需要我們不分心的專注力,不用擔心被工作、被電腦和手機瓜分了和我們的相處時間。


怎樣才算是真正地活著,怎樣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些問題不停下來是沒辦法思考的,休息絕不是是偷懶,我們不需要他人的批准去做想做的事。不要試圖用外在的方法來解決內心的問題,過度的工作或努力,或許是我們急於尋找認可的表現,也或許是缺乏自信,不管是什麼,總得給自己時間思索,才可能會有答案。


大家或許可以採用作者的建議,改變自己對工作和時間的認知,不要老是用「做了些什麼」來定義自己,「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眼光要放長遠,把時間投入在能真正為我們帶來幸福的人事物上面,和人建立真正的連結,還有你知道的,就是那些社群媒體,還有手機和電腦,讓它們成為助力而非阻力,別讓它們阻礙了你追求幸福。

...

Say goodbye ~


離別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所以總是拖延到最後一刻,甚至刻意避開會令我感到難過的場景,不說再見悄悄地走,但這樣並不會真的讓我的不捨和感傷減少,我想至少我應該學習如何好好道別。


我再兩個禮拜就要離職了,在這間公司待了快十五年,老實說我動過了無數次離開的念頭,但因為害怕所以離不開,不過三不五時,我的心裡就會冒出一個聲音說:「是時候了,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否則會來不及」。我一直嘗試假裝聽不到這個聲音,我告訴自己要實際一點,辭掉了現在的工作,要怎樣養活自己,存款很快就會見底,不是和老公說好要存錢買房子的嗎?


每次我就這樣在心裡,來來去去,反反覆覆,而今年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發生了件事。第一是因為父親生病,父親還不到六十歲,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但今年做大腸鏡檢查,卻發現了一顆惡性腫瘤,當下醫生判斷情況不樂觀。過去那一、二個月,全家陷入極大的悲傷之中,我深深地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早一點要他去做檢查,導致現在的狀況,那時除了哭,就是跑醫院,身體和心理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還好開完刀後,切片檢驗結果是直腸癌第一期,不像醫生預測的那麼嚴重,也不用做化療,心中的大石才暫時放下。


這件事逼著我正視內心的聲音,我問自己是否有好好珍惜人生,是否有讓每一天都過得心滿意足,如果生命突然結束,我會留下遺憾嗎?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問題,老實說我也還在思考。我知道自己一直想當個作家,以寫作為生是我的夢想,但該怎麼做我一點頭緒也沒有,寫部落格的文章寫了九年,陸陸續續在一些平台也有文章露出,但參加文學獎從沒中過,我懷疑自己可能沒有才能,勸自己放棄夢想,但所謂的夢想就是即便你醒的時候不吵不鬧,夜晚在睡夢中也會不斷地轟轟作響,讓人的心靜不下來⋯⋯


一個月的時間就在我思考時流逝了,我還是拿不出決心,結果第二件事發生了,疫情大爆發。補教業者被規定必需打第三劑疫苗才能上班,我因為身體因素,尚未接種第三劑,雖然現在公司採遠端教學,但一、兩個星期後,還是會恢復實體教學,這個疫苗規定成了一個契機,我終於鼓起勇氣向主管提離職。


雖然目前,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我知道「轉變」也代表著要放手,必須放手舊的生活,新的生活才能展開,離開舒適圈真的很難,不過我現在覺得有點期待也有點興奮,當然也有不安。我會先好好休息一陣子,然後把一些該做的身體檢查做一做(我老爸的醫生已經提醒我要掛號了><),然後希望辭職後,一切都能順利⋯⋯

...

《我超想要那個》-吉竹伸介


吉竹伸介的散文作品《我超想要那個》集結了他生活中的一些感想,這其中我認為有一種可被稱做為是智慧的東西。吉竹伸介擁有童稚的幽默,他說的話,會讓人有「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覺,當然書中有許多非常可愛的圖,會使讀者會心一笑。


這本散文主要是想講講人類的各種欲望,對於物品的執著,對於關係的執著,想要被認同,喜歡美食喜歡玩樂,作者很好奇人們出現這些小渴望時的表情,而他自己當然也會有欲望,有時也會想盡情解放一下。他覺得人是無法戰勝欲望的,不過正因為如此人才會有所追求,雖然有成功有失敗,但他說:「現在到底幸不幸福,也不急著現在決定。」重要的是要有「幸福的預感」,腦中的正面思考能幫助我們支撐下去,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還有,就是要「用心維持自我」,即便你或許覺得自己一點都不特別,但是不能變得不像自己,所以吉竹伸介會和那些太過有吸引力的事物,保持距離。我想這是因為不想從眾,不想失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太喜歡某種人事物,也會因此失去了自我。這個世界太多太亂,許多人許多事想爭取我們的注意力,甚至告訴我們該成為怎樣的人,這有時甚至是危險的,我可以明白為什麼他說要「保持距離」,因為我們需要喘息,需要有空間能做自己。


最後吉竹伸介說他會繼續和自己的欲望共同生活,並且也對新欲望的出現寄予無限希望,我覺得與其對自己的欲望感到羞愧,而想拚命壓抑,或是假裝它們不存在,不如像作者這樣面對欲望,並接受它們,在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適度地釋放,我想這樣的日子才能過得既舒心又愉快。

...

病毒走開!


最近疫情大爆發,每天盯著人數,看到愈來愈多人感染,都不確定到底該怎麼過日子比較好?比起去年因疫情而全台三級的警戒模式,現在不受限制的生活,反而讓我無所適從。明明感染的人數比去年多那麼多,大家還是在餐廳用餐,學生們也不用遠距學習,一切看起來都那麼正常地在運作,所以我也想放寬心去上班去用餐,但真的沒關係嗎?心裡充滿了疑惑。這個疫情已經肆虐了快三年,每一次就當我以為等在前方的已經是終點了,卻又突然間風雲變色,這根本就是薛西弗斯的處罰⋯⋯


這個世界有戰爭和病毒,還有其它很多很糟糕的事,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不過我們還有希望,心理學家說正向思考會對來好運,而在這種時候大家都需要一點好運,所以深呼吸,放空自己的腦袋,然後關掉新聞,把心思放在能讓自己開心的地方,多運動,注意飲食,努力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有做這些事,也能減少我們的無力感,不會覺得自己只能被病毒宰制。


像我最近就是盡量少吃不健康的食物,還有至少一星期運動三天,一次三十分鐘,雖然做這些事是為了疼痛管理,不過我覺得應該也能增加免疫力。我試著每一個月做一種新的嘗試,這樣也不會因為一下子衝太快,然後後繼無力,我先嘗試的是早餐不吃白吐司塗奶油醬,改吃雜糧飯,已經吃了三個禮拜,覺得吃完早餐後,比較不會像以前那麼昏昏欲睡,腸躁症的症狀也有改善,下個月我想試著在十一點前上床睡覺,希望身體可以變得越來越健康。

...

《你不是運氣不好是不懂提升好運》-蓋爾·亨崔克斯和卡蘿克萊


今天要介紹一本我覺得蠻特別的書,蓋爾·亨崔克斯和卡蘿克萊合著的《你不是運氣不好是不懂提升好運》。忘了在哪讀到有關棒球選手大谷翔平的故事,裡頭說到他會刻意培養運氣,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認為運氣不是純粹偶然的產物,而是可以靠自己創造和改變的,所以就找了這本書來讀。基本上書裡的內容可以算是涉及到「正向心理學」,作者們提出了增加運氣的八個秘密,前四個秘密強調從核心(認知)改變運氣,後四個則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勤加實踐的一些練習。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覺得「運氣」好像不能把它歸在科學範疇內,其實這本書也不是什麼硬科學,但對於這一類的議題,我相信所謂「自助而後天助」,做好該做的事,心存感激和善念,運氣就會提升,而作者們想傳達也是類似這樣的想法,以下就來簡單說一下八個秘密。


第一個秘密:承諾要做非常幸運的人

「自認是幸運的人,運見幸運的機率就會大增」

要從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想法開始,相信「有意識的行動」能創造運氣,如果認為自己是被動無力的,只能承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那麼就會變成消極悲觀。我們潛意識的承諾有極大的影響力,認為自己是不幸的,然後不斷重複上演負面的固有模式,便陷入惡性循環。大腦神經是可塑的,能被訓練,承諾要當個幸運兒,不代表永遠都會積極樂觀,而是當你又偏離正軌時,會把自己再次導向正途。


第二個秘密:打開你的個人障礙,迎接好運氣

「那是過去,這是現在」「那是他,這是我」

觀察自己的「預設心理模式」,是否老是自責自疑,總是想著過去和他人帶來的傷害,而非活在當下?找到那些讓自己不幸的因子,脫離它們!


第三個秘密:將羞恥轉化為吸引豐富人生的磁鐵

因為羞恥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甚至刻意讓自己過著不幸的生活。

覺察羞恥的存在、看見它,感覺它,接受它,然後放下它。在體內灌入與羞恥不同的感覺,好比愛。


第四個秘密:選擇值得好運降臨的目標

「幸運會追求值得追求的目標」

值得幸運降臨的目標:

1.對你而言意義非凡

2.能讓你開朗,允許你做你最喜歡做的事

3.對你與其他人有益

4.從忙碌的生活抽出時間,釐清真正的目標,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第五個秘密:大膽行動,能創造幸運降臨的機會

「付出能帶給你大量的幸運」

以開放及放鬆的態度去嘗試新事物,你不需要一直勇敢,只要在關鍵時刻展現勇氣即可。


第六個秘密:找到你的幸運部落

「你無法改變身邊的人,但你能改變誰在你身邊」

你花時間相處的人,對你人生的一切有莫大的影響,審慎選擇來往的對象。



第七個秘密:學會在適當的時間,出現在適當的地點

相信你的直覺,跟隨你的核心。

身體移動的速度要與內心契好,忠於自己的價值觀、熱情與優先次序。

想接觸到直覺,必須傾聽和注意我們細微的感覺和內心認知。

當你行動倉促,壓力很大,感到焦慮或心不在焉,不論是在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或反覆思考已經發生的事,先讓自己停下來,深呼吸,找回自己的本質步伐。


第八個秘密:時時激進感恩與欣賞

「覺得幸運,比實際幸運更重要」

提升你的欣賞能力,你的感恩能力也會提升。

學會欣賞周遭的事物,你會覺得你的身體更加開放,呼吸更完整,能感知更多,感覺更敏銳,顏色也變得比較鮮豔。


「激進感恩」:下次遇到不好的事情,無論有什麼樣的感覺,都要允許自己去感受,再以無比溫和的態度,問你自己:我遇到這種事情,也能感恩嗎?說不定因此轉換了想法。





...

我的小生活





每個星期三,在這裡分享我過的小生活,沒有輝煌紀錄,也沒有亮眼成就,收集的只是生活中那些平凡微小的點滴時刻。有時候對自己嚴格,有時候溫柔;有時候什麼都不想,有時候想的太多。或許一點都不特別,但卻是極其個人的生活感:我的生活·我的感想。


2022年

4/6 連假矛盾

4/13闖入他人的日常

4/20 病毒走開

4/27 Say goodbye 

5/4 時間的黑洞

5/12 活著

5/18 饅頭失心瘋

5/25 自由萬歲

6/1 99.9%

6/8 去或不去

6/16 馬祖之旅不成行

6/22 家人啊家人

6/29 職業媽媽

7/6 自由

7/13 陌生化的週末

7/20 龍宮

7/27 新的實驗

8/3 消失的半顆魯蛋

8/10 自由自在,不需要抱歉

8/17 是火龍不是奧黛麗赫本

8/24 生活的節奏

8/31 行程之外

9/7 那些消失的老式約會

9/14 任性的愛

9/21 除了原諒之外

9/28 一天保姆

10/5 黑黑,I don’t like it!

10/12 外交

10/19 另一半

10/26 獨處

11/2 擺脫不掉的萬聖節

11/9 長大

11/16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一:健康檢查

11/23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二:運動

11/30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三:戒癮

12/7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四:花時間和重要的人相處

12/14 就讓它去吧

12/21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五:好好休息

12/28 再見2022,哈囉2023

2023 年

1/4 酷酷惹人愛?

1/11 理想工作

1/18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六:學習新事物

1/25 節制

2/1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七:存錢

2/8 只是個孩子

2/15 Only bitter not sweet

2/22 老靈魂

3/1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3/8 窗外的風景

3/15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八:玩樂

3/22 我想優雅地老去

3/29 那些改天再做的事

4/5 衣櫃再次斷捨離

4/12 處理瑣碎雜事

4/19 計劃趕不上變化

4/26 累積小小的喜悅

5/3 面對恐懼

5/10 相似

5/17 拖延病

5/24 星座運勢

5/31 一星期的挑戰

6/7 向有毒的人說不!

6/14 有女人的男人,有男人的女人

6/21 老爺爺買蛋,老奶奶除草

6/28 晚餐的電視時間

7/5 及時幸福

7/12 失連

7/19 每天都要讚美自己

7/26 冥想

8/2 20元大富翁

8/9 颱風假

8/16 夜食

8/23 解除英文魔咒

8/30 夜間散步

9/6 生病歷程

9/13 妥協

9/20 無用之用

9/27 月餅和柚子

10/4 月圓烤肉

10/11 珍惜是不忘初心

10/18 新體驗

10/25 工作的漫延效應

11/1 上了年紀

11/8 未來想成為什麼

11/15 休息吧,有些事可以等!

11/22 強與弱

11/29 判斷力

12/6 (盡量)隨遇而安

12/13 休假

12/20 東京旅遊二、三事

12/27 年末啦⋯⋯

2024 年

1/3 訂下契約

1/10 生活情趣

1/17 天就快亮了

1/24 關於個人風格

1/31 有時候夠好就足夠好

2/7 信仰

2/21 信任生活

2/28 儀態

3/6 不是孤獨,是自由

3/13 深度的力量

3/20 休耕

3/27 今天奢侈了嗎?

4/3 專注

4/10 休假

4/17 京都大阪賞櫻趣

4/24 紀念品

5/1 悲傷有度

5/8 速成法

5/15 隨興

5/22  親愛的身體

5/29 寵愛自己

6/5 吃該吃的苦

6/12 家中有事

6/19 選擇愛而非恐懼

6/26 沒關係

7/3 什麼都不做的自律

7/10 愈怎麼樣愈不想怎麼樣

7/17 自己的步調

7/24 別人的評論

7/31 大部分的人都在過自己的生活

8/7 正確的休閒娛樂

8/14 占卜

8/21 暑假尾聲

8/28 好好充電

9/4 生活的不同樣貌

9/11 回想那些你感覺快死掉,卻活下來的時刻

9/18 清新感

9/25 原來現在很舒適

10/2 想抵達的未來

10/9 關於健康管理

10/16 數量多焦慮

10/23 再見,我的疼痛

10/30 交朋友

11/6 卡住了

11/13 休假

11/20 休息

11/27 美好的事物

12/4 福岡之旅

12/11 反省只是第一步

12/18 再兩次就好

12/25 平靜

2025年

1/1 2025年的第一天

1/8 互相

1/15 英文學習挑戰




...

闖入他人的日常


星期一為了帶父親去醫院複診而早起,雖然說是早起不過也已經七點五十了,比一般學生多睡了快二小時有吧?但我向來不是晨型人,所以有種在不對的時間醒來的感覺,頭有點微微的疼痛,還好後來吃過早餐就好多了,畢竟我不想讓爸爸發現我身體不舒服。從小到大只要父母知道我不舒服,他們就會「非常、非常的」關切我,所以我漸漸地習慣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很強壯的樣子,只差沒在他們面前舉啞鈴了><


一直想睡覺,那一整天一直都想睡,可是為了去保險公司送文件,必須再出門一趟。我很少中午在外走動,偶一為之的時候,都會因為得以窺見一般上班族的日常,而覺得十分新奇,有一種,啊,原來別人是這樣在過日子的感覺。一群人一起吃完午餐,朝飲料店走去,人手一杯飲料,看起來非常滿足的樣子,天氣變熱了,的確需要喝一杯冰涼的,要不是還要進公司,來一杯充滿泡沫的冰啤酒應該也不賴。那些上班族脖子上掛著名牌,說明他們屬於某種組織,一會就要回到自己的崗位,為這個社會的運轉出一份力。


我和老公特意錯開上班族用餐時間,整間餐廳只有我們兩個人,我真心覺得自己很幸福,不用在不喜歡的時間起床,早起通勤,不用在人多吵雜的環境用餐,我大部分的時候,都可以擁有一份悠閒和充容,可以依自己的步調和喜好來安排行程,無需勉強,我很珍惜這份框架外的自由。


偶爾像這樣和他人的日常交錯,讓我產生佩服許多人的感覺,每個人都很努力地生活著,為了各種的理由而打拚,不過雖然佩服我卻也不會羡慕,反而更加深了自己想要過得自由自在的想法。


希望大家都能有餘力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能真心覺得每天的日常很美好。

...

《無痛思維》-迪帕克·拉文德蘭


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是疼痛醫學權威,他的這本《無痛思維》幫助讀者對慢性疼痛有更全面的理解,他強調並非所有的疼痛都是身體組織或器官受傷的指標,書中提供七步驟MINDSET(思維)計劃,讓我們更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讀到這本書對我這個老是感到疼痛的人,真的是超有幫助!在因為疼痛而求醫的過程,常常讓我感到沮喪和心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方式,總是解決不了我的問題,面對一再復發的疼痛,有時會令我懷疑人生,不想長期依賴止痛藥的我,一直再思考如何能解決自身的疼痛問題,而《無痛思維》正是我需要的指南。作者雖然講到很多醫學知識,但一點都不無聊,反而解答了很多疑惑,而且每一章後面都有總結,重點整理,是結構清楚,文字近人的作品。


以下是我學到最重要的事

*疼痛不等於傷害覺

當身體受到傷害時,好比割到手指,大腦會傳遞傷害信號,讓身體行動表保護我們,而疼痛感,便是大腦感覺到危險或威脅時的反應,但因為神經敏感化,使得大腦常過度反應,而造成疼痛,也就是說,身體明明沒有受損,卻還是被疼痛纏身。作者多次強調疼痛其實相當複雜,是一種生理、心理及社會的現象,舉例來說,壓力過大會導致疼痛,孤獨感也會加劇疼痛,作者甚至說疼痛和腫瘤、囊腫的尺寸並沒有正向關聯。


以往認為疼痛都和身體周邊結構有關,處理的方法就是「阻斷、切除、麻痹或移除」,所以各種手術被當作是最有效的治療,但書中有許多病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之後,疼痛不只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甚至從一處變成多處疼痛。


疼痛領域的進展日新月異,瞭解自己的疼痛狀況,以全方位觀點來管理疼痛,會比單純只依靠介入措施與藥物治療來的更安全及有效。


*七步驟MINDSET(思維)計劃

藥物(Medication)、介入措施(Intervention)、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Neuroscience  and stress management)、飲食/營養(Diet/nutrition)、睡眠(Sleep)、運動與動作(Exercise and movement),最後是身心療法(Therapist of the mind and body)


1.藥物

*建議服用多種低劑量藥物,而非高劑量的「單一」藥物

*反安慰劑效應:若對某種藥物或療法持負面期望,有可能會使過程更痛苦

*強效藥物作用於大腦的酬賞途徑,有成癮風險


2.介入

*接受任何手術或注射前,請考慮「助益、風險、替代選項、無為」的問題


3. 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

*小神經膠質細胞可能導致大腦的小幅度發炎,也可能誘發壓力

*降低大腦及體內的促炎化學物質

*疼痛就像警報系統,不過線路可能因飲食、情緒、環境故障

*神經可塑性:讓大腦放棄沒有必要過度保護的疼痛習慣,而用更安全的新習慣取代


4. 飲食/營養

*良好的營養能預防身體各部位發炎

*確保體內微生物組的生物多樣性

*每天至少讓腸道有十至十二小時的休息時間


5. 睡眠

*改善睡眠能減緩慢性疼痛


6.運動與動作

*運動能提升大腦機能、鍛練肌肉,兩者都有利疼痛管控

*維持一定強度並持續一段時間,活動類型不拘

*因為痛就不動,反而不利疼痛


7. 身心療法

*知識就是力量,瞭解自己的疼痛,認識多種療法,並嘗試找出對自己有效的方法,能降低焦慮感,提高自主性。





...

連假矛盾



又結束了一個連假,放假的時候都會想著要做很多事,不然就是想著要休息什麼都不要做,但什麼都不做,會有一種浪費時間的感覺,總覺得要學些新東西,要把堆在書架上的書讀一讀,或是寫寫文章,再不然也該做做運動,這樣才有意義,才有生產力⋯⋯所以連假就變成一種半調子的狀態,既沒有完成什麼大事,也沒有徹底放鬆。


都放假了,到底為什麼還要做一些平常就在做的事?我就只想穿著睡衣,賴在沙發上一直看漫畫或追劇,結果時間過得飛快,一整天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了,邊看還邊想吃零食,身上的肉就是這樣養成的><


明明應該很享受,可是卻覺得有罪惡感,真懷念以前當學生的日子,有寒暑假,可以盡情放飛自我,才不會有什麼罪惡感咧,開心的很。現在出了社會,卻有了許許多多的壓力,要精進自我,要增加收入,要維持身材,最好還要有多種專長,難怪我老是在頭痛和肚子痛。


然後在連假最後一天,終於脫掉了身上的睡衣,去了公園。我非常喜歡公園,尤其是有很多樹的公園,躺在公園的長椅上,看著在天空中慢慢移動的雲,旁邊有小孩子騎腳踏車經過,老人家在運動,樹葉隨著風搖曳著,真好,人有時候就是需要一段什麼都不用勉強自己的時間。


(嗯,突然發現我好像只是從躺在家裡的沙發,換成躺在公園的長椅⋯⋯)

...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


需要得到安慰和力量的時候,我會想起村上春樹,把架上的這本《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又拿起來重讀,有時即使讀個一章,也會覺得很療癒,難怪當初會那麼喜歡他的散文作品。這是村上春樹一邊藉著跑步,一邊梳理「我」是什麼樣一個人的作品,並不是要大家都一起來跑馬拉松,不過倒是很鼓勵我們能增強免疫力,以抵抗充滿在生活中的「毒素」。


在寫這本書時,村上春樹已經跑了二十幾年了,每年都會跑一次全程馬拉松,平常也確實地在訓練著,這是為了要能好好當一個小說家,而必須付出的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朝好的方向強化。因為有想做的事,所以要好好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我想就是有這樣明確的目標,村上才能持續地跑,辛苦是一定的,有時甚至還會感到痛苦,但他自願去承受,培養出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力量和堅毅,因此在有想完成的事情上,在有必要打仗時,不會倒下。


我很高興讀到,村上也是會有不想跑的時候,因為這是極其自然的,就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走自己選擇的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疲累或心倦,可以休息,但不要放棄。作者不是為了名次或獎勵而做跑,而是自己心中的基準,一直花那麼多時間在跑,在旁人眼中,或許沒什麼效率,但村上認為這些看似沒有效率的行為,才能決定生活的品質和價值,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往往是眼睛看不見的。


「什麼叫公平?如果不看長遠是不會知道的。」

面對我們的人生,我們或許只能照單全收,一邊檢視自己擁有些什麼,一邊用自己的方法加強精神力和體力,然後盡力去做能做到得事,珍惜那些讓我們堅持的少少的理由,人生或許就只是如此單純而已。


村上很實際,他知道總有一天,人終究會輸給時間,肉體會老去,但他會不斷累積自己的跑程,然後讓這一次晚點到來,他說:「如果不付出應付的代價,也只能得到和年齡相應的東西了。」持續地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出該出的力氣,忍受該忍的苦,對自己能夠有所交待,這樣在這過程中,就能學到一些教訓,然後終有一天會到達某個自己喜歡的地方。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