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在四十六歲時被診斷出胰臟癌,被告知活不過一年的他,決定發表一場演講,希望在告別人世前發揮一些正面的影響力,也能留下一些重要的訊息給他三個年紀尚輕的孩子。演講在YouTube 上有超過千萬次的觀看,而這本書《最後的演講》便是由此出發,在書中蘭迪分享他的人生智慧和經驗,由專欄作家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整理書寫。雖然蘭迪只剩下短短的時間,但他盡力活得充實,把時間留給家人,悲傷卻也積極地把握當下。《最後的演講》與其說是要教人如何面對死亡,不如說是要教人如何好好活著。


「時間是你最珍貴的資產。有一天,你也許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時間比你原本以為的還少。」

以為會無限持續的生命,卻突然中斷,雖說人免不了一死,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過自己的死亡?蘭迪從得知罹癌到過世,不到兩年的時間,他最大的孩子才六歲,最小的十八個月大,他知道無法陪孩子們長大,他很難過,但也覺得他至少可以在剩下的時間裡,當一個最愛孩子的父親,最愛妻子的丈夫,珍惜每一個時刻,為他們製造寶貴的回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當蘭迪自己一個人在開車時,跟著收音機的音樂打著節奏,那種享受當下的樣子,的確,他是一個將死之人,但他並沒有時時刻刻活在悲傷之中,他仍在享受著生命。可能我們的每一天都要活著像是最後一天,我們才會知道該去追求些什麼,該放下些什麼。終會結束的生命,或許不是一種詛咒,而是一份禮物,叫人學會感恩、珍惜,活出意義,並且懂得謙虛。


「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我覺得蘭迪的人生清單中至少對「夢想」這一欄,他不會感到遺憾,他完成了許多他兒時的夢想,當然是因為他很努力,再加上他不放棄,隨時準備好,等機會來了,就可以抓住。他的座右銘是:「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有些人是沒有夢想和目標的,他們從沒想過自己要的是什麼,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另外有一些幸運的人擁有夢想,但是這不代表他們的日子會過得比較輕鬆,相反地也可能非常辛苦。不過如果生命中有一件事能讓人,豁出一切地拚搏,一天當兩天過,這樣每天就能令人印象深刻,或許就是延長生命的方法。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