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世紀》-諾瑞娜·赫茲


「孤獨是每個人的日常經驗」


《孤獨世紀》的作者諾瑞娜·赫茲從各方面解析「孤獨」,討論造成此一危機的原因,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諾瑞娜認為孤獨不僅是個人渴望親密的連結而不得,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也脫離不了關係,因此為了解決危機,除了個人負起責任,政府和組織都必須發揮作用,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此書對於「孤獨」的定義較為廣泛,它涵蓋許多範圍,「孤獨」既是一種內心的狀態,也是一種存在狀態———包括個人、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層面的描述,沒有歸屬感,與人沒有連結,失去愛、陪伴或親密感。人們需要被聽見,被看見,被在乎,渴望公平,友善和尊重,因此孤獨不但會在得不到社會和家庭的支持時出現,也會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遭到孤立時出現,也就是說窮困者,不只缺乏物質,也因為這樣的社經狀況而感到孤獨。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覺得「孤獨」是極其個人的,現在才知道,原來它決非單一因素導致的,像是社會的分化、排他性、圓形監獄職場、和數位科技,等等⋯⋯。裡面提到很多因素,其中我最有感的是新自由資本主義如何加深我們的孤獨感。新自由主義強調自由——「自由」選擇、「自由」市場,不受政府和工會干涉,小政府,和強烈的競爭,把自我利益放在社群和集體利益之上,在這個系統下,政府縮減社會福利,每個人只能靠自己,你的成敗無關他人,責任自負,沒人會對你伸出援手,無怪乎,所有人變得冷漠自私,和他人的關係被視為「市場交易」,公民也被定位為「消費者」,同理心、善意、和利他行為被認為毫無價值。如果和他人的互動只剩下金錢,每一人都是競爭對手,為了更高的效率和收入,連和他人交流的時間都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能不感到孤獨?


「孤獨」不只是「結果」,它也是許多問題的「原因」,像是犯罪、生理上的疾病、右翼民粹主義,甚至還有極權主義。書中提到,因為感受到孤獨,覺得像個隠形人,沒有人關心在乎自己,所以一旦有人看似願意為我們發聲,我們就會向他們靠攏,作者說到川普之所以會當選,也是有很多藍領勞工覺得川普會保障他們的權益,會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上。諾瑞娜指出人類的孤獨與對他人的敵意是有關聯的,孤獨的人會架起保護殼,不只把別人阻擋在外,也否認自己需要陪伴,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川普要蓋起那一道「隔離之牆」了。


社群是孤獨的相對詞,政府應該增加社群的基礎建設,好比公園、圖書館、運動中心,讓人民有聚在一起的場合,我們在這學習如何和不同的人和平共存,容納不同的觀點,將原子化的社會再次凝聚團結起來。如何把資本主義和共同利益連結在一起,把互助、善意和人性擺在優先順序之上,是政府必須接受的挑戰。「個人也能塑造社會,我們參與其中,影響它的樣貌」,為了不感受孤獨,個人必須先付出時間、心力,有時還有金錢,人與人的關係需要時間的滋養和累積,沒有積極和他人交流,是不可能獲得深刻的連結的,除非我們主動參與社群,否則我們不會有歸屬感。每一次的選擇都會增加或減少孤獨的可能性,因為怕麻煩所以在線上交換訊息,刻意選擇「零接觸的」消費行為,以虛擬互動取代真實的經驗,盯著螢幕的時間多過於和人相處的時間⋯⋯種種的一切,種下了孤獨的種子,「社群」變成是一種美好的烏托邦概念,而非實際的生活方式。若在新自由資本主義社會裡,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場交易,是在進行一種條件交換,我們就要問問自己這場交易是否值得?異化,疏離和孤獨,絕對不會是我們要的日常。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