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魯尼的小說《聊天紀錄》描述一段四角關係,女大學生法蘭希絲和玻碧,認識了一對夫妻梅麗莎和尼克。全書以法蘭希絲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讀到她的心情、想法,還有她和其他人的互動狀況。莎莉·魯尼擅長人物刻劃,角色的心理狀態描寫,同時也能呈現出角色間的張力。透過《聊天紀錄》可以窺見人類情感的複雜及多變,人際關係的糾結與羈絆,直視自我時的徬徨,以及年輕時的笨拙、天真和不得要領。
法蘭希絲寫詩,喜歡閱讀,她和玻碧會一起談論政治、社會問題,還有各種理論,她們倆個曾經交往過一陣子,分手後依舊維持朋友的關係。可以從小說中看得出來法蘭希絲崇拜玻碧,她覺得玻碧又美麗又聰明,她想變成玻碧,法蘭希絲甚至把玻碧比喻成耶穌,但她不懂得玻碧,她認為自己掌握不了她,她覺得玻碧比她強,擁有比她多的權力。把玻碧擺在偶像的位置,注定了不平等的關係,也難怪法蘭希絲說她掌握不了玻碧,畢竟誰掌握的了神?順利和諧的關係應該是橫向對等的,而非縱向的下對上的崇拜。
但法蘭希絲和他人交往時,都習慣把自己擺在弱勢的位置,在她和玻碧以及她和尼克的關係中,她覺得自己是被予取以求的那一方,但或許就如同玻碧說的,她是故意低估自己的力量,好讓自己不用自責,不用自責去破壞別人的家庭,不用自責用小說傷害了玻碧。法蘭希絲同時也是自卑的,面對玻碧的聰明美麗、尼克的家世背景和梅麗莎的成熟圓滑,法蘭希絲既羨慕又忌妒。她的自卑甚至讓她自殘,她還要尼克打她,她或許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情和幸福。她不敢承認自己的感情,她愛尼克,卻想把這段戀情貶成只剩肉體性,她有意讓別人隨便對待她,可能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她的罪惡感,也可能是因為她的家庭環境也沒有很健全,酗酒的父親有暴力的傾向,但她的母親卻仍舊要她去愛她的父親,母親的被動及忍耐,也影響了法蘭希絲和其他人的互動模式。
法蘭希絲一直以來是用理論來理解這個世界的,她和玻碧談資本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還有種族衝突等議題。但她並沒有真正的拿出行動,做出改變,她也不想找一份正職的工作,在她父親停止給她生活費後,她幾乎沒法生存下去。
她也習慣透過郵件和訊息來和別人交流,但那些訊息並沒有辦法真正表達出她的想法,就像她和尼克的線上對談,有太多的誤解和欲言又止,有時那甚至變成一種遊戲,一種假裝,即便傳了那麽多訊息,卻還是無法確定對方的真意。不管是那些理論還是線上交流,一和真實世界碰撞在一起,就產生了衝突如矛盾。
在面對比她家境好的人,她會自卑,比她不好的人,她會內疚,她每天在自己內心的小劇場上演各種戲碼,愛尼克、不愛尼克,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她的生活多一點真實感。還有就是她那要命的生理痛,疼痛讓她實實在在的活著。
法蘭希絲說她想偷走梅麗莎的一切,她反對資本主義,但最終她渴望的依舊是布爾喬亞式的生活,就是因為這所有的種種矛盾和反覆讓我覺得她很真實,不是那種善良勸人向上的小說人物,不過經過一切,這個角色還是有所成長的,因為在小說結尾她領悟到:「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經歷,才有辦法真正理解的。你不能永遠都只站在純粹分析的立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