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阪口裕樹


《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的作者阪口裕樹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他將自己生病的過程及克服憂鬱症的經歷分享在書中,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作者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以及靠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最後他終於實現夢想,並且活著。


作者那時二十三歲,大學剛畢業,在一家非政府組織工作,雖然是個溫柔的職場,但狹小的空間,每日做著相同的事和相同的兩、三個人相處,使他鬱悶,他不想投入一般的組織和企業,是因為他夢想成為一名小說家和音樂家,但夢想無法實現讓他感到無力和挫折,他變得焦躁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壓力不斷累積,終於這一切壓垮了他,他決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殺未遂的他,在一次散步的時候,他遇到一位同樣也罹患過憂鬱症的大叔,大叔告訴他「要工作,要跟社會有連繫」,這樣就能想出一些法子來,也會有人生的目標。於是作者決心創業,他認為創業就是「創造維生的手段」,他要養活自己,他發覺半調子的夢想是做不到這點的,他毅然決然放棄寫小說和玩音樂。他要成為一個「遊牧工作者」,靠著一台電腦或手機就能賺錢,並且能到世界各地生活。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意識到賺不到錢就會流落街頭,放棄一切離開家人的庇護,反而被逼著要獨立,為了要養活自己,沒日沒夜地工作,激起了作者想要活下去的意志,也克服了憂鬱症。


我一直認為憂鬱症或心理健康方面的議題很重要,因為見過身邊的例子,也因為自己有一陣子覺得好像有憂鬱傾向,而尋求醫生的幫助。那時因為和我十分親近的奶奶過世,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甚至出現幻覺,一靜下來就哭個不停,心想再下去不行,就去看了醫生,醫生好像開了一些幫助睡眠和減低焦慮的藥給我,我記得我著那些藥,還有它的副作用,想著難道我真的沒辦法靠自己走出來嗎,我真的必須吃這些藥嗎?奶奶想看到我變成這樣嗎?我決定暫時先把藥放一邊,試著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振作起來,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樣的決心,因為不想讓奶奶擔心,還是因為時間的流逝,我愈來愈少哭泣,也比較能睡著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狀況,每個人狀況都不一樣,把藥丟在一旁不吃,絕對不建議,尤其是有非常嚴重的憂鬱症的患者,像我的朋友就是靠藥物治療好轉的。所以若是認為自己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我知道有時候會擔心他人的眼光,但這時候的自己是非常脆弱的,可能也沒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必須要有人陪伴和幫助,才能渡過。


我在想如果我們的文化能夠更加坦然面對心理疾病該有多好,這樣子因為憂鬱症焦慮症或各種心理疾病所苦的人,才能向外尋求協助,不用擔心被污名化,就像歐美國家有許多心理諮詢、還有心理醫生,能夠在需要時找到幫助。我身邊就有例子,因為不想被認為有精神病,不願意就醫,結果就發生悲劇。不要責備自己,不要認為自己不夠堅強才會生病,事實上是這世界有太多的悲傷、太多的壓力、太多的孤獨,太多的令人無法承受,所以我不會說要加油,但我會說要活著,還有要尋求幫助。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