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會-韓炳哲



自從疫情變嚴重後,除了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不方便,我還注意到一件事讓我也覺得不太好過,那就是沒辦法當一個友善的人。以前我在進電梯時若是看到後面有人,我會撐著電梯門等對方進來,但現在因為怕群聚感染,我都會不等別人就把門關起來,以前我很喜歡跟小吃店的老闆聊天,但現在因為社交距離我都離他們遠遠的,還有以前走在路上看到有人的包包拉鍊沒拉好,我都會跑過去提醒他們,現在我只能視而不見了嗎?病毒實在和我大媽的性格不相容。只能在心裡默默的對那些被我無禮對待的人說聲抱歉了。


今天和同事們一起開線上會議,有一陣子沒看到熟悉的大家覺得有點興奮,再加上第一次看見每個人在家的樣子感覺很新奇,不過會議這種事不管是線上或線下都一樣沒什麼效率,開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總覺得對於線上教學好像還是沒什麼頭緒,如果真的下星期一就要開始做這件事,應該會有點難度。會議結束後突然一陣疲倦感湧現,本來想再研究一下google meet,卻發現腦袋已經過熱當機,但躺在床上想睡覺卻怎麼都無法入眠⋯⋯


《倦怠社會》的作者韓炳哲說現在的人太習慣「多工作業」,這項新的技能影響了注意力結構,我們把注意力分散在各種不同的活動上,一旦沒有這些多樣的刺激,就覺得無聊,失去耐心,但不能忍受深層無聊的人,是無法徹底放鬆的人,更不容易進入「沉思的狀態」,處於沉思狀態,我們才能變得緩慢而非躁動,靈感和想法也會浮現。


「純粹的喧囂忙碌,創造不出什麼新鮮事,只是不斷複製、加速現有的事物。」


想讓不斷運作的腦袋停下來,我們必須奪回注意力,學習「不要立即」回應一個刺激,看到簡訊不需要立刻回覆,收到郵件也不一定要馬上處理,作者認為沒有能力對外在的刺激說「不」,隨著衝動行事,已經成了現代人的一種病態,難怪我們會一直感到倦怠,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著。


如果因為這個疫情,你剛好被迫停下來,除了找許多事情來填滿自己的時間,或許我們可以照著作者的建議學習著如何去「看」。所謂的學習「看」是指,「讓眼睛習慣平靜、耐心,讓心靈完全進入事物自身的觀察」,我們的眼睛要擁有沉思的專注力,只需專心在該看的單一事物,學習長時間、緩慢注視,這樣的學習是「達到靈性狀態前置學習的第一步」。


累了嗎?或許是該關掉螢幕,忍受「深層無聊」的時刻了。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