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一直宅在家裡就好想吃零食,喝清涼的飲料,明明之前也沒那麼愛喝飲料的,聽說封城會讓人不只變憂鬱還會變胖,看來還是得節制一點,否則疫情中是不能見人,疫情後變成見不了人。
昨天還在讚嘆便當的美味,但連續吃了四天便當也開始有點膩了,好想吃清爽的美生菜,可是卻買不到,而且也不太敢去大賣場和傳統市場。還不到一個禮拜,怎麼覺得好像過了一個月這麼久,奇怪的是我明明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根本就不喜歡在外面趴趴走,但一旦被限制了自由,就有一種渾身不對勁的感覺。不過我已經很慶幸自己只是被放無薪假,許多人必須和孩子待在家中還要一邊工作,我真不知道這要怎樣辦到?叫好動又充滿精力的孩子們不要往外跑,又怎麼可能?話說,我家社區有一戶人家,家裡那四個小孩常常在外面放風,樓下小7就是他們的遊樂場,但自從疫情爆發,他們也不見人影了。
待在家裡面有時會很積極,有時也會提不太起勁,不過這也應該是蠻正常的事,關於懶懶散散這件事,我也是三不五時要發作一下的。今天要來分享渡部椪的圖文書就是在講這個主題,書名叫《告別懶散找回積極自我》,不過就像我昨天提出的那樣,該休息的時候也不要苛刻自己,這本書是在該振作卻仍想拖延的時候讀的,不是拿來壓榨自己的喔。
滑手機看電視到晚上兩、三點,不小心在沙發上睡著,連澡也懶得洗,隔天起來,碗盤還堆在水槽裡,家裡也亂七八糟沒整理,一進入「懶洋洋模式」後,作者渡部椪就會因為嫌麻煩什麼都不想做,結果之後又因為懊惱和必須趕上進度,而開啟「匆忙行動模式」,長期下來,人際關係和工作都會出狀況,還有就是會變胖。為了改變懶散的習慣,作者決心好好觀察自己的懶散心態,她發現當事情累積的太多的時候,就會覺得反正做不完,乾脆就不要做了,結果愈積愈多,更覺煩躁,就觸發了懶散的心態,解決辦法就是「當場立即做」,一鼓作氣,吃完飯後,馬上洗碗收桌子,東西用完後立即歸位,衣服收進來後立刻折好,不要想著等等再做,因為一旦屁股黏到沙發上,就爬不起來了。另外運用一些「小巧思」也能產生不錯的效果,好比作者故意把家中沙發移到比較不容易看到電視的角度,把手機放在充電座上,這樣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電視和手機上面。
作者還講到可以利用「提早日子」的心態讓心情變得正向,也就是實行「小週一」提前為將來的一週準備,以及實施「小週六」來規劃週末的時間。「小週一」從星期日下午三點開始就收假,收拾好心情,也收拾好家裡,確認下週的行程和工作安排,提早做凖備,這樣星期一的時候也不會那麼焦慮。另一方面,「小週六」則是從星期五下午三點就提前放假,好好安排週末的活動,有了事先的計劃,也比較容易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自從作者開始做出改變後,她擁有比較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生活也變得從容,還能培養新的興趣,也因為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比較不會用「報復性的熬夜」來補償自己。
最後提醒大家,在改善自己的懶散習慣時,也不要一下衝的太快,用了太勉強自己的方法,或訂了太多的目標,都有可能讓行動力一下子耗盡,然後又彈回舊習慣,試著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循序漸進,微小卻持續的努力才是促成改變的關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