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其實不小》的作者詹姆斯·哈金是一名趨勢專家,據他的觀察,中間消費層正在消失,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找到利基,做出產品的特色,成為專門的權威,提供無法在別處找到的服務及產品,培養忠誠的小眾,打造一個可以分享、交流,讓他們擁有歸屬感的「巢穴」。
「把產品賣給所有人」?
除非擁有超多的資源和資金,否則希望所有人都能買單的經營行銷策略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大企業,沒有明確的產品定位及目標市場,什麼都賣,或是賣給所有人的導向,結果就是什麼人都不買單。書中提到伍爾沃斯連鎖百貨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沒有特定類別的商品,而Gap也因為想討好每一個世代的客戶,結果得不到任何人的歡心。作者分析固中原因,就是中間消費層的凋零,主流文化也在緩慢崩解,取而代之是更多的次文化、地下文化、非主流文化的混雜交集。
「人口統計資料的市場調查」?
運用人口統計特性諸如:性別、年齡、居住地或教育程度來區別顧客已經不夠準確了,這些分特徵無法預測顧客的消費行為,愈來愈細微的分類傾巢而出,譬如生活型態和政治傾向間的關聯,如何收集到資料和數據,找出不同的受眾,是各行各業的挑戰。
「找出獨特的利基,重質不重量」
消費者願意為了能解決自己問題、顯示自己的獨特性的產品及服務花大錢,他們樂於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處消費,甚至願意把好店、好商品、以及優質內容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若是能擁有一批死忠粉絲,連行銷費都能省下。書中提到專賣Triumph 機車的店,店內不會擺哈雷的機車,而Triumph的車主都知道車子壞了要找誰,這就是利基。沒有獨特的想法和專門的技術,一下子就會被消費者看穿,在資訊發達的世代,再也不能期待「訊息的落差」來獲利,只能致力開發更優良的商品,消費者也不喜歡花時間和心力去尋找,若是產品和服務能令他們滿意,他們便會忠誠追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