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7 整理了雜物,就能整理人生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近藤麻理惠/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佐佐木典士/

Zoey Arielle  -<< The joy of minimalism a beginner's guide to happiness with less>>


契機

佐佐木典士形容自己在還沒成為極簡主義者之前,是住在垃圾屋裡,地板上堆滿一堆沒看的書,收集了許多古董相機,常常羨慕或嫉妒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怨天尤人,他想著只要能擁有更多的物品,他就能快樂起來,然而隨著物品的增加,他的幸福感卻反而減少了。於是他決定開始丟東西。


Zoey並非一開始就是過著極簡生活,她和大多數的人沒什麼兩樣,喜歡買東西、逛街,喜歡用衣服、飾品來裝扮自己,一個還在摸索人生的二十幾歲女孩。她在大學畢業前一年去歐洲當背包客,她一路上她只有背包裡面的那些東西,但她卻沒有覺得缺少什麼,也不覺得需要買什麼額外的東西,不需要去歐洲精品店購物,她有歐洲美麗的建築和豐富的歷史就已經足夠。她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心裡萌芽,並悄悄地改變了她。



Why


作者麻理惠說人們無法丟棄東西是因為「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丟掉東西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它逼迫人們直視自己的過去,看到自己造成的浪費也會有深深的罪惡感。


佐佐木典士說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捨棄物品,因為他們覺得物品可以展現自我的價值,但過度依賴這種方式的結果,就是家中會堆滿許多不需要的東西。

再加上人有「喜新厭舊」的傾向,買來的物品過了不久便失去了新鮮感,於是為尋求新的刺激又再去買更多的東西。那些閒置的物品每天都會發出「沈默訊息」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讓你的心老是無法靜下來。


Zoey 回到加拿大後,生活忙碌,壓力一大她就會去消費,把賺來的錢又都花在那些她根本用不到的東西上。她感到很不快樂,感受不到在歐洲時的滿足感,她知道自己不快樂的原因,她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拋下一切,只帶著一個皮箱,搬到義大利羅馬。


How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近藤麻理惠


它其實真正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整理了你的物品,你就能整理你的人生。」


「用心動的感覺選擇物品,並學習用自己的基準享受生活,這就是整理的奧義。」「好好的愛惜物品,物品一定會有所回應」


在整理時,「每一件」物品都要好好地拿出來,放在手上觸摸,問問自己是否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確認自己真實的情感之後,決定物品的去留。

捨棄的東西,好好地跟它們說一聲謝謝,謝謝它們這麼努力的幫助我們;

留下來的東西,妥善定位,不是亂塞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如此一來便能掌握自己物品的數量。

藉著判斷是否心動的過程,也能夠更加瞭解自己的喜好和價值觀。

從此你就會因為被自己所喜愛的物品圍繞,而感到幸福,而它們也會因為你的珍愛而閃閃發光。


當在面對了自己和物品的關係之後,就會被賦予力量和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因為透過「整理」,而學到如何放手和珍惜。

但千萬不能想也不想,不經過是否「心動」的判斷就把東西丟掉,因為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

麻理惠老師說:「霸佔著大量的東西不丟,並不代表就是愛惜物品。而且恰恰相反,透過減量到自己能夠確實掌握、面對的程度,物品與你的關係才會充滿生命力。」

在經過好幾百次的判斷之後,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就會浮現,人生的方向似乎就會跟著明確了起來。


佐佐木典士認為極簡主義者是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並且為了重要的人生目標,減少物品數量的人。

他列舉許多應該丟掉的東西:「過去」的執著、「早已遺忘的」、虛榮品、不想再買第二次的、「有一天」會用到的,只專注於「現在」會使用到的必需品。

作者說不要認為自己無法處理這些東西,心態才是關鍵,他引用史賓諾沙的話:「當人說不可能時,代表他已經決定不做了。」


為了不再囤積物品,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內在價值,專注在和人的關係和不同的體驗之上,購物的標準應該是物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並且不被「想要」的慾望給控制。


P.S 作者也提醒大家在成為極簡主義者之後,可能會養成看到東西就想丟的習慣,但「減物癖」與「囤物癖」是同一種病,不該毫無節制地囤積物品,也不能為丟而丟地浪費東西。


Benefits

Zoey Arielle Poulsen 寫的<< The joy of minimalism a beginner's guide to happiness with less>>


開始了極簡生活的旅程之後,她省下了許多時間和金錢,不在被外物束縛,她體會到了自由,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拿來做很多事:冥想,專注在自己的思緒上,傾聽內在的聲音、健身、學習進修、旅行、走進大自然、從事創作、培養興趣、當志工,甚至開創自己的事業。


作者提到外在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生活中各種其它層面。我們因為開始懂得依造自己的需要而非慾望,謹慎選擇自己的擁有物,

所以也會懂得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人際關係,開始注意不要讓什麼樣的「人、事、物」進入生活之中,譬如和某些人相處後只留下一種空虛感,感受不到真實的自我,我們就該考慮是否和他們繼續來往。極簡生活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作者最後真的實現自己搬到羅馬的夢想。


其實我覺得極簡生活並不是強調家中只能有幾樣物品,或只能有幾件衣服,而是有「意識地」選擇並打造自己的生活,才是踏上這段旅程最主要的目的,審視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藉由外在環境的改變進而影響自己的內在。

反之如果只是因為最近流行「極簡」、「斷拾離」,就盲目跟從,那麼很有可能家中只會整齊個一陣子,最後就打回原形。

「極簡」是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不是一種快速的人生解答。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