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3 認識自己從這一刻開始吧


到頭來,一個人只經歷到他自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巴斯噶認為,人是生下來要思想的,人的所有尊嚴全在思想。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想些什麼呢?他們注意力總是放在一些令人愉快而新奇的事物上,譬如遊戲、消遣活動、吃什麼、穿什麼,總是什麼都想,就是不會去想自己究竟是什麼的問題。人在何時才會花點時間思考一下關於自己的事?好比想過什麼樣的人生?自己存在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大部分的人是當痛苦降臨在生活之中的時候,痛苦或厄運才迫使他們面對自己那赤裸無助的存在。平時,人只是重複他的日常模式在「過日子」,被習慣和常規掩蓋了那些對他來說更重要的事-「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存在。


我們對自己感到陌生

為了逃避陌生人般的自己,人們想盡辦法避免孤獨,隱身在群眾之中,成為海德格口中所說的「某一」,一種不具個人人格的大眾生物,因為做「某一」沒有比做「自我」來得可怕。又或者人們願意放棄選擇的自由,放棄主體性,只想當一個存在客體,因為選擇的自由變成了一種沈重的負擔。社會賦與我們的角色,放棄主體性


但除非死亡或意識消滅,否則人們永遠必須面對自我,必須面對我和自己同在的狀況。漢娜鄂蘭指出:人只要活著就是生活在複數性的狀況,我必須接納忍受自己,因為自我是唯一我無法與之分開的人。即便在孤獨中,我也是和自我在一起,我不是完全一個人的。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的原因便在此。



沒有一項真理,或者是生命的意義可以輕鬆地獲得,為了活出自我,實現潛能並且獲得幸福,人們必須開始藉由問自己問題和自我對話。如果人們不再去追問那些對自己重要的問題,最終他們也會失去解決那些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後,不斷地思考,藉由內省的過程,仔細地觀察我們的自我、慾望、喜好和動機,在好的和不好的生活方式做出選擇,然後提起勇氣去行動,過著符合自己本性和憧憬的生活,這才是我們對自己的存在負全責。歌德說:「只有每天重新征服自由與存在的人,才能贏得自由與存在。」生命不會提出你無法承受的責任,它只要求我們做該做的事,而其中之一便是「認識自己」,問自己那些重要的問題,然後傾聽自我,那麼你就會聽見它想告訴你的答案。



Frankl 所寫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譯:活出意義來),描述他在集中營中如何生存下來的經驗,並且以一個精神病學家和醫生的角度來觀察被關在集中營的人們。他告訴自己他一定要活著,不可以自殺,他要活著出去見他的家人並且完成他的著作。他說人必須擁有目的,必須看見未來,否則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那些失去目標,找不到撐下去理由的俘虜們最終都死去了,飢餓、痛苦和疾病十分難熬,但「絕望」才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Frankl引用尼采的話: 「知道為了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with any how)


Frankl的「Logotherapy」(意義療法)強調人的存在就是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這個意義是很個人的、具體的、必須靠著行動、必須有所做為,它不能只靠著冥想,然後就由心而生。人可以靠著三種方式找到人生的意義:一、成就某些事,做出貢獻 二、去體驗(體驗自然和美)去和人相遇(去愛、去建立關係)三、去承受(從磨難找到意義,要讓痛苦變得值得)。從Frankl自己集中營的經驗,他談到,即便是在這樣極端的環境底下,人們仍然擁有選擇的自由,他們雖然無法選擇從這個環境掙脫,但他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痛苦,如何做出反應,沒錯集中營裡有很多惡行,但也有很多人展現出人性的良善,譬如有人把自己僅有的一小塊麵包,送給另一個更需要的人。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