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08 下定決心走向精進之道


改變意識——學習法——工作法


精進之道-喬治李歐納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安琪拉達克沃斯


如果你還沒下定決心走上精進之道,為什麼「精進之道」對人生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所以覺得自己生活懶散,每天渾渾噩噩度日的人,可以先讀<<精進之道>>,和<<恆毅力>>。當你立下志向好好振作,就讀<<刻意練習>>和<<大腦喜歡這樣學>>


作者在<<精進之道>>這本書,一開頭就說:「如果我們選擇腳踏實地地度日,展開精進之旅,那麼在一生當中,泰半時間都會是停滯期。如果我們拒絕走上精進之旅,那麼一生當中泰半時光,都將浮躁不安,心神不寧,想方設法逃離停滯期,最終自我毀滅。」


作者這段話解開了我一些生命中的老問題。在過去很多時候,只要我沒有在生活中訂定一個目標,好好學習,我就覺得心很不安定,整個人沒有踏實的感覺,但一旦投入某件事物之後,又因為覺得自己進步太慢,或沒達到目標,而想逃,真的放棄後內心又充滿了不甘心和悔恨。

整個人就這樣不斷來來去去地掙扎,然後被自己弄得很痛苦和煩躁。


我以前認為自己已經在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行,或許根本是自己沒有才能,不該勉強,現在我漸漸明白,自己練習的時間不夠,練習的方法也可能是不正確的,才是沒有實現夢想的原因。



現在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在精進之道上,「放棄」根本不是一個能選擇的項目,當然表面上我們可以「放棄」學鋼琴、學英文、學跳舞或學畫畫,當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但卻不會因此有解脫感,也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那放棄又有什麼用?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樣,但我的情況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嘗試新事物,遇到停滯期,放棄,惶惶不安,再嘗試新事物⋯⋯這個過程很令人沮喪,有時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作者說:「猶豫不決導致毫無作為,毫無作為導致能量低落,憂鬱絕望」要避免這樣的狀況,逃避沒用、放棄沒用,只能走上精進之道,養成規律練習的習慣才能使人產生能量,也才能馴服那些令人不安、惶恐在你內心亂竄的負面能量。只有細心體會每一次反覆的練習,專注在過程中的每一步路,挖掘精進之道那無窮無盡的豐富,才能真正體會到滿足。


作者說「練習」應該是你所擁有的本質,不是你偶爾想到才去做的動作,練習近似於中文的「道」-練習就是你所走的道路。


我們需要把「停滯期」視為不可避免的階段,除了用「不同」的方式刻意練習突破瓶頸之外,我們還可以休息調整,放慢腳步。只想著前進就看不見身邊的美景,想快速通過那些討厭的「等待期」和「停滯期」,省略高潮前的平淡,立即實現夢想,是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才會有的情節,不是真實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命運好好玩>>,裡面的主人翁得到一隻神奇的搖控器,能讓他快轉生活中那些「等待期」和「間隔期」,他不斷地快轉又快轉只為了快點完成目標,結果錯過了所有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小孩子的成長,最後心愛的老婆離開他,他也沒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

現實中,我們當然沒有那隻神奇的搖控器,但有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只在意目標,想急著省略、跳過其它和目標無關的事,結果,真正重要的事就所剩無幾了。過度執著於目標,而忽略了生命中也一樣重要的事,並非真正的走在精進之道之上。


最後,簡述一下作者所提的精益求精的五大關鍵

1. 教學:尋求老師的指導

2. 練習:讓練習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3. 順服:順服老師、順服嚴格的紀律,偶爾還要放手,不要執著於好不容易修練而成的技巧,才能更上一層樓

4. 意圖:訓練心智的力量、全神貫注,運用腦中影像練習

5. 極限:面對極限,要保持平衡,踏出舒適圏,但也不要傷了自己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安琪拉達克沃斯


Angela 從她所訪談過的各領域中的佼佼者,以及從她的研究結果發現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在他們是否擁有恆毅力,而並不一定是他們的智商或天賦。

她認為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沒能實現自己的潛能,是因為我們太早放棄,也太常放棄,我們不知道要成功必須持續地要求自己,超越限制,事實是-我們還不夠努力。


作者引用尼采的話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為「天才」冠上神聖和神奇的光環,是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努力,不願意承認是因為自己偷懶所以才一事無成,寧願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我們沒有擁有愛因斯坦的高智商,或是不像莫扎特一樣是神童,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地繼續滑手機、看電視,畢竟「智商」是天生的,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事。



為了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要多嘗試,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為了發現興趣,需要透過各種體驗,接觸不同事物,做過之後,從中篩選出一、兩樣讓自己心動的事,然後發展它們,花時間學習、練習,提升興趣的深度,然後成為專家。

要注意的是,沒有興趣是問題,但太多的興趣也可能分散了你的專注力和精力,最後,讓你什麼事都只學到了皮毛。

作者說,與其在各領域都只是一個有前途的「初學者」,成為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專家」,會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我想那是因為你能成就的會更多,也可以對這個社會更有貢獻,以現實面來說,也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收入


當找到了興趣之後,便要「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是作者從Anders Ericsson 那得來的,有很多人以為只要找到興趣和自己熱情的所在,就一切都沒問題了,其實這不過是個開始,更重要是之後的持續「刻意練習」,不只是時間的投入,更重要是練習的「質」,如果投入培養自己的興趣已經一段時間,卻發現沒有進步,有可能是練習的方式錯誤。


刻意練習是辛苦的,為了熬過練習的辛勞,必須要擁有「目的」和「希望」。

作者說能「同時」擁有利己和利他目的的人,比較容易撐下去,做某件事一開始是因為興趣,是因為自己對這件事懷有熱情,從利己的目的出發,然後產生做這件事可以為他人,為這個社會,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的想法,那麼你就可能成功。

最後要抱持「希望」,在自我實現的這條漫長且辛苦的道路上,懷抱著正面積極的希望,才能幫助自己在跌倒時還能站起來,「希望」不是不切實際的,而是知道自己有能力達到目標,抱著能「成長」的思維(a 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能因為練習而進步,並用行為證明自己能有所成長和改變,這才是作者所說的「希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