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漢斯•羅斯林


漢斯•羅斯林和他的兒子以及媳婦合著的<<真確>>旨在扭轉世人常犯的十種直覺偏誤,希望幫助大家能客觀和真確地理解世界。他們在書中放了許多數據、照片和圖表,但<<真確>>卻不是一本艱譅難懂的統計書,它裡面也有非常多的故事,因為漢斯•羅斯林認為:「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了解世界。」他在世界行醫、做研究、演講的經歷,再加上他的幽默,使得這本書兼具教育性和閱讀性。漢斯•羅斯林在2017年因胰臟癌過世,他窮畢生之力對抗全球的無知,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仍奮力地要把書完成,<<真確>>是他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

我已把書中十種直覺偏誤和求真的習慣整理出來:(文章連結
在這裡只放上求真習慣的原則
1. 二分化直覺偏誤:請尋求多數
2. 負面型直覺偏誤:預期消息被渲染
3. 直線型直覺偏誤:明白線會彎折
4. 恐懼型直覺偏誤:要計算風險
5. 失真型直覺偏誤 :掌握比例
6. 概括型直覺偏誤:質疑分類
7. 宿命型直覺偏誤:緩慢改變也是改變
8.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有工具箱(運用各種思考工具)
9. 怪罪型直覺偏誤:不要怪罪
10. 急迫型直覺偏誤:小步前行

我想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希望和樂觀。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把我搞得有點焦慮(恐懼型、直線型和負面型直覺偏誤),但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的心獲得了些許的平靜。作者漢斯•羅斯林不斷在書中強調新聞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大都報憂不報喜,因為媒體的關係,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並非真確,很容易覺得這個世界很悲慘,事實是:「世界很糟,也在變好。」我們不能把緩慢的改變當成沒有改變,否則會失去繼續奮鬥下去的動力,而且把錯誤的資訊當成指導方針,只會使我們離目標愈來愈遠。

作者教我要比對數據,所以我上網找了一下,發現1918年的流感造成全世界5億人感染,1.7千萬至5千萬死亡,今年的新冠肺炎到目前我寫文章的這個時候,約有91萬人確診,4.5萬人死亡,比對之下,我們不能說科技和醫療沒有進步,另外再看我們自己台灣的例子,比較南韓和日本,疫情爆發的猛烈,台灣相對來說算是有把感染人數控制住,而且我們還買得到物資,大部分的各行各業也都還持續運轉著,所以有關當局和醫療人員的努力絕對不是白費,想一想若是他們抱著宿命型直覺偏誤,覺得做什麼都是白工,那就完蛋了。

最後回來談這十種直覺偏誤,基本上我每一種都犯過,譬如我以為非洲國家都「一樣」非常窮,兒童死亡率也高,後來看了書中的泡泡圖才知道並非那麼一回事,這樣的分類和概括印象,對他們而言並不公正,就像如果有人分不清楚台灣(Taiwan)和泰國(Thailand),我也會覺得很陌名其妙,明明差那麼多!這本書不僅增加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對於日常生活也很有幫助,其中之一就是我現在比較沒那麼宿命觀了,我會提醒自己不要再把「你都沒變」(這句話也帶有怪罪型偏誤)掛在嘴上說了,因為那是「直覺」反應,並非「數據」證明。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