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年假回顧


來到年假的最後一天,決定在明天恢復正常作息之前(如果恢復得了的話)來回顧一下這一個星期的生活。雖然說是放假,不過我覺得反而比平常更累。花了四天的時間,每天整理一部分東西,才把租來的十七坪房子打掃乾淨,廁所牆壁的霉菌有夠難纏,噴上清潔劑的味道,久久不散,一整年只掃一次的陽台,累積的灰塵不願直視,書架約莫一個月前才減少一些書,這次又捐出十幾本書,洗了床單烘了被子還順便除蟎,最後拖了地,才算大功告成。我在想那些住在五、六十坪,甚至一百多坪的人要分幾天掃才掃得完呢?

過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拿來陪伴家人,小年夜、除夕、初二、初三,都在吃吃喝喝、看電視、被小孩玩渡過,現在仔細想想其實根本沒有真正地和家人親戚聊到天,眼睛不是在大螢幕上就是在小螢幕上,到底是因為不知道要講什麼才盯著螢幕,還是因為盯著螢幕才不講話,我也搞不太清楚,總之好可惜,畢竟一年才見幾次面啊!下次一定要多講些話才行。


我妹有兩個小孩,香菇和地瓜,分別是五歲的女生和二歲的男生,充滿了精力,只有卡通可以讓他們稍微安靜下來,不過我盡量找些事娛樂他們,不想他們一直看電視,結果就是累到隔天早上都爬不起來,每次陪他們玩回到家之後,都覺得我家好安靜,都可以聽到附近鄰居家的電話在響(已經連響兩天了,到底是誰?有什麼急事?不在家啦,厚!),我深深地佩服願意生養孩子的父母們,偶一為之的陪玩,都讓我覺得自己不是當父母的料,沒體力、沒耐心、也沒錢。而且教小孩真的好難。當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我妹會說警察會抓人喔,我爸會說壞人會抓人喔,我不禁在想我的小外甥是什麼樣的大咖,怎麼搞得黑白兩道都不放過他?

沒出門的日子,我待在家裡思考著2020年的計畫,在想著是否要換工作,認真的來多賺點錢,中度涷結的生活在過下去,好像會失去一些東西,再無慾無求也得要賺夠給父母的孝親費。還有寫作這件事,應該要更認真面對才行,努力找出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自己的聲音,部落格是不是也該想些辦法提高點閱率?最後就是自己的健康,到底該怎麼擺脫該死的偏頭痛,好討厭,想這些事情,想著想著又要頭痛了。奇怪明明是想以充滿希望的正向態度迎接開工的,怎麼搞得有點憂鬱⋯⋯。
...

分手去旅行-安德魯•西恩•格利爾


<<分手去旅行>>獲得2018年普立茲小說獎,作者是安德魯•西恩•格利爾。小說中描寫一個即將邁入五十歲的同志大叔-亞瑟•勒思,因為和交往九年的男友分手而踏上一趟療傷之旅。勒思在旅途中思索愛、人生,也思考如何寫小說,作者用輕鬆幽默的筆調說故事,並加入一點引發好奇的謎,是一本讀來很舒服的小說。

我很喜作者格利爾所描繪的勒思,天真又帶點迷糊,雖然快五十歲了,卻仍舊不懂得用世俗的盔甲來武裝自己,就像長不大的彼得潘。這樣的人你很難想像他會有什麼壞心眼,他仍在摸索著自己的定位,尤其五十歲大關即將逼近。身為一個小說家,但還沒有大紅,還被認為是一個差勁的同志,沒什麼錢,男朋友最近要和別人結婚,不過他還是有他的堅持,譬如不變胖,譬如他的那一套藍色的西裝。他的藍色西裝是他的象徵,「勒思藍」,只要穿上它,勒思就有自信,後來當他對人生和寫作有新的領悟後,這套西裝就破了,另一套新的灰色西裝登場,意喻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成熟並且少了憂鬱(blue)。他不再寫自怨自哀的白人大叔,而決定亂搞一通,寫滑稽荒謬;這裡也代表了勒思心境上的轉變,他就像他筆下的主角,老是追思過去,懼怕未來,總是帶著悔恨和哀傷,但勒思頓悟到這樣的人,這樣的自己沒有什麼好同情的,身邊的其他人比他更值得被同情,於是他轉變了,把徬徨焦慮放到一旁,用喜劇的態度來坦然面對自我。

...

那些能撩撥心靈內側的事:圈外編輯-都築響一


<<圈外編輯>>所寫的是都築響一的報導和編輯哲學,曾經擔任<<POPEYE>>、 <<BRUTUS>>特約採訪編輯的他,認為自己一直是個圈外人,不是文學圈、音樂圏或藝術圈的專家,但他堅持報導那些所謂的專家們不肯報導的事,採訪不被認為是主流的人事物,他在意的是他能否感到內心的騷動,不滿那種挑起欲求或羨慕的系統,他選擇和一般大眾站在同一邊,不報導少數人所擁抱的價值觀,而是把重心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他說編輯的酬勞太少了,若不是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到底還能獲得什麼呢?

「比起每月的薪水入帳,每天的內心悸動才是更重要的。」
不講什麼編輯術、不做市場調查、不開編輯會議,不上網找什麼有趣的埂,大部份的時間都靠自己單打獨鬥,只要是他在意的事情,就一個人跑到最前線去把它們報導出來,「焦躁和危機意識」是他做書的兩大動機,若是他想採訪的主題被別人先做,他會很不甘心;還有如果他不去報導,或許這些很酷的東西可能就會消失的危機感,促使他上山下海,親自到每個現場去看、去聽、去感受該地「正在發生的事」。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所寫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一本後設小說,也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它是一本把十本小說嵌入一個框架故事的小說,卡爾維諾對讀者「你」說話,「你」不斷地追尋一本尚未完成的小說,卻只能讀到一則又一則只寫了開頭的故事,每個故事體裁各異,有偵探、間諜、科幻、成長小說,又應用了不同寫作技巧如,意識流、魔幻寫實和心理分析等,交織出繁複的歧路小徑,但又匯集出完整形體。

在閱讀的一開始,我覺得有點不耐煩,因為作者一直在和我這個讀者講話,叫我要那樣又這樣的,不肯進入故事的重點,好不容易開始講故事了,卻不讓我聽到結局,翻到下一章,又再開了一個新故事。這種敘述手法讓我想到了<<天方夜譚>>,而我已經有心理準備,知道不可能聽到一個完整的故事了。因為作者無意彌補藝術和生活的斷裂,無意創造出一個真實的世界讓讀者陷入其中,他反倒不斷地提醒我們小說的虛構性,一直提到小說該怎麼創造,讀者該怎麼讀,而就是所謂的後設小說的特性,<<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一本關於小說的小說。不過我被這樣的手法逗笑了,覺得自己就是文本中的那個讀者雖然被耍得團團轉,卻也因為卡爾維諾的技巧高明,決定接受挑戰-「不為故事而閱讀」,不過說實在的,那十個被嵌入的未完成小說也都十分有趣,值得一讀。

...

時尚斷捨離-地曳Iku 子



作者地曳Iku 子身為造型師,以自己資深的經歷所寫的<<時尚斷捨離>>,告訴讀者穿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比盲目地跟隨流行重要。作者要我們擺脫「每天穿著打扮都要不一樣」的束縛,不需要為了變化,而隨便買衣服塞滿衣櫃,不是以多買為目標,而是為了更新已有單品,「減少數量,選擇優質服裝」才是真正的時尚。

*從減少衣服數量開始
<<時尚斷捨離>>這本書扭轉了我很多關於衣服的觀念,從購買它們、擁有、穿上到最後和它們分離的過程,作者地曳Iku 子提出了有別一般人的見解,使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自從我讀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之後,我就有了斷捨離的概念,家裡已經整理過了好幾次,東西也減少了很多,衣服的部分我也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有那些衣服,並且放在什麼地方,我覺得比起一般女生來說,我的衣服應該不算多(我和老公共用一個衣櫃)。但在讀完<<時尚斷捨離>>後,我竟然又清出了四袋衣服,一些好一陣子沒有穿、那些起毛球的、褪色的、不適合自己年紀和身材的,全部一次和它們說再見。而我試著清點一下衣服的數量,我發覺量少了很多,作者說如果可把一季的衣物裝在兩個行李箱內,就算是可接受的數量。

...

Hello booklovers




還不知道有什麼有趣的嗎?


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導覽




個人成長

2.     改變從習慣開始:   Better than   before,   原子習慣,   

4.     一定要幸福:幸福是無敵星星


我與他人的關係


2.     親情:情緖勒索幸福童年的秘密

3.     友情:徬徨少年時心是孤獨的獵手


關於這個社會


1.     消費主義:少即是多富流感

4.     反烏托邦的預言:反烏托邦小說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