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貝利強調所謂的「生產力」並非指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而是聰明地工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力,「生產力」看重的是是否成就了自己的目標,用心嚴謹地做「正確的」事,而非胡亂地瞎忙,不加思考填滿時間。作者說忙碌若不能幫你完成任何事,那它跟懶散就沒有區別。富生產力的人,會找到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然後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力投入在上面,減少其它事務的干擾,他們「有意識」地從事每個任務,並且對事務擁有一定的掌控權。
一開始,一定要確認自己究竟為了什麼目標而努力,為了達到何種目的,而提高生產力,這些目標必須要能符合你的價值觀,是你真心在意的,這樣才能在遇到挫折時有辦法堅持下去。一般而言,我們會在以下七個領域投注心力,分別是:頭腦、身體、情感、職涯、財務、人際關係以及樂趣。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訂定計畫時的大方向,思考如何增強每個部分,譬如,身體,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把定時運動和均衡飲食變成每天執行的習慣。
作者分別就時間、專注力和精力三方面提出管理的建議,以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首先在時間管理的部分,他強調並不是把工作時間拉得愈長就越有生產力,超時工作因為會消耗太多專注力和精力而使效率變差,錯誤連連,研究顯示理想的工作時數為一週35-40小時,超過55小時,我們的生產力會降至谷底。為了有效應用時間,作者建議我們做時間記錄,追蹤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我們可能會驚覺浪費不少時間在不必要的任務上,看了太多電視,流覽太多網頁,拖延不去做正事,我們以為我們工作了八小時,實際上搞不好連一半的時間都不到。「有意識地」觀察自己支配時間的方式,才能知道我們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想要確保自己走在正軌上,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今天一定要完成哪三件重要的任務,然後在睡前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達到目標。
為了遠離誘惑和保持專注,作者一天只用一小時的手機,並且關掉所有提醒通知,他同時限制自己檢查郵件的次數,作者說的好,手機和電腦的存在是為了方便自己,而非那些想要中斷自己工作的人。況且研究也顯示多工並不會提升效率,人類的大腦因為習慣了同時接受多種刺激,當要集中精神於一件事上就提不起勁,覺得無聊,長久下來我們變得易於分心,無法完成需要深入思考及學習的任務。事實上,大腦不能同時專注在兩件事,它只是在任務間迅速切換,花的時間一樣是兩倍,反而還會因為分心,而失去了成果的品質。我們的專注力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需要鍛鍊,訓練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在當下,把寶貴的注意力放在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任務上,不讓源源不斷的干擾對我們疲勞轟炸,使我們的大腦超載。
要有生產力,當然必需要有足夠的精力去從事每一個任務,適度的運動,良好的作息,均衡的飲食,冥想都能幫助我們恢復精力,一定要找到能讓自己放鬆和舒解壓力的方法,才能繼續戰鬥下去。另外,找出自己一整天精力最旺盛的時段,把它用在處理最重要的任務上才會事半功倍。最後作者提醒大家,所有的改變一開始都要微小,才不會需要動用太多的的意志力,才有可能堅持的下去,否則在最初的熱情消退之後,可能會產生反彈。從微小的改變開始,以啟動正向的循環為目標,長久下來,這些小小的正面習慣會累積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讓我們改頭換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