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路84號-海蓮•漢芙



重讀海蓮•漢芙和英國古書店經理(以及其他相關同仁)的書信往來,依舊十分感動,那份因為愛書而產生的友誼,美好的太過不真實,尤其在只能用紙筆書信交流的那個年代,這份情誼竟然可以維持二十年,每一封信的往返都要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這種耐性,是現代人很缺乏的,對於一發出訊息就希望立即收到回覆,上網買東西都要六小時快速到貨的年代,買訂一本書要六個月才拿到,太考驗耐心。<<查令十字路84號>>這本薄薄的小書非常符合我們對「往日美好」的懷想,有真誠不帶心機的交流,原來看似單純買書的「交易行為」也可以是充滿關心和溫度的。

作者海蓮住在紐約卻寧願向遙遠倫敦的一家馬克與柯恩書店買書,她說在她住的地方總是買不到她想要的書。馬克與柯恩書店的經理法蘭克•鐸爾則負責去尋找海蓮要的書,兩個人就如此通起信來。彼時,英國在二戰後,物資缺乏,食物有一定的配給,海蓮決定寄一些食物去給對方,因為她的慷慨及好意,兩邊開始發展出友誼。


海蓮對書有一定的堅持,她不買自己沒讀過的書,所以她知道送到她手中的書是否是好的譯本,她會因為可以用如此低的價格買到一本首版書而雀躍,並且感嘆書的價值為何沒有反映在價格上,卻又同時慶幸因為如此才買得起這些好書。她感謝能收到好書當禮物,比起其它吃完、消耗完就不見的東西,好書能流傳百世。她對別人的閱讀習慣感到不解,那些人從不重讀自己的書,囫圇吞棗地讀完一次,就把它們放在架上生灰塵,她與書神交,在書本的陪伴下渡過漫長時光。她相信一本好書不只能讓她理解當時的社會景況,還能帶她遊歷其中。

海蓮一直想去倫敦追尋英國文學,更想去看看她的這家小書店,和那些幫她找到好書的人見面,但她的倫敦之旅卻遲遲沒有成行,雖然後來<<查令十字路84號>>出版後,她終於去到了馬克與柯恩書店,但重要的人卻已經不在了。最後海蓮寫下:「⋯⋯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