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白老虎-亞拉文•雅迪嘉


2008年曼布克獎得主亞拉文•雅迪嘉,在小說<<白老虎>>中描述的印度令人替這個國家的人民感到難過,印度的貧富差距、政府部門的腐化和貪污、階級不平等和民主的假象,粉碎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繁榮和進步。小說藉由一個小人物轉變成企業家的故事,讓人看見在一個階級不流通的社會,要成功必須付出的昂貴代價。

巴蘭•哈外生長的印度被劃分為「黑暗」和「光明」區,「窮人」和「富人」以及「僕人」和「主人」。在「黑暗」區即便拚了命地工作,依舊無法養活一大家族的人,小孩從小就被迫離開學校去茶館擦桌子、倒茶。所謂的民主選舉是投票時間還沒結束就知道投票結果,教育是老師在教室睡覺,學生在外面玩耍,醫療是老遠地坐車到沒有醫生的醫院,坐在地板上等死,至於警察和公務人員都可以用錢收買,法律保護的是富人,窮人的性命一文不值。巴蘭說:「這一切真是他媽的笑話」!
...

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馬奎斯



一個十二歲的女孩,雲瀑般的古銅色長髮,雖然有貴族白人血統,父母卻沒有負起養育的責任,把她交由家中黑奴照顧。女孩精通黑奴語言,黑奴的習慣、習俗和宗教信仰深深地影響女孩。在女孩生日當天,她被一隻有狂犬病的狗咬傷⋯⋯馬奎斯在小說<<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採取了他一貫的魔幻寫實手法,描述了一段禁忌的愛情故事。

女孩在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她對自己的白人血統沒有認同感,但即便她通曉黑人的語言和習俗,她終究沒法歸屬於其中。女孩象徵了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因為被殖民和征服,沒有人知道自己是誰。

女孩被懷疑得到了狂犬病而被送進了修道院,被隔離,受到了犯人般地對待,主教認為惡魔藉著不潔的疾病附身在女孩身上,必須接受驅魔儀式。從小說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因為迷信,因為宗教裁判所,女孩遭到許多不人道的「治療」,女孩受到很大的折磨。從她的名字「眾天使的女奴瑪莉亞」便能得到很多提示。瑪莉亞代表貞潔的聖母,但卻有如同女奴般的遭遇。與其說女孩被惡魔附身,倒不如說她是被附身在他人身上的惡魔給殺死的。這些惡魔在人類身上表現出來的便是父親的迷信、母親的無情、主教的無知,和修道院院長的殘酷,而愛情也無法為女孩帶來救贖。

...

Emotional Blackmail (情緒勒索: 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 該怎麼辦? )-Susan Forward with Donna Frazier


一邊閱讀一邊覺得自己既是被勒索者,也是勒索者,我開始認為世界上真的有心理健康的人嗎?在童年時完完全全沒有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擁有毫無陰影的人生,時時刻刻感到安全、完整,並且能肯定自我,無條件的愛自己?好難,人類本身就不完美,一個不完美的個體和另一個同樣也不完美的人建立關係,怎麼可能不會是一種挑戰?能順利維持一段有意義且深刻的關係,一定都是投入了大量時間,付出心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溝通才做到的。也很有可能在真正瞭解自己是誰、對方是誰之後,而選擇結束一段關係。

Emotional blackmail(情緖勒索)這個字𢑥在前一陣子很流行,在和別人對話的時候也曾聽過,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情緒勒索這個概念早在二十年前就由Susan Forward 博士提出,她的著作<<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中文譯名:情緒勒索: 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 該怎麼辦? )詳細了介紹何謂「情緒勒索」、它的定義、情緒勒索者的類型,還有該如何處理情緒勒索。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覺很多人都在濫用這個詞,甚至也隨意指控他人是情緒勒索者,實際上並非所有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或問題都是「情緒勒索」。

...

再見媽咪,再見幸福-蓋兒•霍尼曼



會被這本小說吸引是因為它的書介:「沒有人喜歡真相,如果有人問你過得如何,你就該回答「還好」。而不該說自己昨晚哭到睡著,已經連續兩天沒跟人說話,你只需要說「一切都很好」。這一段文字,和我自己寫過的文句極為相似-「當有些人在說:「你好嗎?」的時候,並不是真心的想知道你好不好。他們只是隨口問問,若把話題轉變成天氣如何,也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有一天你如果你想把那些人嚇的不知所措,你只要回答:「不好。」他們就會面有難色的看著你,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花時間在你身上瞭解你的想法和故事,又或者和你來個長談。
微笑看著他們吧,沒有人喜歡一天到晩愁眉苦臉的人。」

我明白作者蓋兒•霍尼曼想傳達的孤獨的感覺,我知道女主角艾蓮諾為何會說出這些話來,並不是只想說「還好」,而是因為怕自己那份對友誼的渴望會令人不知所措,而是因為知道對方不是真的在乎,裝成一切都沒事的樣子掩沒在人群之中,是僅能保有的尊嚴。

...

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羅格•布雷格曼



羅格•布雷格曼所著的<<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在他的夢想中沒有人落在貧窮線以下,每個人一週只需要工作15小時,國與國之間再也沒有高牆和圍欄。雖然被人說是幻想,布雷格曼卻認為所有一開始看似天方夜譚的事,後來都在有志之士的推動之下成真了,例如女人擁有投票權或廢除奴隸制度。我們盼望一個平等、沒有貧困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夠享受繁榮和進步的成果,而不是大部分的財富把持在少數人的手上,或少數幾個大國占有所有的資源及利益。所以繼續夢想吧,因為若是我們無法夢想一個比現在更好的世界,我們就不可能迎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夢想一:如果沒有人落到貧窮線以下
布雷格曼對於貧窮的解方是-「全民基本收入」:對所有人無償提供金錢,一筆足以維持生活的每月津貼,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即可得到,沒有督察員檢視你是否善用了那筆錢,也沒有人質疑你是否有資格領取那筆錢。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特殊福利與援助方案,頂多只有為老年人、失業者與無能力工作者提供額外津貼。(p46)
基本收入的中心概念是,不受貧窮所苦的人生是所有人都應當享有的基本人權。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