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羅格•布雷格曼



羅格•布雷格曼所著的<<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在他的夢想中沒有人落在貧窮線以下,每個人一週只需要工作15小時,國與國之間再也沒有高牆和圍欄。雖然被人說是幻想,布雷格曼卻認為所有一開始看似天方夜譚的事,後來都在有志之士的推動之下成真了,例如女人擁有投票權或廢除奴隸制度。我們盼望一個平等、沒有貧困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夠享受繁榮和進步的成果,而不是大部分的財富把持在少數人的手上,或少數幾個大國占有所有的資源及利益。所以繼續夢想吧,因為若是我們無法夢想一個比現在更好的世界,我們就不可能迎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夢想一:如果沒有人落到貧窮線以下
布雷格曼對於貧窮的解方是-「全民基本收入」:對所有人無償提供金錢,一筆足以維持生活的每月津貼,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即可得到,沒有督察員檢視你是否善用了那筆錢,也沒有人質疑你是否有資格領取那筆錢。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特殊福利與援助方案,頂多只有為老年人、失業者與無能力工作者提供額外津貼。(p46)
基本收入的中心概念是,不受貧窮所苦的人生是所有人都應當享有的基本人權。


布雷格曼在書裡引用了很多研究或曾經實施過類似全民基本收入的例子,來證明幫助窮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給他們錢,不是職業訓練、不是社工輔導、不是食物卷、不是收容所,就是現金。直接給現金被證明是最有效率、成本最低,並且真正使人脫貧的方式,因為窮人就只是缺錢,他們不是智力有問題,也不是因為懶惰才變窮,相反地,是因為窮才影響他們的智力,是因為沒錢所以他們只能無所事事地在街上遊蕩。貧窮使人沒有心思想到除了錢以外的事情,帳單和負債占據了他的「心智頻寬」,光是想著要如何活下去就讓他們的心智負荷過大,匱乏的生活使窮人沒有喘息的一刻,是貧困的情境令他們無法做出理智的決定,而不是因為他們比較笨,舉例來說,窮人家的孩子大多無法完成他們的學業,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不夠或偷懶不上學,而是他們必須出去工作補貼家用。

反對「全民基本收入」的人認為,我們沒有那麼多錢來支付這筆支出,而且一旦人們有了基本收入,他們就不再願意去工作,不工作,生產力降低,經濟就會停滯。第一個問題,「錢從哪裡來?」作者布雷格曼的解答是,首先可以把現存所有無法發揮效用的救貧制度廢除,「⋯與其派遣薪資高昂的白人搭著休旅車去幫助窮人,為什麼不直接把他們的薪資送給窮人就好?尤其這麼做還可以排除公部門的貪瀆習性。(p43)」,再來必須要有財富重分配的稅制。「全球最富有的八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就與全世界後半人口的財富全部加總起來一樣多。」(p255)
勞工的生產價值,幾乎都落入了資本家手中,應該要針對資本課較多稅,而並非只對個人所得做累進稅制的處理,還有課徵房地產及股票交易的稅,這些都可以拿來當全民基本收入的財源。其實我覺得重點不是政府是否有能力支付這筆費用,而是因為政府被財團綁架,而無法做財富重分配的改革。至於第二個問題則可以和作者的第二個夢想一起來討論。

夢想二:如果每個人一週工作十五小時
當人們有了基本收入之後是否就會變得懶惰,甚至影響了生產力?作者布雷格曼說就算人們真的因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而減少了工作時間,也不會因此影響生產力。他分別舉了亨利•福特的工廠和玉米片大王家樂的工廠為例,說明在縮短了每週工時後,生產力並沒有下滑,反而提高,意外發生率也降低。而因為有休閒時間,人們便能夠消費,因此經濟也不會停滯。況且因為科技的發達和經濟的繁榮,所有生活的必需品和食物已經都被生產出來,甚至有過剩的現象,所以為了讓大家有工作做,就出現了人類學家格雷伯所說的「垃圾工作」-毫無意義,且多餘的工作。有些人的工作不生產任何東西,只是把財富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譬如說股票交易員,金融投資員等,或者不斷推出所謂的「新產品」,但並非什麼真正的創新,可能就大、小不一樣,或多了什麼顔色選擇。事實是,人類根本不需要再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除了工作生命中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人不應該只是勞動者,更應該是創造者,有意義的人生,代表著在各方面都平衡發展,包含工作、家庭以及休閒娛樂。

作者也提到是時候該停止用GDP來衡量一切了,GDP並沒有考量不平等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問題、資源浪費的問題,以及人民的福祉。人類的苦難甚至還能促進GDP的成長,譬如作者舉出在日本仙台大地震過後,因為重建工作提振了需求、就業與消費,GDP便上升。為了這看得見的數字,人類犧牲了太多,GDP的發明者庫茲涅茨提出告誡說:「我們不可忘卻成長的量與質之間的區別,還有成本與報酬之間的區別,以及短期與長期的區別。追求更多成長的目標應該具體說明是什麼的成長,以及是為了什麼而成長。」

夢想三:如果可以扔掉護照和簽證
作者布雷格曼之所以夢想取消邊界的限制,主要是認為沒有人應該因為出生在貧窮的國家就該注定擁有較悲慘的人生,有些國家資源豐富、福利制度完善和高薪資,而有些國家的人民卻吃不飽、穿不䁔,死亡率極高,如今不平等不只是階級問題還是地點問題。若是開放國界,或許就提供了這些無法在自己家鄉生存的人一個活下去的機會。作者不僅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主張不該排斥移民,他同時認為開放國界也有助於經濟成長,因為這樣會使雇主擁有極高彈性的勞動力,工作人口增加也會造成更多的消費。而收留移民比援助他們的國家更能打擊貧窮。「世界銀行的科學家指出,只要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都願意多接收百分之三的移民,世界上的貧窮人口就可以額外賺取三千零五十億美元。這個數字等於所有的發展援助加總起來-再乘以三。」

這三個夢想,我特別偏好前二個,也就是全民基本收入和一週工作十五小時,而至於第三個夢想我覺得較難實現,並且對於消除貧窮和不平等的作用較小。即便國界真的消除,貧窮的人們如何有辦法負擔的起移民的費用,就算真的讓他們去到了國外又如何在高物價水準的已開發國家中生存下來?再加上因為貧窮,這些人大都無法受教育,那麼他們就只能從事勞力和低技術需求的工作,他們又如何有和雇主議價的能力?更有可能的結果是被剝削和得不到應有的福利。只能說開放國界是第一步(非常難的一步),若要真正幫助到移民者,則必須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而作者並沒有詳細說明這些部分。

至於全民基本收入和減少工作小時數,我個人是非常贊成的,因為這二個夢想可以讓這個社會變得比較美好。有了全民基本收入,生活有保障之後,人民就比較沒有後顧之憂,而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全民基本收入不只能救貧,不只能增強社會福利網,它還是個補夢網,幫助所有人抓住自己的夢想。讓一個喜歡創作的人,不用再超時工作,能夠有時間寫作、畫畫,不用為了賺錢迎合市場的需求,發自內心做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父母們不用再加班為了養活孩子,他們終於可以早點回家和孩子們一起吃飯,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更多的義工和志工會對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為他們現在有較多的休閒時間,也不用擔心收入來源;我們真正能夠參與政治,因為現在我們有時間監督政府,有時間走上街頭為我們的理想發聲。

若是有一天,因為科技的進展和AI人工智慧的關係,許多的工作都被淘汰,全民基本收入的實施將會拯救許多人、許多的家庭免於落在貧窮線之下,誰能確定自己哪一天不會像那些國道的收費員,一下就被資本主義市場無情地丟棄呢?增加技能、投資自己哪一項不用錢?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就能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那麼窮苦人家的孩子呢?基本收入至少能彌補一部分的不平等。而且我根本就不覺得有了基本收入後,要擔心大家投懶不工作的問題,首先有太多人根本就閒不下來,再來工作能帶來成就感,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需要,所以才會有人願意無償的付出,因為工作讓他們的才能得以發揮。

政府若能好好地重整預算、把對人民毫無幫助的開支刪減、並改革稅制做所得重分配,全民基本收入將不一定只能是個夢想。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