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幸福是無敵星星


「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就是幸福」-阿倫

「當我們健康、吃得飽、感到舒適、安全、生命蓬勃發展、有知識、受人尊敬、不孤獨、置身於愛之中,便會感到幸福。」-Steven Pinker

我從很小,就把幸福當成是願望,生日的時候、看到流星的時候,都會在心裡祈求能得到幸福,「希望你幸福」也是我給人的「最高的」祝福。我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大家,如果你能許一個一定會實現的願望,你會要什麼,「幸福」,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但老師說,難道你不想要健康或財富?我說幸福就包含了所有那些東西,對我而言,幸福就是瑪麗歐遊戲裡的無敵星星,有了它,一切就沒問題了,老師卻說幸福不是我想的那樣⋯⋯。那幸福到底是什麼,又要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呢?這些問題一直放在我的心裡,等著被解答,直到去年我看了一堂關於幸福的課程,沒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堂「哈佛的幸福課」,聽了這門課,讓我對幸福有了些粗略的瞭解,我開始去找一些其它書來看看,以下是我對幸福這個題目的一些分享。

...

幸福眼鏡-河合隼雄(Quotation)





1. ⋯⋯做人最大的苦,就是被逼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p15)

2. ⋯⋯不受「時間」的限制,也可以說隨著時間的節奏而活。(p19)

3. ⋯⋯應該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人生路。如果你現在無所事事,應該放鬆心情,心裡自然會冒出些念頭來。(p23)

4. 我們從井上先生那裡得到的不是知識,而是心靈的感動。⋯⋯他傳達給我的是快樂,而不是物質。

如果師長們也都拘泥於傳遞資訊,或許會忘記讓孩子們體驗感動是多麼美好的事情。(p31)

5. ⋯⋯給他個機會自由思考,自由表達,讓他重視自己心中產生的想法。(p34)

...

論幸福-阿蘭(Quotation)


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就是幸福。

1.⋯⋯只要我們不知道激情的原因,我們便無法管理激情。(p18)

2. 人的急躁與脾氣有時候只是因為他站得太久了,你無須跟他的脾氣講道理,只需要請他坐下來。(p19)

3. 人只要一害怕,火氣就跟著來了;一旦惱火,離激動也就不遠了。(p20)

4. ⋯⋯學會用智性支配身體。(p21)

5. ⋯⋯我們的失控的激情會加重病情,這就是沒學會真正體能鍛鍊的下場。而所謂真正的體能鍛鍊,正如希臘人所認為的,是透過正確的智性來掌控身體運動。(p22)

...

更快樂-塔爾•班夏哈(摘錄)


我們活著的目的,都是為了得到快樂;大家的生活雖不盡相同,目標卻一致。-<<安妮的日記>>作者安妮

第一章 快樂是什麼?
困境中隱藏著機會。 -愛因斯坦

我們永遠都能活得更快樂,沒有人時時刻刻處於幸福無比、清心寡欲的狀態。與其問自己快不快樂,不如問:「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快樂?」這表示我們接受快樂的本質,也明白一個事實:追求快樂是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只有無限連續的點而沒有某個定點。(p39)

日常練習:建立習慣、表達謝意

第二章 兼顧現在與未來
大自然已將快樂的機會賜給人類,人類卻不知善加利用。-第四紀羅馬宮廷詩人克勞迪恩

正向心理學家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研究人類同時達到極致表現(peak performance) 和極樂感受(peak experience)的心理狀態。他宣稱:「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刻,往往發生在他自願努力完成某樣艱難而有意義的工作,將身心能力擴展到極限的時候。」不必奮鬥、盡情享樂的生活不是獲得快樂的良方。(p56)

...

喜悅的力量-弗德瑞克•勒諾瓦(摘錄)


Ch1 快樂、幸福、喜悅
快樂與外在刺激有關,因而必需不斷更新。此外,快樂經常受到阻礙:我們都經歷過慾望或需求無法滿足的時候,而有時只要一點點干擾,就足以奪走所有的快樂。事實上,如果我們只以追求快樂為基礎,便很難體驗到持續的滿足狀態。

第二個問題我們都體會過,就是有些快樂在當下是對我們有益,但就長遠來看,卻對我們有害。

這兩項障礙讓東西方的智者關心起這幾個問題:是否存在著一種持續的滿足感,能超越快樂轉𣊬即逝且情緒矛盾的特性?有沒有一種滿足感,可以不受限於時間、不取決於外在情況,最終又不會讓人成為糟糕的伴侶?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更全面也更能持續的快樂。為了定義這樣的狀態,人們創出一個概念:幸福。

⋯⋯沒有快樂,就不會有幸福,但為了能夠幸福,我們必需學習分辨、節制快樂。「快樂本身不是件壞事,但有些引發快樂的因素還有其他副作用,可能是干擾多過於快樂。」古希臘的伊比鳩魯如是說。他不禁止享樂,不鼓吹禁慾,但他認為過多的快樂反而會扼殺了快樂。只要我們知道如何限制某事物的量,並以品質為優先時,就愈能樂在其中。(p21-23)

...

明天別再來敲門-菲特烈-貝克曼(Quotation)



1. 人們如今不再重視事物真誠可靠的實用性,只要東西在電腦上看起來夠讚夠炫,他們就滿意得沒話說。

「稍微放鬆一下對你有好處啦。」他們說。放鬆一下?他們哪懂得星期二醒來卻發現人生失去目標的感覺?只愛上網咕狗喝濃縮咖啡的他們,哪懂得為事情負責的道理?(p20)

2. 我一個人成天在這麼大的房子裡面晃來晃去,沒有妳在旁邊根本不自然。人不能這樣過日子。我只想說這個。(p32)

3. 現在這個年代,只要有人晃到你附近,你就要有能力和他天南地北無話不談,因為這才是「好人家」的表現。但歐弗不諳此道。也許這和他的成長背景有關。也許他那一輩的人都尚未準備好,面對這個人人只出嘴不出力的世界。現代的人站在他們翻新的住處前大吹大擂,彷彿是他們捲起袖子親手搭建起來似的,實際上連螺絲起子也沒碰過。他們甚至連假裝自己有盡一份心力都懶,還很引以為豪!這個時代變了,親手鋪地磚、整修受潮的房間、更換冬胎等身體力行的技能不再受重視。如果什麼都花錢就買得到,那有什麼價值?人還有什麼價值?(p44)

4. 他是個非黑即白的人。而她是彩色的。是他所有的色彩。(p45)

5.  你就是你,該做的事就做⋯⋯(p45)

...

別天別再來敲門-菲特烈•貝克曼


五十九歲的歐弗在妻子桑雅過世之後,過著獨居的生活,他固執、脾氣暴躁,不喜歡和人來往。他每天一樣的時間起床,喝完自己煮的咖啡就出門做社區巡邏。歐弗無法接受現代人做事的方式,現在的人什麼都要靠別人,靠電腦,他們不知道如何自己動手修好一樣東西、對機械一竅不通,很少人知道正確的做事方法。桑雅和歐弗的個性天南地北,她喜歡笑,溫䁔柔和,喜歡書本、孩子和貓咪,她為歐弗黑白的世界帶來色彩,歐弗遇到桑雅之後才真正地活著,失去了桑雅,歐弗也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他決定去和桑雅碰面,但事情沒有歐弗想像地順利,老是有人,還有一隻貓來干擾他的計畫。

「死亡最大的恐懼,是死神選擇放過我們,讓我們孤零零地獨活在這個世上。」一個堅強的硬漢如歐弗,可以忍受身體的疼痛、甚至別人的嘲諷輕蔑,但他無法在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之後獨活,他會假裝妻子還在,煮咖啡和她分享,檢查她是不是又偷偷把暖氣機的溫度調高,她所有的東西都還放在相同的位置,歐弗會溫柔地撫摸她穿過的每一件大衣。雖然作者沒有在書裡大肆渲染歐弗的悲傷,但我知道歐弗一定已經在心裡不知道哭過多少次。桑雅的存在使歐弗展現出他不會在其他人面前展示的一面,他的親切、溫暖,又或者僅僅是一個傻傻的表情,桑雅不在了,這些部分也跟著消失。所以失去愛人才會如此令人痛苦,不只是因為思念的煎熬,或是孤獨的難耐,也是因為失去一個可以映照出真實自我的人。

...

誰殺了韋勒貝克-米榭•韋納貝克


韋勒貝克的小說<<誰殺了韋勒貝克>>是獲得2010年法國龔固爾大獎的作品。故事在講一個藝術家傑德,如何用他的作品來呈現這個世界,或是說呈現真實。傑德的藝術生涯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他用相機翻拍米其林的地圖,再來他捨棄攝影改用繪畫來創作,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則是用錄影的方式隨機紀錄。傑德的生命中出現過一些人,他的父母,一兩個情人,藝廊經紀和作家韋勒貝克,傑德或許可能和這些人發展出更深刻的關係,但最終傑德只有他自己,他可能是選擇不去愛,也可能是無法去愛。

在米其林地圖階段,傑德用翻拍的相片開了一個展叫「地圖比領土有趣」,他刻意選擇地理環境最多樣的省區地圖,突顯不同景緻的對比。傑德的這些照片引領了「地方」的熱潮,使大家又崇尚鄉野的魅力。後來傑德放棄了用照片做為媒材,而開始做畫,對他而言,這樣的轉變是突如其來,甚至可用粗暴來形容,迫使藝術家屈服於近乎神秘的直覺,在尚未知道該如何行動時,就被推往一個未知全新的方向。

傑德畫了大約六十五幅圖,來呈現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生產樣貌,包含「市井小民群像系列」和「企業組織系列」,此舉與法國作家如巴爾扎特和左拉用小說描繪巴黎社會種種的作法相似,傑德試著用畫建構出一個空間,在這個象徵性的空間裡,呈現出屬於一群特定人的有意義情境。傑德先是關注產品的本質(他在學生時代曾拍攝了一系列工業產品),後來在繪畫時期則把注意力轉至生產產品的人,最後傑德的拍的錄影帶則是以植物的視野來呈現世界,這些作品都沒有先經過構思,只是跟隨著當下的衝動來拍攝。

...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羅伯特•波西格(Quotation)


1. ⋯⋯肉體上的不適只在心情不對時才會彰顯出來。人一旦注意到不舒服的主因,便會抓著不放。反之,如果心情對位,人就不會太計較肉體的不適。(p32)

2. 倉促本身是二十世紀的一種惡毒態度。急著做事,代表你對事情不再關心,想改忙其他事。我只想慢慢探討,仔細一點,透徹一點,秉持我發現斷針之前的那份態度。發現問題癥結的關鍵沒有其他,正是那份態度。(p38-39)

3. 我每次會盡量選一本難度超高的書,朗讀給他聽,作為問答的基礎,而不是滔滔不絕的單方面朗讀。我會讀一兩句,讓習慣問到底的他發問,然後回答他的問題,接著再讀一兩句。經典文學很適合以這種方式詳讀。(p55)

4. 除了一眼看得見的表象之外,底下另有更大的意義。人如果察覺這些小小的差別,注意的時間夠久,小差別有時候會擴展成大啟示。(p67)

5. ⋯⋯如果有人發牢騷,只會讓其他人更加辛苦。這裡的人有耐力。他們明白咬牙向前的方法。⋯⋯真正耗損他們身心的,正是嫌東嫌西的念頭.(p94-95)

...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羅伯特•波西格


波西格的<<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是一本哲學式小說,敘述者和兒子展開一場摩托車之旅,在路上敘述者闡述過往建構的質素理論,並以摩托車維修的實務經驗來說明他的思想。本書充滿二元對立,可從小說的主題,父與子,過去和現在,還有敘述者在兩種不同人格之間拉扯看出。斐卓斯是敘述者過去的自己,在經過二十八次電療之後被壓抑。斐卓斯致力探索「質素」,認為它可以化解二元論的對立,如:主體和客體、科技和藝術、理性和感性、古典思維與浪漫思維等。

 斐卓斯的「質素」概念經歷了三步驟,最後如同一顆星形的結晶物在溶液𥚃形成。斐卓斯是在教修辭學這門課時,讓他思考什麼是「質」(Quality),他要教導學生「質(素)」,但「質(素)」到底是什麼?他說「質素」無法被定義,也無形,但卻可以被感覺出來,當我們看見一樣物體,就可判定它是否擁有「質素」,就像斐卓斯的學生們看得出哪一篇是好的作文(擁有「質素」),而哪一篇寫得不好。在第一階段,斐卓斯把質素摒除在分析之外,它不在智識的規範之下。他說質素應該是要去欣賞,沒有質素會枯燥無味,而且古板。讀到在這裡,我認為斐卓斯的「質素」是種類似「美」的概念,也就是把質素歸在藝術和美的那一方,和理性智識對立,是種二元論,而我們可以辨別出「美」是因為擁有「鑑賞力」,但後來斐卓斯說他痛恨把質素附屬於美學之下,質素應該要凌駕於各觀點之上。

...

關於閱讀和書本


Part1:我和書
書本在生命中的很多時刻解救了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心裡想著:「還好我遇見了這本書」。若是能有更多人也都能如此被安慰,那該有多好。

我一直覺得書本的力量和價值沒有被好好利用是件很可惜的事,那些書本就靜靜地在那裡,等待著我們帶著生命的問題和它們相遇,它們不會笑你的問題蠢,也不會責備你,只希望當你離開它們的時候,思考事情的角度能夠有所不同,也可以提起勇氣再試一次,更加希望看見你的成長和改變。如果人生是一場戰爭,能運用的武器不是應該愈多愈好,為什麼要捨棄書本的援助?如果人生是一場奇幻之旅,那書本也會是有用的指南和有趣的伴侶。

當你打開書本的那一刻,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人,都跟自己一樣有著相同的問題,那些關於生存、關於愛情、關於幸福,已經有許多有智慧的哲學家、文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幫我們把答案都找了出來,就算沒有答案,他們也會把問題一問再問,一想再想,只求更接近真理。看到有人和我們一樣這麼煩惱,就覺得自己好像也不是一個怪胎。倒頭來,我們會發現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這樣的感覺真好。

還有就是,書本裡面的內容,讓我們可以不再被人愚弄或操控,它教我們什麼叫自由,什麼叫公平正義,如何捍衛自己生而為人的權利。它們要我們去判斷去思考,要擁有自己的意識,看清楚所有想欺騙我們、壓榨我們的不公不義的事情。即得利益者,都希望我們愈無知愈好,這樣我們既不會反抗也不懂的怎麼反抗,但有許許多多的作者都沒打算讓他們得逞,他們希望大家都不要如統治者所願,自願為奴。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生命中的某一天,因為和某一本書的相遇而感到幸福。

...

大眠-錢德勒


馬羅真的是個很帥的偵探,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得到他對人類的愛。
1. 你誠實嗎?誠實的很痛苦。(p106)

2. 你能幫忙嗎?我想可以。但是我不能告訴妳為什麼或我會如何做。我喜歡你,你相信奇蹟。(p110)

3. 為了這麼一點錢,你自願讓自己和這一郡的半數警察過不去?我不喜歡這樣做,但是到底我還能如何?我在辦理一件案子。為了討生活,我賣我必需賣的。我所能賣的,就是上帝賜給我的一點膽量和智慧,還有為了保護客戶寧可吃虧受氣的一點意志力。(p177)

4. 她當週末是很過癮,可是當日常三餐就太累了。(p192)

5. 我不在意。我不在意她用髒話罵我,我不在意任何人用髒話罵我。但是這是我居住的房間。這是我唯一還可以稱得上家的地方。這裡面有一切屬於我,和我有關聯,所有我的過去,所有等於我家人的東西。東西不多,幾本書,一些照片,收音機,棋子,一些舊信件之類的雜物。沒什麼。雖然沒什麼,可是它們帶著我所有的回憶。我不能再忍受她待在這個房間,(p229-230)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