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創造的勇氣
在這個有如煉獄的時代裡,要想以敏感的心靈活下去,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們是否在面對急劇的變化時,可以緊緊抓住勇氣,由此保存我們的敏感心靈、清醒意識與負責態度?我們是否願意自覺地參與造就一個新社會,不論自己的貢獻是多麼微小?我希望這才是我們的抉擇⋯⋯(p2-3)
何謂勇氣?
⋯⋯勇氣並非取消絕望,而是意指:即使絕望伴隨在身邊,也有繼續前進的能耐。其次,勇氣不能只靠頑固的態度來維持,因為個人必須與他人一起從事創造工作。不過,如果你不肯表達自己原本的想法,不肯傾聽自己內在的心聲,你就難免背叛自己。
這種勇氣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它要求我們在生命中確立一個核心;若無此一核心,我們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空殼子。這種內在的「空虛」,反映出來的就是外在的冷漠;冷漠累積到某種程度,將會演變為懦弱。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我們的定志(commitment,抉擇或獻身於某一理想)總是必須奠基於自己生命的核心,否則任何定志終究都是不真誠的。
勇氣是其他一切品德與人格價值的基石與支柱。若無勇氣,愛即將褪色,然後淪為依賴。若無勇氣,忠實亦難堅持,然後變為妥協。
「勇氣」一詞的英文(courage),與法文的「心」(coeur),同出一源。
在人類身上,唯有勇氣能夠帶來存在(being)與成長(becoming)。如果自我想要落實,就必須對自己有明確的肯定與定志。
⋯⋯一個人要想真正的為人,只有憑著自己的選擇,以及對這一選擇的定志。人們每天所做的各種決定,使他們獲得意義與尊嚴。(p3-5)
勇氣:形體的、道德的、社會的、創造的勇氣
一、形體的勇氣(physical courage)
既不盲目地傾向暴力,也不要求以自我為中心去壓服別人。鍛鍊身體,是為了培養敏銳的感受力。我們要發展的是:伴著身體一起傾聽的能力。這就是尼采所謂的,學習與身體一起思考。如此可以提高身體的價值,使它成為同情與關心他人的媒介,使它成為表現自我的美麗內涵的途徑,使它成為各種樂趣的豐富源頭。身體不是應該受詛咒的東西,而是可以展現適度的榮耀與尊嚴。(p6-7)
二、道德的勇氣
道德勇氣的根源,就在一個人對於同伴的苦難產生敏銳的感受,甚至感同身受。我有時想把這種勇氣稱為「體會的勇氣」(perceptual courage),因為它有賴於人的「體會」能力,讓人的自我看他他人的苦難。(p9)
用以矯正錯誤的正義力量。
三、社會的勇氣
使一個人與其他的人發生關連,能夠讓自我承受危險,以求達成充滿意義的親密關係。一個人可以長時期將自我投入一種關係網,要求自己的心靈日益開放。
親密關係需要勇氣,因為危險是難以避免的。我們在出發點上無法知道這種關係將會怎樣影響我們。⋯⋯如果我們全力投入這種關係,就不可能在交往過程中依然故我。
人們時常轉移注意力,強調形體的勇氣,藉以避開真誠的親密關係所要求的那種勇氣。在當前社會中,形體上的赤裸,要比心理上或精神上的赤裸更為容易;與人分享我們的身體,要比與人分享我們的夢想、希望、恐懼與期盼更為容易,因為後者更接近我們的核心,以致在與人分享時我們變得更容易受到傷害。於是,人們為了避開建構關係的較為「危險的」一步,就真接跳到床上去了。畢竟身體也是一種物體,可以用機械的方式來對待它。
然而,親密關係若是開始於並且停留於形體的層次,就很容易流於虛偽,並且很快就會使人備感空虛而想要逃之夭夭了。真誠的社會的勇氣所要求的親密關係,必須兼顧人格的許多層次。唯有這麼做,才能克服人格的異化(alienation,疏離)問題。
社會的勇氣要求我們面對兩種不同的恐懼。一位早期的心理分析家藍克(Otto Rank) 對此作過精彩的描述。他稱第一種為「恐懼生活」(life fear)。這是對於獨立自主的生活所感覺的恐懼,害怕被人拋棄,需要依賴另一個人。這種恐懼顯示為:把自我完全投入一種關係,以致自己沒有留下可以建構關係的自我。結果,一個人變成他的愛人之反映,然後遲早會讓對方覺得不勝其煩。
與此相反的,是藍克所謂的「恐懼死亡」(death fear)。這是害怕被另一個人完全呑沒,擔心失去自己的自我與自主性,無法再過獨立的生活。
我們一生之中,不也是在這兩種恐懼之間徘徊嗎?它們其實是任何一個關心別人的人所可能感覺到的不同形態的焦慮。然而,唯有面對這兩種恐懼,並且知道人的成長必需藉著肯定自我及分享別人的自我,然後我們才能走向自我實現。
「孤獨」(solitary):讓自己與一切事情保持距離,維持心靈平靜,以便傾聽內在較深的自我。
「合群」(solidary):「在市場生活」,團結、投入,或者像馬克思所說的認同群眾。
四、創造的勇氣
為了發現新的形式、新的象徵、新的典範,以便由此建立一個新的社會。
由於接觸了繪畫,心中開始閃現某種新的景觀;我們心中誕生了某種獨一無二的東西。因此之故,欣賞音樂或繪畫或其他具有創意的藝術品,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創造的行動。(p15-16)
每個人內心都潛藏者一些基本的形式,它們在起源上既是與生俱有的又是經驗可證的。藝術家所表達的,正是這些形式。(p18)
作為一個人,其本質正是:雖然存活在地球上的時間十分短暫,我們照樣可以珍愛一些人並且珍惜一些事物,而不顧在事實上大家最後難免一死。藉著創造的行動,我們確實有辦法超越死亡的局限。(p20)
噢!生命,歡迎你。我可以第一百萬次遭遇到經驗、真實的狀態,並且在我靈魂的熔爐中,冶鍊出人類未曾受造的良心。 -喬哀思
「我可以第一百萬次遭遇到」,⋯⋯換言之,每一次創造的遭遇都是一次「新的」事件;每一次都需要勇氣去再度肯定⋯⋯每一個人都必須從起點出發。而遭遇「經驗、真實的狀態」,當然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
為什麼創造力如此困難?⋯⋯那就像在一個人的靈魂熔爐中冶鍊一樣的困難。
⋯⋯傑出的創意將會引起諸神的嫉妒。這說明了為何真正的創造力需要那麼大的勇氣:因為再次發生的是人對諸神採取的主動的戰鬥。(p21-22)
⋯⋯凡是具有創意的藝術家、詩人與聖徒,都須對抗既成社會的「實際的」(相對於理想的)神明-附會的神,以及代表冷漠無情、物質成就與剝削勢力的神。
不論處在任何領域,只要我們了解自己正在幫助塑造新世界的結構,就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喜悅。不論我們實際的創作多麼微不足道或徒勞無功,這裡面都含有創造的勇氣。(p35)
勇氣所包含的弔詭
我們既要完全的投入與定志,又須同時驚覺自己可能是錯誤的。
有些人聲稱「絕對相信」唯有自己的立場正確;這是一種危險的態度。這種信念不僅會形成獨斷主義,還會帶來更具破壞力的狂熱主義。它使一個人無法學習新的真理,同時洩漏了內心潛意識的疑惑。
⋯⋯有勇氣在面對懷疑時繼續往前奮鬥。狂熱的人閉起雙眼,不看新的真理;但是,有勇氣相信、又有勇氣承認懷疑的人,就可進可退,隨時向著新知開放。
在全心相信的同時,存在著一些懷疑,這絕不是一種矛盾:它預設了對真理之更高的尊重,它知道真理總是超出在任何時刻所能說的及所能做的一切。任何正面的論題,都會有一個反面的論題,然後接著再有一個綜合的論題。因此真理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過程。(p13-1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