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謬見& 意圖謬見



<<感受謬見>>-維姆薩特&比爾茲利

新批評派為絕對文本中心的「向心式」方法論,「意圖謬見」斬斷了作品與作者的關係,「感受謬見」斬斷了作品與讀者的關係(斬斷文學作品與其閱讀效果的關係),這樣使作品被絕對的孤立起來。

感受謬見:將詩與詩的結果相混淆,其始是從詩的心理效果推衍出批評標準,其終則是印象主義和相對主義。

反對
1.艾略特的「客觀對應物」(一旦擺出這些最終以感性經驗呈現的外在事實,立即可以激發這種情緒)
2.語義學把感情意義和指示意義反離,反情感語義學說,斯蒂文生體系中的感情含義
3.人類學:感受相對主義
4.心理學批評:作者意圖
5.各式各樣的感受論
6.感應說、傳情狀態



<<意圖謬見>>
新批評的方法論是絕對的文本中心形式主義方法論。稱為客觀主義批評,而蘭色姆稱為本體論批評。此派只在作品中分析其意義,不考慮讀者,因為作品不以讀者為轉移;不考慮作者,因為如果創作動機或自我意識已在作品中實現,研究作品即可。

意圖謬見:將詩與其產生過程相混淆,其始是從寫詩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判標準,其終則是傳記式批評和相對主義。就衡量一部文學作品成功與否來說,作者的構思或意圖即不是一個適用的標準,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標準。

意圖:指作者內心的構思或計畫。意圖同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態度,看法,他動筆的始因有顯著的關聯。

相對主義:即放棄客觀的規範化的批評標準,按維姆薩特的說法就是心理謬見,以主觀代替客觀。,

對詩人的目的必須是在創作過程中來判斷,即憑詩本身的藝術來判斷。一首詩不應該表示它物而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它只能通過它的意義而存在,自足的存在。它一生出來,就脫離作者,作者的用意已不復作用於它,它也不再受作者支配,而是屬於公眾的了。它是通過語言這個特殊的公有物而得到體現。

反對
1.浪漫主義謬見:歌德「建設性批評」,克羅齊「美的就是成功的直覺表現」
2.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詩人寫詩憑藉某種天才或靈感
3.愛德華•楊、卡萊爾、沃爾特、佩特:讓對他人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人首先自己被感染,被說服
4.意圖派的暗語:真摯、可靠性⋯
5.柯特•杜卡斯:「美學」藝術就是有意識地將各種感覺客觀化,當這種客觀化不徹底時,藝術家就加
修正,但自我標準為何?
6.作者心理學,文學傳記:梯里亞德,說它是一種探討個性的途徑,而作者作的詩則只是一種與之平行的途徑
7.詩中的意思分內部根據(贊成)和外部根據(反對)和中間性的根據
8.聯想流動性

典故和注䆁需被包括至詩自身的結構,否則便是謀劃太多,不需考慮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