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遠流,作者:赫曼.赫塞,譯者:林倩葦,出版日期:2015/06/26
赫曼•赫塞的<<車輪下>>是一本教育小說,描寫主人翁漢斯的成長過程,把重點放在僵固的教育體制如何扼殺了孩子的發展。天資聰穎的漢斯,從小就背負著太多人的期望,一心希望達到要求的他,年輕的生命因為沈重的壓力,早早失去了該有的繽紛色彩和青春活力。漢斯最終被體制的車輪壓的粉身碎骨,生命還來不及展開就已經宣告落幕。
漢斯為了通過競爭激烈的聯邦考試,進入公費的神學校讀書,每天都拼命地學習。牧師,校長,教授把漢斯的行程排的滿滿的,他沒有任何的休閒時間,除了苦讀還是苦讀,身體狀況日漸走下坡,三不無時就頭痛。好不容易放暑假了,只放鬆了幾天,假期就全用來上先修課,只因為別人要他贏在起跑點上!
書裡的教育方式和師長父母的殷切期盼,對台灣的學生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填鴨式的教學,權威式的管理,什麼都要比第一,除了考試會考到的其它的都不重要,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比獨立思考的能力來的更重要,喜不喜歡,會不會活用是其次,考不考的好才是重點。到後來,學生們成為只會背誦的機器,沒有想像力,沒有美感。被動的學習方式,使我們忘了要問為什麼,也不被允許問為什麼,只會接受不會創造。我們被禁止發掘才能,培養興趣,甚至閱讀一本課外讀物,因為這些通通被視為浪費時間的事。「千萬不可鬆懈下來,否則會掉到車輪底下去的。」(p145) 這句話造成了許多孩子心理上的痛,壓抑了活潑自由的靈魂,使他們失去了寶貴的東西。
但要注意到的是,漢斯起初根本不以這種日子為苦,因為他也想要出人頭地,而通過考試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他折斷象徵他童年美好時光的小水輪車,放棄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提早走入成人式的競爭世界,認為只有把別人都踩在腳下,自己才能往上爬,別人的失敗,就是自己的勝利。這就是這個教育體制灌輸給我們的觀念,把其他人都當成是自己的敵人。我們就這樣不自覺地被制約了,早就忘了學習的目的為何,只懂得把分數和名次當成衡量的標準。如果考不好就責怪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除了會考試其它的都不會。
沒錯,漢斯如願通過考試了,然後呢?他又必須為了名列前矛,時時刻刻都要努力,沒有時間交朋友,沒有時間去玩,只要一離開課業,他就會產生罪惡感,如果占用到一點學習的時間,他就會不安內疚。讀書讀到像有強迫症,完全失去了樂趣。漢斯雖然很會唸書,但他卻不知道如何和人交際相處,離開了書本他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樣的漢斯當然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已經不堪折磨,直到他崩潰,直到他的腦袋裡再也裝不進任何東西,他的師長和父親便放棄了他,因為漢斯再也不能使他們感到驕傲滿意。
漢斯的人生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他應該被給予更多的選擇,接觸到生命裡更多不同的面貌,他應該要更快樂,更常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他的快樂和選擇就這樣全都被剝奪了,一個正要發光發熱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為什麼年輕的生命全部都要花在升學考試上面,等到好不容易畢了業,卻發覺自己受騙了,原來考滿分也不能保證人生的幸福和完美,結果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社會,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最氣的是還要被責備不會思考,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從來沒有被教導說生命不會只有一個答案,如果我們從來沒有練習著去擁有不同的思維,那麼這些責備和批評是否太不公平!看看漢斯的故事,所有的人都想要他贏在起跑點上,結果他比別人提早到達生命的終點,這不是諷刺是什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