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子-薩爾曼•魯西迪


出版社:台灣商務,作者:薩爾曼‧魯西迪/著,譯者:張定綺,出版日期:2004/02/12

P.S 本文經 Readmoo 編輯( Wolf ) 修改潤飾之後,刊登於Readmoo 平台

魯西迪的<<午夜之子>>被選為布克獎中的布克獎小說。魯西迪用魔幻寫實手法把一個孟買小孩的一生以及他的家族史,和印度從殖民到獨立的歷史揉合在一起。小說的內容十分稠密而且龐大多異,故事充滿了歷史、政治、宗教、神話、和寓言,題材的豐富象徵了印度本身的多元性。印度這個千年的國家擁有眾多的人口、各式各樣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語言使它衝突不斷,融合不易。男主角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試圖尋找身份的認同,他以書寫為手段將自己的生活軌跡和國家歷史連結在一起,藉著保留下紀錄,渴望找到依歸不再有疏離和漂泊無依之感。


男主角撒利姆在印度獨立的神聖時刻誕生,和他一起的還有另外一千個午夜之子。撒利姆從小就倍受呵護,他的誕生還受到印度總理來信的祝福,說他的生活就像所有印度人的一面鏡子。所以撒利姆相信自己將會有驚人的天賦和一番大作為,就如同新生的印度所承載的期待,撒利姆也承受了許多。後來撒利姆終於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擁有心電感應的能力,能夠超越地區和語言的隔閡,將存活下來的581個午夜之子結合在一起,使他們可以在他的腦袋裡溝通,談論。這些孩子們成立「午夜之子聯盟」,他們的目標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該扮演的角色。

就在一切看似美好之下,撒利姆赫然發現自己的出身之謎,原來當他還在襁褓中時被調了包,把他和另一位午夜之子-濕婆對調,於是撒利姆被放逐了,離開他的家鄉孟買去到巴基斯坦。這個事實讓他感到痛苦,他成了一個無根的人,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更慘的是,因為「午夜之子聯盟」一直爭吵不休,得不到共識,最終也分崩離析,撒利姆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到後來撒利姆甚至喪失記憶,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記得,徹徹底底的變成一個空洞的存在。這樣的他加入了巴基斯坦的軍隊,行屍走肉的活下去。直到有一天,戰爭的殘酷讓他成了逃兵,逃進鬼魅的叢林,被毒蛇咬了一口,然後離開的一切回憶又回來了,失去的沒有真的失去,以為是結束卻又從新開始。就是在此刻,撒利姆絕望的體認到,這一切是如此的不公平,為什麼他的生活是所有印度人的鏡子,為什麼他要承擔國族的重擔,為什麼他的命運要和國家的命運牽扯在一起。他再也不想背負對國家的愛和大家的期盼,他要將它們從心裡全部掏空,於是過重變成了過輕,撒利姆變成了輕煙,變成了死者,他用死亡的眼光看待這已被破壞蹂躪的世間。

但命運之神沒有放過撒利姆,還在等著給他最後的一擊。濕婆這個代表毀滅的力量終究找到了撒利姆,把他交給了「寡婦」。最不幸的時刻來臨,寡婦藉著撒利姆把所有的午夜之子找了出來,因為寡婦害怕這些天賦異稟的午夜之子會危害她在印度的政權,所以她囚禁他們,折磨他們,更對他們實施節育手術,黑暗終於全面降臨。撒利姆絕望的領悟到,原來「午夜之子聯盟」存在的意義是毀滅,原來他們所尋找的意義是「無意義」,這對一心想創造的他來說,是多麼大的諷刺!

到底撒利姆的歸屬在哪裡,他所愛的家人把他放逐,把他交到巴基斯坦的軍方手上,讓他對付自己的同胞,他想靠「午夜之子聯盟」效忠服務自己的國家,結果卻被她(印度)一舉殲㵴。撒利姆這個午夜之子代表脫離殖民而新生的印度,他的一生不斷的被撕裂拉扯,達不到統一和諧,就象徵著印度那不斷的政黨糾紛、政教衝突和種族殘殺,最後撒利姆在這些拉扯的力量之下,終於碎裂成數不清的碎片被吸入廣大的人群之中。

「午夜之子」真不是一本好讀的書,因為對印度歷史所知太少,再加上透過魔幻寫實的變化,變幻之下,虛實真假,早已分不清。「午夜之子」這本書,是那種很厲害的書,書很厲害,可惜身為讀者的我不太厲害。對於書中想表達的訊息,我想了很多方向,像「後殖民文學」的尋根,鄉愁,離散,回不去的家園,還有靠記憶的拼貼書寫國族的情懷等等⋯,但我的感受模模糊糊,明明同樣是在被殖民過的土地上生長的我,卻對這樣的題材無感,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另一方面關於小說的主題,我可以想到的有,創造和毀滅的對立,禍福相伴的概念,書寫與歷史,政治的陰暗,和保有隱私自我個體的重要性,每一個主題都可以讓人一想再想,一想再想。不過話說回來,魯西迪真的很強,怎麼可以把每一件事都連結的毫無破綻,週而復始,把個人變成歷史的一部分,把歷史變成個人的一部分,讓歷史重複,讓命運重複,讓過去影響現在,讓現在反映過去,真是太可怕的強大了,我已迷失在他書寫的命運和歷史的無限迴圈裡。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