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遠流,作者:赫曼.赫塞,譯者:柯晏邾,出版日期:2013/10/01
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赫曼•赫塞一個德國人怎麼會對東方的宗教和哲理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體驗。更好的是,他的說理不令人感到困惑或厭煩,也不會心生抗拒,就這麼自然而然地跟隨著悉達塔踏上他的求道之路。<<流浪者之歌>>講的是一個追尋的故事,一個成長的故事,一個讓你認識自己的故事。
悉達塔是婆羅門之子,從小受父親和智者的教導,淨身冥想念經。悉達塔為大家帶來快樂,但他自己卻一點都不快樂,因為他的心中有不滿和疑惑,他未曾到達天界,他未曾消減他內心的飢渴。於是他決心離開他的父親成為一名苦行僧-沙門。
悉達塔從沙門身上學到離棄自我的法門,鄙視世俗的一切,他去除我執,練習入定。但經過三年的學習,他發現這些只是種短暫逃離的方法,他認為「學習」並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於是他再次步上尋求之路。後來他遇到了佛陀並且和祂論道,但悉達塔的問題依舊沒有答案,所以他還是選擇離去。
既然悉達塔無法在法的世界裡和他的內在找到他所想要的,他決定進入世俗,進入外在的感官世界,去感受情慾和渴望。他遊戲人間,對何人事物都不放在心上,他不愛任何人,金錢,女人,華服,美酒佳餚,全都是虛幻的,但他卻漸漸地被這些不實的東西給腐化,他失去了他能齋戒,思考和等待的能力。
就在他決定跳河自殺的那一剎那,他口中唸出了「唵」,他重新又變回一個孩子,他重新開始了。他想起了多年前,曾載他渡河的船夫,他就去請船夫收容他。船夫沈默寡言,總是靜靜的傾聽,傾聽著河流的聲音,因為河流代表著生命,時間和智慧。悉達塔也一起傾聽河的聲音,並且變成一個船夫渡人過河。
有一天悉達塔的兒子來到他的身邊,悉達塔終於在兒子身上發掘了他愛人的能力,但他父愛並沒有得到回應,就如同當年他沒有回應他自己父親的愛一樣。這份愛使他感到痛苦,但也因此讓他真實的活著,讓他不再看不到世上的一切或輕視它們,而是能帶著溫暖和體諒的心去觀看。
透過體驗,不管是外在還是內在的,世俗的或是神聖的,透過傾聽河流所訴說的,透過愛,悉逹塔終於找到了自己所尋找的智慧。那是一種和諧,是一種圓滿,把內在的一切和外在的一切全都融合為一體,讓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愛它原有的樣子,樂於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他終於不再飢渴,他終於找到了平靜,終於他能夠微笑。
我覺得必須把<<流浪者之歌>>像古人抄經一樣把它抄下來,把它吸收和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然後或許才可以在生命找不到出口的時候,也能發出那一聲「唵」。有時候,內心會被一種不滿足所驅使著,想要獲得,想要證明,我以為這是好的,因為不滿足或渴求會帶來進步,但總覺得不夠,還不夠,開始不安,開始感覺慌恐,被罪惡感被內咎折磨。原來追尋是種苦,不管是金錢,是權力,是知識都一樣,沒辦法停下來的感覺很苦。就像浮士德,你永遠沒有辦法讓他心滿意足的說出,就讓時間停在這一刻。我想追尋也是一種必須適可而止的思想。我想開始觀照自己,和自己相處,真誠不隱瞞,進入內心的深處,找到自己,然後放下自己。
P.S 在印度教中,「唵」是宇宙中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也是嬰兒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個音。(p3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