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艾倫.萊特曼,譯者:童元方,出版日期:2013/07/04
萊特曼虛構愛因斯坦的三十個夢,譜寫出一首以時間為主題的變奏曲,雖說是本小說,卻更像一首長詩。時間或快或慢、或靜止或流動。它似乎短暫但又無窮無盡,它複製自己,人生也因此重複。有時時間可能只是性質不是數量,時間也如同一隻抓不住的夜鶯,抓住即逝去。各種不同時間的類型,因應而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哲學。人在時間之流浮沈,轉眼一生。
萊特曼或許是想說明時間是相對的觀念,但比起科學上的論述,我覺得這本小說的本質是文學的,浪漫的。文字的優美,敘述的高雅,很難看得出來作者是位科學家。他編造故事,想像情節來解釋各式的現象,為人們的行為找尋理由,填補動機的空白,讓眾生的百態不再霧裡看花。譬如,在第二個夢裡,人們會突然被帶回到過去的時間去,這些人因為怕自己的行動會為歷史帶來改變,所以他們只好躲存樓簷下、橋下,過自己的一生。又譬如,在第十六個夢中,人們的生活步調都是快速且匆忙的,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人在動的時候時間過得比較慢,所以沒有人安靜地在看一本書。
在閱讀的時候,我好像也做了一個關於時間的夢,一個來到這個城巿的旅人,把握每一個時間去探索,去發覺這個城市;然而住在這個城市的居民,卻再也不走出他們的家門,去欣賞這個城市的美麗。漸漸的這個城市的旅人因為它的美好而愛上了它,而住在這的人,則因為厭倦而踏上旅途,去尋找那個讓自己讚嘆的城市,所以人們永遠都在路上。
我在思考著時間對我而言是什麼?大部分的時候它比較像是無聲的背景,默默的移動著,但有時它也少不了鈴聲大作,呼喚我的注意力,但似乎太在意它的存在,會辛苦了自己。固然像書中第十四個夢,那個人們沒有記憶的世界,每一親吻都是初次的親吻,每一觸摸都如同初次的觸摸是很美,很令人感動,但記不住關於愛人的回憶卻也讓人心碎。若是像第一個夢,在時間即圎的世界裡,同樣的事重來上千次,永劫回歸的想法,又不禁令人感到過於沈重。那還是讓時間就保持它那相對的模樣吧,依我的心情和心境來做調整和變換,這樣或許最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