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Lesson five


2013.07.07
第二講:快
今天繼續講到如何在寫作中操作時間。物理速度是固定的但心理速度卻可因為感受而不同。短篇小說因載體較小,若採單線論述可快速抵達結局;反之長篇小說採多重論述,雖更有力但節奏會較慢。所以短篇小說較不宜使用多重論述,因為會不夠篇幅詳述每個論點而導致空洞乏味。
另外在長篇幅的作品裡要保有密度較難,若小篇幅作品有高密度則使讀者較難推近。如何用簡㓗的方式寫出豐富或密度高的作品,互文是一個可使用的技巧。例如:「他醒來時,恐龍仍在那裡。」,句中的他可以是英雄,可以是騎士,恐龍代表的也可以是個障礙,一個追尋的歷程。所以試著找出和讀者文化的互文傳統,可有效縮短作品長度。

寫作的任務為建立各事物之間的關係,收集字詞為寫作的藍本。把現實中的痛苦轉變成正面積極的素材,藉由時間的流逝讓感覺和思想穩定下來,變得成熟。

在作品討論的部分講到了唐納•巴徹美的「Will You Tell Me?」,和辛波斯卡的<恐怖份子,他在注視>。巴徹美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說的代表人物,在這篇作品中,敘述方式呈現斷裂,人物並沒有太多的背景介紹就突然出現,故事的連貫性也不完整。另外觀點的一致性也被拋棄,通常若是要表達觀點的不一致應該要在不同的角色出現。

而辛波斯卡的這首詩裡面的故事時間和閱讀時間幾乎一致,即爆炸時間四分鐘,讀這首詩的時間也差不多。詩一開始就以物理時間(酒吧裡的炸彈將在十三點二十分爆炸),這個確定的爆炸時間,為故事的終點,製造了心理上的緊張和迫切感。並藉由一直重覆提醒時間的流逝,來延持加強這份緊張感。繼續描述的人物有些人是幸運的,有些則不然,讓我們看見了命運的分叉點。其中一段,有一個女孩公車擋在她面前,女孩不見了不知道她是進入酒吧還是上了公車?這個事件若去掉本首詩的張力也會不見。下一段,一個肥胖禿頭這打算離開。且慢、他似乎正在翻尋口袋(既離開又停留的動作使時間加速),十三點十九分十秒 他又走去尋找他那一文不值的手套。(在這我們會因為嘆息而忘了數時間)。最後,十三點二十分整。這樣的等待永遠動人。隨時都可能。不、還不是時候。這段將到而未到的時間為上帝的時間。此外這首詩是第三人稱的敘述者,而非恐怖份子,若是則太過殘酷。

作業:以散文的方式描述自己性格中的快和慢如何影響閱讀習慣。



喜歡的,討厭的
最怕麻煩,常常很多事情堆積在一起,就可以把心情變得很浮躁,失去耐心。
討厭漫無目地的等待,也討厭複雜、囉嗦。喜歡的事情很多,但好好的把它完成的很少。
常常猶豫不決,常常變來變去;腦袋裡同時思考著很多的事,所以總是在發呆。
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怕吵、怕虛偽。喜歡躲在一個別人找不到的什麼地方,拿一本書,隔開他們。
喜歡從閱讀裡,尋找答案。因為興趣廣泛,就什麼都拿來唸一點,什麼也就都只懂一點。
不懂為什麼有些作者喜歡用很艱譅的字眼,和長篇大論來說明簡單的事情?
因為思緖跳躍,所以打開書本,看到書裡提到的其它作品就想去把它查出來,有不知道的也想知道。常常一個連結又開啟另一個連結,等回到書上,已經過了一段時間。
因為比較善於和自己相處,就在自己的世界裡閱讀很長的時間。這樣就可以只想著書裡的事,其它的就什麼都不用想。也不用管。
不會和別人溝通就用筆寫。因為想得太多,就用筆寫,或許就能記得,重新感受,和釐清思緒。
現在起要試著訓練、約束自己的閱讀習慣,不再無邊無際。試著慢慢閱讀,好好整理成自己理解的樣子。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