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種感覺,跟另一半相處久了,很容易會一直重複相同的溝通模式,甚至覺得好像老是在討論同樣的問題,卻像兩條平行線,永遠找不到交集?每次只要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有些無力感,甚至懷疑我們是否有可能改變,畢竟彼此的個性就是如此。不過想不到突破迴圈是可能的,在某次和另一半的對話中,終於能真正地瞭解對方和自己的分歧點在何處,一時之間豁然開朗,彷彿卡了好久的關,終於破解,心情順暢。
我是個內向又不太喜歡改變的人,另一半則是比較喜歡嘗試新東西。嘗試就會帶來改變,而改變有時代表著打破現有秩序,帶來不可預測的未知,而那會令我感到不安。另一半有著創造的靈魂,總是迫不及待地想把腦子裡許多的想法打造出來,有時我會跟不上他那多變的心思。我想我大概比較適合守住已經建立好的王國,而不太習慣去開疆闢土,比較會節流,不太喜歡開源。
想當然,這樣不同個性的兩人,對於某些事就很難取得共識,小事像需不需要再買某個新裝置,大事像職涯發展等,我都傾向說不,或維持現狀,而另一半則選擇擁抱變化。這種不一致的看法出現過幾次之後,另一半為了不想讓我不開心,就會盡量配合著我,然後我就會心裡內疚,覺得自己是不是讓他錯過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或是發展的機會。畢竟改變雖然是種挑戰,但也有可能帶來新的可能性和成長。
有一次,我們在討論他的產品發展計劃時,我認為應該要把台灣市場照顧好,而他想要擴展國際市場。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我都說以現在的資源和人力要開發海外市場實在有難度,好像每次我都說服了他,但下次又會出現同樣的話題,我就覺得這是在繞什麼圈圈?直到那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說明給我聽之後,我才領悟到,我們根本不在產品發想的同個階段。他還在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所以想儘可能有多個備案和點子,而我老是想到執行面,所以總覺得他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要,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和精力。
原來我們只是著重在不同的面向,並非找不到共同點,只要把對方的邏輯思維模式弄清楚,溝通是能往前進的。我不禁反省在討論的時候,是否總是說個不停,讓另一半根本無法插話。他溝通方式可能就跟我不一樣,我邊說邊思考,但他要先思考後才能發表想法,有時我已經在講下一件事,他才統整好自己的想法,結果我這個急性子,根本沒有給他好好說話的機會。
我覺得兩人相處,真的有很多事情要磨合,畢竟成長背景不同,個性也不相似,總不可能每個想法都一樣。如果在一起久了,可以彼此靠近,我像你一點,你也像我一點,就不會老是覺得對方在跟自己唱反調。只要知道雙方都是為了彼此好,就比較可以就事論事,客觀地討論。我思考著如何能讓每次的溝通可以愈來順利,更加理解另一半的想法。首先是耐性聆聽,然後要創造一種讓彼此覺得能放心分享的狀態,表達出來的意見不會被批判,也不用擔心感情會被傷害,這樣應該會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步。村上春樹說:「結婚這種事,好的時候非常好。」為了能夠一直好好的,我想就必須要用心學習如何溝通。
...